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术后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5-10-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肝功自体生存率

姜 涛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术后的临床治疗体会

姜 涛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术后的后续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微创介入治疗,TACE术后1个月,对残余肿瘤组织采用氩氦刀行进一步冷冻消融治疗,术后1.5个月再采用自体DC-CIK细胞行全身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半年存活30例,半年生存率为93.75%;1年后存活29例,1年生存率为90.63%,半年及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108);TACE术3 d后,ALT、AST、TBIL三项肝功指标继续升高,AFP有较大程度下降但也仍远高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氩氦刀治疗以及DC-CIK治疗之后,4项指标持续降低,其中AFP达到了正常水平,3项肝功指标也更加趋近正常水平,同时肿物形态呈完全坏死者显著增加。结论 微创治疗术后加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与自体DC-CIK细胞输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消融治疗;DC-CIK治疗

原发性肝癌为临床的常见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其治疗方法经过近十年内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呈现出了多手段多途径的局面,其中除应用非常普遍的手术治疗与放化疗外,局部消融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以及某些生物疗法等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更是近几年内临床研究的热点,并初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如氩氦刀冷冻治疗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联合疗法,以及采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进行联合对抗肿瘤细胞等[1]。近些年内,我们对收治的接受微创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其术后再加行氩氦刀消融治疗与DC-CIK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表1 三项肝功指标与AFP在治疗各阶段的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三项肝功指标与AFP在治疗各阶段的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前一治疗阶段比较,#P<0.05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 AFP(ng/mL)治疗前 66.33±17.39 58.65±8.19 28.38±12.63 1000.86±216.32 TACE术3 d后 98.34±26.23# 100.58±20.75# 65.37±23.45# 320.75±63.22#氩氦刀治疗1个月后 45.58±6.56# 54.56±8.96# 28.26±6.56# 133.45±19.69#DC-CIK治疗后 41.60±6.38 47.55±9.32 18.62±5.87# 24.38±16.35#

表2 治疗各阶段影像学肿物形态大小的变化比较[n=32,n(%)]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医学影像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同时均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缺失者、凝血功能有明显异常者、对对比剂过敏者、肝功能child分级C级者、合并重度黄疸者、肿瘤体积达到肝脏70%者以及表现有广泛肝外转移与严重感染者。入选的32例患者包括男21例,女11例;年龄33~72岁,平均(51.2±6.8)岁。

1.2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微创介入治疗,TACE术后1个月,对残余肿瘤组织采用氩氦刀行进一步冷冻消融治疗,术后1.5个月再采用自体DC-CIK细胞行全身治疗。

1.3考察指标:统计本组患者的半年及1每年生存率情况;另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分别考察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三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变化与影像学肿物形态大小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检验方法对应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取P<0.05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本组患者半年及1年生存率:经上法治疗后,本组32例患者半年存活30例,半年生存率为93.75%;1年后存活29例,1年生存率为90.63%,半年及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108)。

2.2三项肝功指标与AFP在治疗各阶段的检测结果比较:治疗前,本组患者三项肝功指标与AF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水平,TACE术3 d后,三项肝功指标继续升高,AFP有较大程度下降但也仍远高于正常水平,TACE术3 d后4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ACE治疗后对肝脏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经氩氦刀治疗以及DC-CIK治疗之后,4项指标持续降低,其中AFP甚至达到了正常水平范围,而3项肝功指标也更加趋近正常水平值。见表1。

2.3治疗各阶段影像学肿物形态大小的变化比较:治疗各阶段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TACE术后未见肿物形态呈完全坏死者,其中2例出现增大,30例稳定残存,氩氦刀治疗后26例肿物形态呈完全坏死,DCCIK治疗后增加了1例增大患者。见表2。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治疗在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微创治疗的特点是创伤小,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杀伤肿瘤细胞,对全身的免疫功能损伤较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目前临床的统计数据表明经2~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肝癌的完全坏死率可达90%左右[2],体内仍有残余的肿瘤细胞存在,加上肝癌患者的肝炎及肝硬化背景等致病因素持续存在,肝癌的复发率仍较高。因此,在微创治疗后,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巩固治疗方法,来防止和抑制肝癌的复发和转移。

在本次研究中,入选的32例患者在经TACE微创介入治疗,同时在微创治疗后加行氩氦刀治疗与DC-CIK治疗,其半年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与90.63%,在同类研究中处理价高水平。该结果揭示,TACE微创介入治疗与氩氦刀序贯冷冻对肿瘤是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的,然而考虑到本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免疫缺陷,继而可能存在较高概率导致残留癌细胞发生快速扩散,最终可导致复发,故进一步选择一定的生物疗法以纠正此种缺陷并提升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对肿瘤控制能发挥必要的巩固作用,降低转移复发概率[3]。就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来看,DC与CIK已愈发表现出了颇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的DC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为识别抗原并将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CIK细胞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肿瘤患者体内微小残余病灶,防止复发的作用,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是:①直接杀伤肿瘤细胞;②活化后产生大量炎性细胞达到抑瘤、杀瘤作用;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④促进T细胞增殖活化。如有学者观察到CIK细胞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实验表明,CIK细胞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84.7%[4]。同时在本研究我们还观察到,在采用自体DC-CIK细胞输血后,不仅降低了AFP的表达水平,而且也不会给患者肝功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微创治疗术后加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与自体DCCIK细胞输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陆世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2):2151-2153.

[2]Mendizabal M,Reddy KR.Current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Med Clin North Am,2009,93(4):885-900.

[3]周启明,吴沛宏,赵明,等.原发性肝癌经综合微创治疗后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的近期疗效观察[J].癌症,2006,25(11):1414-1418.

[4]程小珍,彭大为,王美清,等.自体DC/CIK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4,28(9):1401-1404.

R735.7

B

1671-8194(2015)28-0110-02

猜你喜欢

肝功自体生存率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及血糖、血脂代谢情况分析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