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四往返耐久跑教学设计

2015-10-30王永波

体育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耐久跑教学设计

王永波

关键词:水平四;耐久跑;往返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66-03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常规的往返跑为载体,结合小场地条件特点,通过持续“往返体验跑”“往返跑(pace跑)”、“往返接龙跑”等多种跑的练习和比赛形式,让学生体验耐久跑节奏和呼吸的关系,学会合理控制跑步节奏,有效节省体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练习,关注学生基础体能的差异,注重自我的纵向评价,给学生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学习兴趣与耐久跑技能的双赢。

二、教材分析

3分钟25米往返跑是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耐久跑类测试内容的一个替代项目。虽因某些原因在2007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取消了这一测试项目(增加了台阶实验),但不论是作为学生体能类的一个测试项目,还是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典型教材,它对于小场地条件下提高耐久跑能力仍然具有选用价值。

1.往返耐久跑教学价值——传统耐久跑作为“发展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的一个载体,其教学价值众所周知——起跑与抢位方法,呼吸方法、控制速度的方法、冲刺跑的方法等都是我们考虑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往返耐久跑与传统耐久跑原理虽然基本相同,都能发展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但终归存在着差异。因为是限定的(短)距离的往返跑,必定存在有规律的变速,这种变速的表现形式为:快速启动——减速——绕杆(或踩线)——再加速——再减速——再绕杆(或踩线)……那么,这种加速与减速随着时间的延伸带给身体的不适冲击是必然存在的。当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个体理想数,出现走走跑跑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换句话说,在这种加减速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何节省体力,用惯性降低自己的速度完成转身,其体能的消耗将是非常大的。然而我们体育教师都知道,要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在这种有规律的“距离变速”中必定存在一个有规律的“时间匀速”,即每个循环的“启动—减速”过程始终保持着相对恒定的时间。由此分析,有效节省体能、合理分配体能、合理控制速度等都是往返耐久跑要承载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掌握这些技术来降低不适的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能力。

2.耐久跑的教学与应试——无论是作为本市体育中考的必考内容,还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选测内容(初中学段已成为硬性的必考内容),耐久跑显然已成为被众多学生、家长所关注的一个“热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耐久跑能力的手段固然有很多,本校初一年级学生在之前也有过300米跑道耐久跑的亲身体验。但学校搬迁后,面对有限的场地硬件,如何继续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耐力体能,成了我们体育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不得不用持续折返跑的方式方法来发展学生耐久跑的能力。于是,持续折返跑自然而然成为现阶段我们发展学生耐久跑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教学设计流程和思路

准备部分设计的移动技能游戏恰巧结合了往返耐久跑中的加减速和变向转身技术,使学生在快速移动中提高灵敏与反应,发展视听视动能力。

基于前面对本课内容和目标的分析,在课的基本部分有三个环节——“往返体验跑”“往返跑(pace跑)”“往返接龙跑”,都紧紧围绕既定目标进行设计。25米往返体验跑是定量跑,每人10个来回,每个往返限定在15秒之内即可。本环节除了让学生体验耐久跑的呼吸和跑步节奏之外,其核心的教学内容是告诉学生——往返跑快到终点时,如何节省体力,用惯性降低自己的速度并且合理地完成转身,改变学生盲目的加减速所带来的体能消耗。为此,笔者在起跑线和终点线之内又设置了两个显著的标志,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学生到达什么地点应该合理地加减速。这种加减速,应该是显性的和可观察的。之所以采用团队集体跑,其意图是减少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静心体验身体感受。

同质分组往返跑(pace跑)是本节课的重点,其启示是贾齐教授《sports教材化方法的研究——以山本贞美的教材事例为中心》一文中介绍的“往返耐久跑(pace跑)事例”。 根据本单元前一次课的测试结果,教师事先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并计算各组本次课往返的单程距离(具体解释略)。其规则是:“当教师发出信号时,学生应该正好到达端线,并且开始折返。如果在信号发出时学生尚未到达端线,则应该加速到达端线后折返。如果学生在信号发出之前已经达到端线则等待信号发出后再行折返。以准确到达端线次数的多少作为自我评价的尺度。”主要意图在于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发展学生对速度的有效控制能力,注重自我的纵向比较,而不是单一的横向比较,摒弃了田径项目仅仅以高、远、快作为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

往返跑接龙赛是本次课的竞赛部分,因为评价的标准是接力赛的最终轮换人数,又因各同质组的跑动距离不一,所以结果实难预料,竞争会相当激烈。又因比赛持续的总时间较长,即便是每个(组)学生的逐一轮换,其间隔休息时间仍然很短。所以,这个比赛既能发展学生个体的绝对速度,又发展了学生的速度耐力。

本节课采取每一个练习环节之后自测心率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数据的支撑下,结合主观体验,根据不同负荷强度的心率变化来合理的控制跑步速度,这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目标下对水平四学生要求掌握的强度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等相关体育运动知识。

猜你喜欢

耐久跑教学设计
初三女生耐久跑指导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效果小议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案例分析高中体育生耐久跑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