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语文读本》教学模式

2015-10-26祁恒山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知识网络

探究高中《语文读本》教学模式

文/祁恒山

摘要:高中《语文读本》选文精良、视野开阔,体现了先进学习的教育理念。它虽已使用多年,但在具体教学中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思想平台,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文教本为支点,以文学、文化、人文素养为实体”的原则,着力构建了“有意义学习—重感知内化”的《读本》教学模式,具有“发现、自求、积累、合作、延伸”五个特征,能够引导有意义地阅读,给出“比较、筛选、转化、串联”的阅读方法,指导创设文章档案,启发感知内化,进而帮助学生厚实文学积淀,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读本;感知积累;文章档案;知识网络;有意义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模式背景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2000年在全国开始推广,分《语文》和《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两部分。后者主要供课外阅读用,具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规律”的学习理念,是师生课外阅读的套优秀文本;对于加强课外学习、扩大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尤其在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发展主体”观念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推促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读本》往往被忽视,尚未发挥应有的功效。许多学生甚或教师,面对厚厚的《读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原因主要有:①时间困惑。面对应试教考的压力,要求师生每学期完成超过100篇《读本》文章的指导量和阅读量,显然是不太可能的。②兴趣问题。由于种种因素,许多学生对《读本》并不感冒,普遍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③选文问题。过分强调跟课本对应,文学作品分量不足,还包含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让学生既无兴趣又难以读懂。④指导模糊。许多教师面对《读本》束手无策,只能听任学生爱读不读。于是它成了一本多余的摆设。

二、“模式”结构和操作方法

1.设置流程结构,建立文章档案。以《读本》为依托的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链接,其核心任务是——“课内得法、课外指导”。把要求作为底线拉出来,让学生明确“读什么”,要求抓住“三点”(知识点、欣赏点、质疑点)、思索“两感”(整体感知、联想感悟)。同时明确:不必每篇都读;每天30分钟的时间速读;文章档案内容不完全填写,可留下空白,交流后再填补。

2.阅读方法指导。①比较阅读,分析异同。比如《祝福》,要求与《读本》上的《狂人日记》比较阅读,从中分析归纳鲁迅早期小说及其三要素安排处理上的异同点。②筛选阅读,提取信息。无论选择何种读法,首先要获得各种信息,然后比较、分析与归纳、整理,最后储存所需信息以备使用。如就教材与《读本》配套使用问题,仅需几分钟就可通过对两种教材“目录”(信息源)的筛选,找到与教材课文配套的《读本》文章去阅读。③阅读转化,抒发感想。对于课外阅读作品,除研究性阅读、分析比较阅读,筛选信息阅读外,还应做好写读后感和评论。这一“联想感悟”法是由感知到内化的关键性一步。如阅读《包身工》后,通过写感悟、评论,进一步剖析帝国主义、资本家的残酷,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条件,有助于学生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体现了《读本》阅读的意义。

三、有关“模式”教学特征

1.发现。打破被动接受的传统形式,要求学生到文中去探究发现——主要内容不是老师给予,而是让学生去主动发现、自我感知、自觉内化,最终形成个性化见解。

2.自求。突出了自我探求的特点,要求学生能自主时间、自主学习方式。“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得之也。”(孟子语)从而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脱颖而出,插上创造的双翅。

3.积累。“注重语言文化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可从名言、妙语、警句入手,可从关键句入手;并通过摘录、鉴赏加深理解,通过朗诵会、知识竞赛、笔记展等形式内化,以收厚积薄发之效。

4.合作。通过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合作型阅读活动,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四、效果检测,成果展示

1.不定期检查的形式。之初教师的检查、指导和督促是必要的。如检查文章档案,讲授课文引出《读本》提问,指名谈一些感受体会等。检查应做到及时总结、循循善诱。待养成习惯后,教师逐步放手。

2.课内交流的形式。一般可采用朗诵比赛、读书报告会、阅读知识竞赛和辩论会、讲演等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活跃学习氛围,拓展阅读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交流形式以开放性为主。

3.文章展示的形式。如“文章档案”展览,开辟“课文质疑”“佳作赏折”等墙报栏目,编辑个人文集,公开发表阅读感悟等。无论何种展示形式,教师应平等参与其中。既可充分发挥激励、引领的示范性作用,又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阅读氛围。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工程。“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种艺术同样很好地适合于课外阅读指导,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读本》阅读中增强感悟和积淀,并逐步养成良好情趣和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

参考文献:

[1]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吕静.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语文》《语文读本》(第一册至第六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师教学用书》(《语文》第一册至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知识网络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思善想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思善想
高职院校产学研中的知识网络分析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知新”策略的探索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