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大新的都市小说《21大厦》的审美内涵

2015-10-27胡洋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周大新第一人称大厦

胡洋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周大新的都市小说《21大厦》的审美内涵

胡洋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当代作家周大新的都市长篇小说《21大厦》,在艺术技巧上体现了一些独特美学特征。以第一人称的外叙述视角将自己的主题思想借助‘黑雉’意象传达出来,使得《21大厦》读起来更具有神秘气息。

《21大厦》 意象 视角 空间叙述

2009年出版的《21大厦》,它是当代作家周大新的一部描写都市题材的长篇小说。《21大厦》,在周大新笔下的21大厦是一座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建筑。这座大厦不同的楼层不同的区域有着公司、餐厅、高级住宅,云集着形形色色的人物,这座大厦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将美丑善恶,将各色人物在权、欲、钱面前的复杂心态绞合并折射出来。它向生活在21世纪初的人们发出心灵拷问:你凭什么活着?这是一幅当代都市中各色人物的鲜活浮世绘,是改革浪潮下复杂人性的生动全景图。从这部小说看,我们来探讨当今都市的各种人群特点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企图通过这种研究能够对当今生活在都市的人们起到警醒的作用。

谈及《21大厦》这个文本的审美特征,首先,就是这部作中的独特的意象,即:黑雉;其次,就是作品中独特的第一人称的外叙述视角。之所以说21大厦是一座神秘的大厦,就是因为运用了这个意象,再加上保安“我”的视角进行叙述,将21大厦中的人们的各种活动和精神状态展示的透彻清晰。

一、‘黑雉’的意象内涵

‘黑雉’是《21大厦》中出现最多的一个意象,因此,在这部作品中这个意象具有一些独特的意义。‘黑雉’在作品中是这样被描述的:21大厦的外形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的造型。“这真是一只飘然欲飞的大鸟。它两侧的附属建筑,像极了鸟的两翅;那用银白色瓷砖贴就的高大的主楼,很像是鸟的长颈;后边的那一溜附楼,是鸟的突出的额头,那无数个黑幽幽的窗户,像是它身上的斑纹;楼顶那根高耸入云的电视天线,仿佛是鸟头顶的羽毛。整座大厦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它会随时振翅高飞”。在21大厦的五十多层的楼层中,差不多每层都有这样的一幅壁画,而画面是一只站在笼子里的鸟。表面上看,这只鸟似乎与故事情节的作用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却时刻在感受到这只鸟的象征性,它是欲望的象征。工作在这一大厦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欲望:有为了性的邱总裁;为了争取自己事业发展玩弄女上司的吴发硕;有始终找不到感情归宿的宋晶明博士;有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身体的梅苑;有生活在下层的普通劳动者等等。这些人内心充满了各样的欲望,感情欲、金钱欲、权力欲、色欲。这些人在大厦里生活,他们怀有的这些不同的目的,而每层的黑雉壁画正是他们的写照。黑雉犹如他们的内心的欲望,黑雉想飞,就如同人们为了欲望不择手段一样。在21大厦中,这个小社会中,各种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意愿,他们奋斗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快乐幸福。但是,不是奋斗就能如愿,就像不是每只鸟都能翱翔一样。人的欲望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自由,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不能变成现实甚至会有惨剧发生。在文本的开头就提到“我”幼时就想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这即是作者赋予角色的一个理想,同时,也是全面的诠释生活在当今都市中写字楼之中的人们心态。在当今这个商品化的时代,人对于物质的追求达到了极致,这只鸟在文本中多次出现,就是人们的欲望的象征。当这只鸟被关在笼子里,一切正常。一旦敞开,各种变化会发生,从而如同作品中人们的各种欲望和人性的丑恶就会暴露出来。‘黑雉’就是作者周大新的一个情感符号,在《21大厦》之中,它就是周大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在这只鸟身上。生活在21大厦的人们都像这只鸟一样,都渴望着能够自由的飞翔,但是,他们向往的这种自由的飞翔却都超过了常规的限制。因此,由于过分的奢求,导致了宋晶明的跳楼自杀;由于过分的沉迷婚外情,导致邱总裁的被拘捕;由于渴望美好的生活,导致“我”谭保安的悲剧。这些都是由于人们没有恪守住应有的秩序和规定。‘黑雉’的数次出现,每次在每章节里都有一个神话故事与其相关,但是,这些故事都是悲剧的故事,无形之中,这也预示着与21大厦有关的人们的悲剧命运,同时,在这些神话传说的穿插之中,使得作品蒙上神秘的色彩,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如叶燮言说的是一些不可直接言说的事理,这需要借助于意象,经过意象来将生活中情、事、理进行升华,这种升华不是简单的想加,而是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情感密切相关的。因此,‘黑雉’作为一个符号象征,是周大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生活体验进行升华的结果,它是作者的情感符号,也是思想的荷载物。

