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血糖变化的研究

2015-10-27郭振芳孙竹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尿毒症低血糖肾病

郭振芳 孙竹丽

(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1600)

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血糖变化的研究

郭振芳 孙竹丽

(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160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的血糖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的胰岛素使用剂量,以及透析过程中胰岛素水平和血糖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15例患者在透析6个月之后,有4例患者胰岛素减量,3例患者停用胰岛素,1例患者胰岛素加量,7例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和血糖均未变;15例患者在透析12个月之后,有2例患者胰岛素减量,8例患者停用胰岛素,5例患者与透析6个月后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血糖波动较大者14例,6例出现低血糖。进行透析之前,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正常相较较高(P>0.05),进行透析之后下降(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之后血糖有所下降,低血糖发生概率及血糖波动均较大,透析过程中存有胰岛素抵抗,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透析;血糖变化

糖尿病肾病(DN)在晚期较多发展至尿毒症,其属于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需进行长期的腹膜透析,以及长时间维持性血液透析[1]。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约为14%左右。因此,本文对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的血糖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表1 透析前、透析后6个月及透析后12个月患者各项检测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例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开始透析年龄为48~75岁,平均年龄为(54.2±10.9)岁,患者的病程为7.5~19年,平均病程为(10.5±4.8)年。透析指征为eGFR<15 mL/(min· 1.73m2),Scr≥440~528 μmol/L。

1.2方法:15例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HD)为3次/7 d,每次透析持续4 h,血流量为220 mL/min左右,抗凝剂采用普通肝素,或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患者的药物治疗均应用胰岛素治疗,12例患者采用预混70/30胰岛素,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使用时间分别为早晚饭前30 min,1例患者应用短效胰岛素治疗,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使用时间为早中晚饭前30 min,按照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对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患者的血糖水平应维持于饭后120 min<11.1 mmol/L,空腹<7.7 mmol/L。观察15例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后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包括透析后6个月和12个月,并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

1.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做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5例患者在透析6个月之后,胰岛素减量4例,停用胰岛素3例,胰岛素加量1例,胰岛素使用剂量和血糖均未变7例;在透析12个月之后,胰岛素减量2例,停用胰岛素8例,与透析6个月后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5例。15例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在透析之前,其血清胰岛素水平均高于正常,透析之后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但透析前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5例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有14例患者日间血糖波动>10 mmol/L,占93.3%;6例患者血糖为1.2~2.6 mmol/L,通过进食补糖治疗均好转,无1例发生低血糖昏迷状况。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通常具有胰岛素抵抗,其胰岛素水平与正常相较通常较高,健康人群肾脏降解胰岛素为7 U/d左右[2]。导致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者降解减少,其胰岛素均由肾脏排出,导致患者体内半衰期增加;当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时,其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摄取量降低;胰岛素无法由血液透析彻底清除,其属于大分子物质;当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数相结合时,如血浆胰岛素水平较高则受体数降低,即下降调节时患者对胰岛素敏感度较低,并且血糖利用减少,进而导致高血糖的发生,发生高血糖之后胰岛素分泌受到刺激,血浆胰岛素水平增高则受体敏感度低,导致恶性循环,情况严重者可造成严重抵抗性[3]。

相关文献报道显示[4-6],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血糖波动为其危险因素,患者透析龄增加则血糖波动增大。在本组研究中,14例患者出现血糖波动较大,其日间血糖波动>10 mmol/L,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导致血糖波动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患者胰岛素代谢出现变化,导致较易发生低血糖;此外,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其胰高血糖素增高,且生长激素增高;患者出现酸中毒时,其胰岛素抵抗出现变化,或者碳水化合物耐量改变,导致较易发生高血糖,并造成血糖变化较大。无尿时患者体内的葡萄糖无法通过肾脏排出,进而产生少量能量负荷,导致患者血糖上升。水肿时患者体内细胞外液增多且葡萄糖分布容积增多,导致患者血糖出现降低。对于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患者而言,其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显著的水负荷变化,导致葡萄糖分布容积受到影响。糖尿病透析患者大部分伴有胃肠功能不良,血糖不稳定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由于存在消化道症状,患者往往会产生食物摄取量不稳定等现象,进而造成患者血糖波动显著。如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为长时间维持性血液透析,其由于透析液内毒素污染、中大分子物质无法彻底清除以及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导致补体激活。且导致白细胞介素-1增高所出现的炎性反应,均可引发应激性血糖增高,进而产生血糖波动。

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大。在本组研究中,15例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经透析12个月后,有13.3%患者胰岛素减量,53.3%患者停用胰岛素,但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大,导致发生低血糖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内外源性胰岛素水平升高。此外,由于长期摄入量缺少导致患者糖异生原料不足,促使异生糖能力降低。如患者肾功能不全,则发生低血糖时,其升血糖激素的应激能力较低,儿茶酚胺水平异常也为低血糖维持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患者的糖代谢特征具有其特殊性,应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降糖方案,在患者透析过程中,应对其血糖的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以及时适当的调整治疗方案,进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使患者恢复健康。

[1]陈洪滔,王丽,栾韶东,等.高渗葡萄糖对反复发生透析低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8):728-729.

[2]张曦,和雪梅,于俊超,等.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伴发抽搐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8):834-837.

[3]江山,李林云,扈桦,等.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6-117.

[4]林朝晖.中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2011,6(6):679-680.

[5]王岩.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腹膜透析疗效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76.

[6]郭向红,陈凤玲.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482-483.

R587.2

B

1671-8194(2015)28-0123-02

猜你喜欢

尿毒症低血糖肾病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