APP下载

试析小学生数学统计观念的培养

2015-11-01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学郑卫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统计图表统计图观念

◎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学 郑卫民

试析小学生数学统计观念的培养

◎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学郑卫民

统计观念,就是人们面对生活中一组数据能够自觉进行思考,并预测尽可能准确的结果,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并用多种方法整理和描述数据,从而为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观念;生活经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所谓统计观念,就是人们面对生活中一组数据能够自觉进行思考,并预测尽可能准确的结果,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统计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生活实践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依据问题有目的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最后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笔者结合平时的统计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统计观念。

一、提供丰富生活素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思考:怎样调查,怎样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做出有价值的判断,接受统计思想,形成统计观念。例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课伊始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在福清市五大战役中,市政府决定投资1.6亿元人民币修建观音埔大桥,为什么市政府不惜花巨资建造桥梁呢?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坐公交车去水南车站的生活经历来说说原因。

生1:我坐公交车到水南车站,沿途的车辆好多好多。

生2:有一次爸爸从宏路开车送我去龙田做客时,经过水南车站时,车速很慢,像蚂蚁爬行似的。

师:你有没有观察到从宏路方向来的直接去龙田的车辆经过水南车站多不多?

生2:很多,而且目的地不是去城关里的。

生3:还有去高山的车,也有很多。

生4:说明很多车辆不必走元洪路(去城关的主干道),所以市政府才修建清盛大道。

生5:但没用啊,走清盛大道不是还要经过水南车站?

生6:所以才修观音埔大桥,把去龙田、高山一带的车辆分流经过大桥,避开水南车站,缓解交通压力。

师:如果每一位同学都是专家,从统计角度来说明这项工程重要性,需要哪些数据呢?

从上面的教例说明,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1.教师要有意识观察学生的生活,做适当的调研,搜集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事例,将它们引入到统计学习内容中来。例如一年级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统计实际活动的例子:①统计自己每天在家看收电视的时间;②统计自己课堂作业本小印章的数量;③统计家里一周扔几个塑料袋;④统计放学后学生在户外活动的时间;⑤统计最爱收看的电视节目;⑥统计本班同学掉牙情况;⑦统计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总之要真正地了解学生,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2.媒体上获取数据。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媒体是人们获取数据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媒体上获取数据。

3.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和实验。

二、鼓励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描述数据,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生要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因此在统计教学中始终坚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统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边播放一个十字路口各种机动车通过的视频,边提问:“如果要统计5分钟内通过这个十字路口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记录,做到既不会遗漏又便于统计呢?并填好以下这张表格(如图1),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图1

各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认为每个人负责数一种车辆,我数货车并用笔在本子上写上数字,依凡同学数客车,章程同学数小轿车,林斌同学数摩托车。

生2:我们小组准备分工一下,我专门数车辆,同桌专门记录,国和同学也看录像,主要看我有没有漏数。

师:那么你们小组准备怎么记录呢?

生2:我们用“○”来代表客车,用“△”代表货车,用“╳”来代表小轿车,用“□”代表摩托车。每经过一辆客车在本子上画一个“○”。

生3:我们组利用“正”字法,一个笔画代表一辆。

教师播放视频,让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法记录,随着录像中车辆通过频率开始加快,有的小组开始叫来不及了,教师示意停下来:“哪个小组记得快,你是用什么方法记。”

生4:我是用“○”等符号记的。

生5:我是用正字法记。

教师及时表扬并小结:你用的符号比较简便,所以记得快。在生活中,老师也经常使用“正”字来记录,“正”字有几笔,如果用一个笔画代表一辆车,一个“正”字代表五辆车,所以用“正”字法不但记得快,而且便于统计数据。

通过以上课例,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统计图表这部分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太早引入常规的统计图表,而是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数据。(2)让学生体会到引入统计图表的必要性,例如在低年级学习统计图表时,教师在课堂中调查全班学生爱吃哪些水果后,可以用画实物图来表示水果的种类,即象形统计图,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可以用方格表示数量的多少,即条形统计图。(3)启发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根据统计的目的,选择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

三、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

1.引导学生正确读懂统计图表,以便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学生应从统计表上读取能直接看到或经过简单推理能得到的信息;第二,要读懂统计图表中蕴含的信息,包括数据的整体变化(最大、最小、平均情况、变化情况、偏差、极端数据等);第三,能够正确解释统计图,包括统计图表的名字和图标数据呈现某种情况的原因,能否进行预测某种趋势。

例如,我们出示一个商场中几种品牌的矿泉水六月份销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图2):

图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①纵轴表示什么?横轴表示什么?②商场里有几种品牌的矿泉水,它们的销售量各是多少?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假设你是商场采购经理,看完这张统计图后请你制定出这个商场七月份矿泉水采购方案,并说出理由。

2.让学生在分析数据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这节课之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求以组为单位统计这个班同学在一分钟内跳绳的次数情况,并引用其中两组数据在课堂中讨论。

第一组:6881759472768454

第二组:83828679848987

然后提出问题:请你来评判一下,哪个小组踢的好?结果出乎意料,同学回答的结果五花八门,而且争论很激烈。

生1:我认为第一小组踢得好,因为第一小组中跳的次数最多的是94次,而第二小组才89次;

生2:两组人数不一样,无法比较。要把第一小组里的人数去掉一个。

生3:我一个一个地比,把两组最多选对比,再比第二多的,依次比下来,我发现第二组好。

生4:用每个小组所有人跳的总次数除以每个小组总人数来比。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要判断哪个小组跳绳成绩好与差,这与研究目的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要从这组数据选出最好的一个同学以个人的名义参加运动会,那么就要比最多的次数。如果是为了提倡全班全员参与锻炼,那么就要看平均数,因此我们在教学平均数时,不要忙于教学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实际应用的背景。

总之,统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相联。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够自觉有目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为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培养统计观念。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喜欢

统计图表统计图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艺术跨学科之美——基于第五届中国中小学生统计图表设计活动的思考
2019年1-5月全国商用车市场销售统计图表
2019年1-4月全国商用车市场销售统计图表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