二、第一人称的外叙述视角

我,可以是作者——叙述者,也可以是人物——叙述者,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东西,可以是任何的事物,“我是一只小小鸟”,这时无论是人名还是人称代词,都表现了叙述者的话语角度,即他以什么样的身份,以什么样的话语权来谈论问题,来看待这个世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角。申丹的叙述学将第一人称外视角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回顾性的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种称为边缘人、见证人的叙述视角。在作品《21大厦》中,“我”是属于第一人称外叙述视角,文本中“我”有三重身份,保安、复员军人、乡下进城务工人。

“我”作为一个乡下人,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的生活观念是陌生的,所以“我”对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充满好奇,总想知道他们在这个充满竞争、机遇和欲望的城市里是如何生活的。而保安的身份恰好可以给“我”接触大厦里各种各样的人提供了机会,21大厦不同的楼层按照其功能分成了公司、商住、餐厅、高级住宅区等等许多空间,人们的美丑善恶和在权、欲、钱面前人类的各种复杂心态,都通过“我"这个乡下人的眼光折射出来。“我”是作为观察者身份和边缘人形象出现,而不是主角,第一人称的外视角决定了“我”只能作有限制的观察。在第一部分里,由于“我”是一个保安,所以获得与梅苑交谈了解她与男人之间的事情;第二部分,由于我是复员军人和淳朴的乡下人,获得宋大姐的信任。在一个乡下进城的人来说,许多传统观念在21大厦的人们眼中竟然会荡然无存,且看下面几段对话:

你今年多大?二十五?岁数是有点太大了,所以你的观念太老。结婚?你去问问现在北京城里二十来岁的人有几个愿意结婚?……

这是“我”与那个男人之间的对话,“我”在这次谈话中失败了,是因为“我”对于对方预设角色的失败,“我”把对方预设为和“我”一样的人,其实,我大错特错了。“我”预设的是应该肩负起男人的责任来,可是,他却对婚姻观念和爱情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只需自己及时行乐。正是由于“我”的热心和淳朴,以至于“我”被骗导致最后的悲剧。

你以为你是什么?你是一件供我这个女人使用的东西!东西!你明白吗?我喜欢用你时就用,不愿用你时,你就给我靠边!我随时可以另找一个来。……

“我”在这次交谈中又属于失败,“我”将自己的角色预设错误,“我”以为梅苑将“我”当成她的爱人和未来的丈夫,可是,她只是将“我”当成满足她生理需要的工具。在梅苑眼里,“我”只是她雇来的保镖,而不具有与上层人有自己的尊严的人,这又是“我”预设角色的一次失败。采用这种第一人称外视角的叙事视角来讲述“我"的经历是非常有利于“我”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合乎“我”的外来者身份,这样一个外来者形象与城市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冲突。

另外,作品中也充满了空间的叙述理论。《21大厦》的章节分别是以4层、58层、地下2层、32层、43层来命名,这不仅是作者叙述的一个空间顺序,同时,也是作者设置故事的情节的一个运动方向。《21大厦》中的21大厦作为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设,在地理学上说,它的存在是对城市发展的诠释,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空间又是一个人性图景的展现。“我”的视角,这些不同层次也是“我”的观察视域的变化,同时,也是作者推进故事情节的一个内在线索。4层,这样一个层次,在21大厦这个五十多层的建筑中是一个快餐厅,在这里,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抑或是金领,都得来这里吃饭,因此,在第一章这一层是对故事中要出现的人物的身份做一个全面的展示。58层可以说是21大厦的顶层,在这一层里,宋晶明这样的高级女知识分子虽然与众多的男人交往却找不到感情的寄托,最后自杀身亡。58层这种巅峰层是作者以俯视的角度来看,同时,最先看到的竟是这样高级人士的人性弱点,在现代文明的时代也是作者提出的文化的反思。最后,作品在43层结束,这也是作者的故意安排,从开始的4层“我”的梅苑的结识到43层“我”与她的相恋到“我”的惨剧发生。

周大新的这部《21大厦》是一次都市小说创作的尝试,同时,也是一次成功的探险。第一人称的外叙述视角,重点在“我”的观察上,读者可以由“我”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我”不做主客观的评价,但是,读者在这种对话之中却能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我”的情感评价。

[1]周大学.21大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1.

[2]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

[4]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猜你喜欢

周大新第一人称大厦
作家书房
周大新称长篇小说是小说家族里的“长子”
影子大厦
周大新 点燃自我 照亮生命
周大新小说《安魂》改编成同名电影
电梯
冰淇淋大厦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