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2015-10-31汪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分析与探讨江苏省

汪云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江苏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首先体现在对信息技术教材的修订上。修订后的教材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本文根据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浅析了教材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教材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0-0143-02

引言

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改革进行得较早,早在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就颁布了《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明确指出“构建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提升中小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否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是否适应中小学的教学需要,国家和教育部门对此都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笔者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几点不足,下面以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例。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1.教材的第一节课内容偏少,学生体验不到新软件的特点、乐趣

例如,五年级教材的第一课——初识Logo,要求学生学习“显龟(ST)”“藏龟(HT)”和“清屏(CS)”的命令。如果教师不能深入钻研而是照搬教材,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在“初识Logo”中才认识“小海龟”,可是这个“小海龟”都没移动,乐趣在哪里呢?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我把“前进”“右转”等命令放在第一节课学习,这样学生能通过自主操作深切地感受到该软件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趣;同时学生在第一节课学习这两个命令后,在第二节课就可以通过“前进”学习“后退”,通过“右转”学习“左转”,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并且可以利用体育课上学习的“左转”“右传”“向后转”等命令进行学科整合,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

2.有些内容滞后于现实

信息技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上,因此,教材的编写应尽可能地与现实相联系,如操作系统的更新、输入法的选择、硬件的应用等,但现今被淘汰的内容无法及时“退休”。

3.操作练习内容陈旧、偏难

例如,对于画图部分“花盆”的画法,学生在没学复制命令前要画好对称图形是很难的,可以不用多边形而改用圆形工具画圆形的花盆;“铃铛”“沙发”的画法选材比较老,而且难,可以用有趣、有创意的内容取而代之,如制作节日贺卡、制作他们心中喜欢的内容等。

4.教材的分册不合理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4册,一学年用一本教材,每册20节课多一点,而一学年至少要上35节信息课,内容显然不够。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一些合适的内容,如主题性活动、根据节日选定制作相关内容等,还可以“私人订制”把某个问题进行深化或拓展。同时,全学年用一本教材既不利于学生保存,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改进的设想

1.突出江苏教学特色,强调创新

新教材的编写首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在此要求上对体系结构进行设计,接着对内容进行组织和编排,对技术的运用、资源提供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和革新,实现教材多方面、多层次的创新要求,最后根据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特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只是教学使用的范本,也是教学价值的体现,还是教师教学创新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创新的根本。

2.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编写教材要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不断渗入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及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编写教材不要倾向于怪、难、深这三个层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降低实践操作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一些问题。注重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教材的编写更具有实用性。

3.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

因为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教材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否则教育将会和社会需求严重脱离。因此,教材的编写要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出现的新成果、新名词等要能及时地在教材上有所体现,不能使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

4.注重教材内容的衔接和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之间关联性较强,不是独立存在的,各个章节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注重小学4册教材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教材和初中教材的衔接,以及初中教材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这样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才不会显得突兀,学生接受起来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注重教材内容的衔接与整合,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5.教学资源应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不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实践指导、配套光盘、教学网、优质教学资源光盘(江苏优质资源下农村光盘)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的立体化体系。

6.建议使用电子教材

信息技术教材的学科特点使纸质教材改为电子教材成为可能,这也应是未来几年教材的发展趋势。使用电子教材不仅可以实现及时调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纸张;既带来经济效益,也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同时携带非常方便,有利于教材的不断修订和完善。

结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社会获取新知的工具,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更新和完善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一步。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成熟,关于信息技术教材概念的解释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教材应能够准确地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使学生在教材中了解到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从而激发自身不断求知、不断探索的动机,以便早日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贵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7):31-32.

[2]黄兰芬,黄耀忠,黄凌峰.中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的研究策略——以《斗门区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传和保护》专题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4(06):38-40.

[3]陈春映,黄威荣.基于目标矩阵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以“卡片制作”活动课题为例[J].信息化研究,2014(04):69-73.

猜你喜欢

分析与探讨江苏省
吃火锅的发现
好办法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城市交通广播的服务功能探讨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浅谈少儿舞蹈的编排与训练
探讨矿山提升设备工况监测及维修分析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