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喷氧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

2015-10-27郭爱华李秀华钟沛霖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皮炎表皮放射性

郭爱华 冯 梅 李秀华 钟沛霖

(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瘤科,福建 福州 350014)

喷氧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

郭爱华 冯 梅 李秀华 钟沛霖

(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瘤科,福建 福州 350014)

目的 探讨Ⅲ度以上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方法 将110例Ⅲ度以上宫颈癌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3例,给予喷氧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喷氧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喷氧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后放射性皮炎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结论 喷氧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涂治疗宫颈癌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好,能有效保障放疗顺利进行,值得进一步推广。

喷氧;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宫颈癌;放射性皮炎

放疗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放疗除对恶性肿瘤有杀伤作用外,还可以引起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放射性皮炎即是其中一种。放射性皮炎可表现为红肿、瘙痒、湿疹,严重的可引起大面积破溃、感染,放射性皮炎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放疗依从性,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引起放疗的中断,延长患者放疗时间,降低患者生活治疗及治疗效果,本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喷氧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治疗放射性皮炎中能取得较好效果,有效保证患者放疗过程顺利完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放疗中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宫颈癌患者,均有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其中Ⅲa期以上患者63例,Ⅲa期以下患者47例,年龄25~65岁,采用6MV X线或10MV X线盆腔常规2野对穿外照射,外照射剂量46~50 Gy/23~25次(其中全盆照射DT 30 Gy/15次),每周外照射4~5次,每次2 Gy,每周192Ir腔内后装放疗1次,192Ir腔内后装放疗累积A点量35~42 Gy/5~6次,肿消量20 Gy/2次,阴道表面量0~18 Gy/0~3次。期间配合同步化疗及比亚芬保护照射野皮肤。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两组患者病理类型、期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前宣教:两组进行同样宣教:根据不同文化程度,进行宫颈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宫颈癌治疗大概过程、常见不良反应,指导患者照射野皮肤保持干燥,避免摩擦、阳光暴晒,避免冷热及化学物品刺激,宜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温和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1.3评价标准: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将其损伤分为5级[2],0级为皮肤无明显变化;1级为照射野皮肤微红伴瘙痒;2级为皮肤稍有色素沉着;3级为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伴有皮肤干性脱皮及皮肤裂纹;4级为重度色素沉着,可伴有皮肤水肿、水泡、表面渗液及破溃。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皮肤恢复至照射野前水平;显效:皮肤损伤恢复至皮肤微红,可伴瘙痒;有效:皮肤损伤有好转倾向;无效:皮肤损伤无好转倾向或损伤加重。对损伤皮肤疼痛的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将疼痛分为0~10分,0分为无明显疼痛,10分为疼痛最剧烈,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

1.4处理方法:观察组:先用生理盐水清创照射野破溃皮肤,去除破溃皮肤结痂、表面坏死物、分泌物后用高流量氧气喷射创面,氧流量为6~8 L/分,每次喷氧20 min左右,喷氧后距离创面10 cm左右均匀喷涂重组人表面生长因子,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均匀全覆盖创面外1 cm为止,每日1~2次,直至破溃皮肤愈合。对照组:先用生理盐水清创照射野破溃皮肤,完成清创后予喷氧,喷氧方法同前,直至破溃皮肤愈合。每天观察患者照射野皮肤1次,记录患者皮肤改善情况;每天记录患者创面疼痛情况。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有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资料: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比较,P<0.05(χ2=14.159,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喷氧联合重组人表皮因子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喷氧组。见表1。

表1 两组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皮炎治疗情况

2.2两组患者宫颈癌患者平均疼痛程度及平均创面愈合时间:见表2,经喷氧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涂后,患者放射性皮炎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减轻了患者痛苦,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表2 两组宫颈癌患者平均疼痛程度及平均创面愈合时间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宫颈癌防治工作的开展,宫颈癌发病率已明显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中晚期宫颈癌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放疗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放疗依从性、生活质量[3],并发症引起的放疗中断可明显降低宫颈癌治愈率。除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膀胱炎外,放射性皮炎也是其中一个常见并发症。引起放射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是皮下微循环及生发层细胞变化,首先表现为照射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临床上表现为皮肤发红,进一步损伤可出现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照射野皮肤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出现伤口难以愈合[4]。临床发现累积剂量10 Gy时,照射野皮肤即可出现红斑,30 Gy左右即可出现上皮剥脱及表面渗液[5]。虽然目前放疗中比亚芬乳膏的应用减少了放射性皮肤的发生[7],但其仍是影响放疗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处理放射性皮炎就成为宫颈癌放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目前对放射性皮炎的处理尚无统一方法。

照射野皮肤变化的病理表现是成纤维细胞变性及毛细血管大量减少。人表皮生长因子最早由Cohen于1962年从雄性小鼠颌下腺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多肽生长因子,是一种对多种组织和器官损伤有修复作用的多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表现与人体内表皮生长因子极为相似,其可促进照射野破溃皮肤愈合过程中DNA、RNA及蛋白质等的合成,促进血管内皮、表皮等多种细胞再生,促进细胞间基质的生长,还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向创面迁移,降低感染概率,从而促进减少放射性皮炎发生,促进创面愈合。高流量氧喷射可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氧分压,保护照射野皮肤干燥,从而促进创面细胞氧代谢及肉芽组织生成,促进破溃皮肤愈合。

针对Ⅲ度以上的放射性皮炎,我科采用高流量喷氧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涂收到了很好效果,明显缩短了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治愈率达81%,保证了放疗顺利进行,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此外,本方法还有操作方便,费用低,患者痛苦小,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可推广到其他放疗所致皮肤黏膜破损的处理。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喷氧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涂这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无不良反应,对皮肤刺激性小,患者耐受性良好,能显著促进放射性皮炎恢复,保证放疗顺利进行,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靳红,张云艳,李奇,等.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2,16(21):62-67.

[2]附录Ⅱ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M]//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08.

[3]梁建博,龚海英,刘雨丝,等.放射性皮肤黏膜炎的防护现状[J].全科护理,2009,7(8C):2243-2245.

[4]冯一中,毛棣华,田野,等.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的超微病理学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20(6):404-407.

[5]孙永敏,陈刚,江瑞霞,等.比亚芬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4):316-318.

R737.33

B

1671-8194(2015)28-0068-02

猜你喜欢

皮炎表皮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水果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