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
2015-10-31边楚女
边楚女
惑经常有教师问: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这个问题很大,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持久深入的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但我一直在想,面对这个笼统的大问题,是否可以聚焦一个关键点,探索一个基本原则或方法来帮助大家设计和实施课堂呢?
我认为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应厘清一个基本问题,即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的目的,也就是我们教学要把握的方向,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实现自主发展。具体地说,我们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支撑下,通过更多的自主学习、更主动的思考、积极有效的操作、丰富的体验和感悟来建构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目的,我认为教师们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认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本身是学生通过对经验的主动改造来创造知识,与别人无关,而教师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助力学生成为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学习者。
由此,一个通俗易行却又直指教学本质的共识已经形成:要想上好一节课,我们应该时刻践行——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我以《Flash按钮元件的创建》一课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理念。
在深入挖掘本课知识结构和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最大化地学习和发展这一诉求,我设定《Flash按钮元件的创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理解按钮元件的构成原理和按钮元件四个状态帧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按钮元件创建的基本操作;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独立创作个性化按钮元件,深刻体会创建原理,进一步巩固影片剪辑、补间动画等知识,并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体验自我研究创作中思维的发展过程,培养创意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
1.欣赏作品,聚焦按钮(3分钟)
上课伊始,先请学生们欣赏三个Flash作品。第一个作品是以学生自己录制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创作的仿MV作品;第二个作品的主题是环境保护;第三个作品是《强哥Style》,通过介绍篇、语录篇、气场篇,图文并茂、动态地展现李克强总理的治国理念和大气从容的个人气质。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聚焦到“按钮”这个对象,让他们感受按钮的独特魅力。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阐析:三个作品中,前两个是上一届学生的优秀Flash作品,学生会有亲切感,也容易产生共鸣。第三个作品是我精心设计的,之所以设计这个主题,是因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也是这节课鼓励学生作品创新的一个很好的落脚点,同时也为呼应课堂结尾。三个创意Flash作品,从不同层面上给学生感知、思考和启发。
2.模仿操作,了解方法(3分钟)
欣赏作品后,直接引入学习主题——Flash按钮元件的创建方法。我快速建立一个只有在“弹起”帧有内容的“按钮”元件(如图1),然后让学生模仿创建。
教学阐析:按钮元件创建的基本方法需要教师讲解,而把聚集点放在创建按钮元件的方法而不是四个状态帧的区别,主要是为了分散难点,控制课堂学习节奏。
3.深化操作,玄机初现(3分钟)
随后,我演示一个“完整按钮”的创建过程。为了突出四个状态帧的区别,前三个状态帧虽然形状大小一样,但颜色不一样,在“点击”这一状态帧上,我还做了一件“极端”的事——把球变得特别大(如图2,为对比说明,四个状态帧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我用鼠标演示,让学生感受不同状态下的按钮变化,学生肯定会问:这是为什么呢?我当然不会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研究按钮元件四个状态帧的含义,体会“点击”这一帧蕴藏的玄机。
教学阐析:四个状态帧的含义特别是对“点击”这一帧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理解了,后面的创作才会顺利。对于这个难点,教师不要轻易告诉学生答案,因为只有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和研究,这个知识难点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知。
4.自主研究,理解原理(4分钟)
学生在自主研究中,逐渐明晰这四个状态帧的含义。随后,师生进行简单交流,共同确认四个状态帧的含义。
教学阐析:学生自主研究后产生了自己的理解,最后还是需要教师来统一思想,给出规范的四帧含义,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研究结果。
5.展示范例,拓展思维(4分钟)
理解了按钮元件的制作原理后,我展示了六个按钮范例(如图3),每个范例都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同时还通过多图层、视频元件、声音等来体现它们的层次和变化,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六个按钮范例设计思路介绍如右下表。
课堂进行到这里似乎可以让学生去创建按钮了,但是我还不罢休,在此基础上,我又向学生展现了十几个精心设计的很有创意的超级按钮(如下页图4),学生看到这些按钮产生的奇妙变化,不由发出阵阵惊叹。
教学阐析:“教师的功夫在课外”这句话在这个环节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在课外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做的超级按钮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小的按钮也有大大的创意,让学生更上一层楼,站得更高,看到无止境的创意。
6.自主学习,探究创作(20分钟)
接下来,学生进入自主创作空间,他们根据四个状态帧的内涵,研究范例,自主学习,展开想象的翅膀,潜心投入设计一个有创意的个性化按钮元件。
教学阐析:为了让学生的作品更有个性和创意,教师应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除了用各种范例启发学生外,我还准备了特别声效和大量图片素材(如下页图5),在范例和素材的推动下,相信学生的作品值得期待。
7.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学生的创作时间,教师应做些什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把握课堂节奏。在课堂推进过程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在旁边适时提了几点建议:同学们可以在绘画上体现你的创意;可以在文字上体现你的思想;可以在影片剪辑上体现动感;可以在多图层上体现结构化设计;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合适的地方加上音效来表达与众不同;还可以处理源素材来让作品锦上添花。
教学阐析:这个环节很有意思,由于想法很多,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如果深入思考还解决不了,教师再来解答。同时,教师不要在旁边讲得太多,可以作些提示,适当表扬、激励学生。安静地走一走,观察学生的情况,不要过多地打扰学生,让其能更投入地创作作品。
8.提交作品,分享点赞(4分钟)
完成的学生提交作品,我通过一个网页将作品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为有思想、有创意的作品点赞(如图6)。
教学阐析: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欣赏同伴作品过程中进行自我感悟和反思。同时,通过点赞,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品味和欣赏之意,也使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
9.师生共赏,总结升华(4分钟)
学生欣赏和点赞完毕后,为了把正确的创作理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传达给学生,我与学生一起再次评析了部分作品,并公布了投票结果(如图7)。在课堂的结尾,我做了一个Flash作品“彩蛋”,并重新请出了李克强总理,把他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创新理念再次普及到学生中,也鼓励学生把技术与创意结合,让每次的小创意累积成发展与成长的大智慧。
教学阐析:这个环节就像一个大Party,师生们一起欣赏精彩的作品,学生时而欢呼,时而惊叹,相信这就是一种愉悦的自省、自悟和自察。当“彩蛋”里出现李克强总理时,呼应开头,学生豁然开朗。
课堂综述
看着这一个个个性化按钮,我感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每个作品都充满着创意和想象的火花,洋溢着学生独特的趣味。学生为什么能“反哺”这些意想不到的精彩呢?一言以蔽之:把功夫花在课外,把课堂还给学生。正是因为教师把功夫花在课外,在课内把握好导向和节奏,学生才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自主学习。
观点总结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一个朴素又珍贵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呼吸到更多自由的空气;其次在课外要下足功夫,做更精细的准备工作,构建有效的教学设计;再次是把学生的思考权、动手权、质疑权还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控课堂节奏。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善于设疑让学生自己多思考,需要教师善于少说让学生自己多体会,需要教师善于有效设计和有序推进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师虽不必贤于弟子,但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站到自己的肩膀上,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为更好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重要的教学原则,我整理了10个问题供教师们在教学设计或在课堂实施后进行自我对照。
教师们,让我们轻声自问:我们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10个问题
1.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灌以知识?
2.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更主动去学?
3.我的教学设计是否想方设法拓展了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4.这节课我会不会讲得太多?学生会不会思考、动手、体验得太少?
5.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估到了吗?
6.我的范例是否让学生眼前一亮?
7.学生的作品是否激活了学生的个性?
8.我这堂课哪些环节是多余的?
9.我的课堂管理是否科学有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10.这节课学生有全身心投入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