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评价促进《品德与社会》课实效

2015-11-01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教委办张阿满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资料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教委办 张阿满

多元评价促进《品德与社会》课实效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教委办张阿满

评价是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小学品德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教学评价相结合的策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课程实施;实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评价是品德课程实施中常用的教学策略,用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发展状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应根据小学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灵活地采取多种评价相结合的策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一、课前准备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评价促实效

资料搜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辅助方式,学生课前的资料收集对于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小课题组教师在指导高年级学生搜集资料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调查报道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搜集。在学生搜集完资料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资料,利用日常反馈和资料搜集评分表,对学生的材料进行评价。日常反馈指学生完成资料搜集的基本情况,使用“有”或“无”评价此项学习任务,此项评价可由学习小组长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资料搜集评分表进行评价。各班的资料搜集评分表是任课教师在学期前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制定的,等级划分为“优”“良”“待改进”。

如在教学《思想家孔子》一课时,对教师布置的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一些学生只是简单地从网上直接下载打印,课堂交流时照本宣科地囫囵地念,让人不知所云。为此,教师课前分发资料搜集评分表用以激励并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这样搜集资料就有了针对性和指导性。课上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教师再对学生梳理的方法及结果进行评价。有了课前资料搜集评分表的指导和激励,明确了学习指向性,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课堂学习与学校活动相结合,评价促升华

品德学科的魅力在于课堂没有句号,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相结合是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于每学期初将适合开展的活动纳入学校的计划,有序而有效地开展活动,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活动的开展及情感的升华。

如在《走近残疾人》一课,教师结合社区实际,巧妙地将课堂教学与学校的助残扶残活动相融通。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策划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课后再带领他们选择性地自主完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们总能主动积极地参与鲜花义卖、图书义卖、走进社区、捐款助弱这些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享受助人的乐趣,获得快乐的体验,美好的心灵与良好的品行逐步形成,这正是对他们最有效的评价。

三、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评价促践行

品德课程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包罗万象,比如历史、自然、品德教育、环境教育等。它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丰富社会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学科。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与生活的有效联结,力求达到知行合一。

如三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一册中并没有交通安全这一课,但在开学之初,教师从学习生活中发现了极有价值的教学生长点。原来,学校门口范围狭窄,车来车往,家长接送学生时随意停放车辆,使原本拥挤的路口更拥挤,也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学校难以对家长逐个提出要求,于是设想通过学生来影响大人,形成有序的交通秩序,于是,便有了“小手拉大手,安全快乐向前走”的品德主题课。本节课,教师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再带领学生到校门口,实地了解应该如何穿过人行横道,家长应该如何规范停车。当然,一节课最多只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的是一段时间有效训练。为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意识,品德教研组联合德育处推出一枚“安全章”。学校把这枚“安全章”作为评价标准,结合年段的“五星换笑脸”评价机制,对学生加以鼓励与鞭策,使课堂所学得到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有效延伸与实践,并通过学生于有形或无形中影响着广大家长们,真正做到“小手拉大手,安全快乐向前走”。正如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

四、理性与情感相结合,评价促发展

品德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一样在于,其他学科以具体学科教给学生,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学科知识和技能,品德课学习虽然是品德,然而学习品德知识却不是目的,目的是学习主体的品德践行。对于品德践行来说,仅有理性的品德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靠道德情感的激发。为此,思品教师除了思品知识的教学,还必须激发道德主体(学生)的情感。这就意味着,理性与情感必须交融。教学实践证明,晓之以理(公理、法理、德理等),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和指向作用,恰当的道理评价、理性评价能有效引领学生的情感。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对立,还是沟通》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和问题,采取情理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梳理着自己的思绪与内心世界。

1.情景剧:电脑交响曲(母女俩因女儿玩电脑太久而起冲突)

师:母女俩吵架了,妈妈生气了,女儿哭了,这种情况,你们愿意看到吗?

2.引导学生猜测这对母女接下去的相处情况,引出“对立”和“沟通”这两个话题,让他们了解“对立”和“沟通”这两种不同相处方式的结果,并通过描绘愿景来引领学生情感。

师:看看小丽的表情,你们猜,接下来她的家庭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猜测。教师相机板书“对立”“沟通”这两个词语。

师:你们更愿意看到哪一种局面?

生:互相沟通。

师:你们真是善良的学生。同学们都期盼着这母女俩和谐相处。是啊,一家人能够和和乐乐地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3.生回顾生活中与父母“对立”的事情,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可能造成“对立”中的原因,让他们在相互倾诉中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上,有与父母对立的情况吗?来,别把烦恼憋在心里,让我们尽诉心中情吧!

生谈,师相机引导学生归因。

师:听了你们的话,老师知道了看似无忧无虑的你们,心里藏着许多烦恼,通过你们的话,我也知道了你们内心的善良,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

在这段教学过程中,关于亲子对立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讲太多的道理,而是通过让学生直面亲子之间的对立,理性地引导学生探讨对立背后的原因,并通过耐心的倾听,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这种情理交融的评价,促进了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亲子对立的问题。

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促发展

定性评价是通过观察、访谈等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这是品德学科常用的方法,如学生操行评定。要全面了解评价对象,仅有定性评价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定量评价。例如,通过考试成绩、排名等数据反映的情况来评价对象,还可以通过评价量表来评价学生在思品教学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情况、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李坤崇教授在《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中也指出的:评定量表特别适用于“过程或程序评价”。

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学会辨别东西南北》一课教学中,笔者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评定量表:

三年级上册《学会辨别东西南北》评定量表_______年_______班_______学生

(能正确辨认出四个方位的得三颗星,两个方位的一颗星;能将教室正确地画在平面图上,画面清晰、结构合理的得三颗星;基本画出平面图的得两颗星。)

本评价量表制定的内容来源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的等级有三颗星,评价学生获得的星星个数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约定。本量表中第四、五条是课外评价,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评价是品德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法宝,在品德教学中,灵活地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策略,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道德情感、道德态度、价值观、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正向作用,让评价真正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实效。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