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6-05-28康晓丽
康晓丽
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是可以将整个思维轨迹高效传达的思想工具。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整个教学更加富有活力,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加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图,更能挖掘学生潜能,展现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与提高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 独立思维 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将其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收缩性思维,以直观图片与简练文字呈现相关知识点,这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更能引发学生充分的想象、积极的思考与思维,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现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谈谈体会。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导图不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信息传递方式,而是以图片、数字、线条、文字、颜色等传递信息,具有多元化表现方式,结构更新颖灵活,尤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思维导图融入了大量音频与视频,这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视听感,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更具吸引力,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思维主动性,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图文效果与动态功能,以动态的视频、直观的图片、悠扬的背景音乐、鲜艳的色条逐步呈现。这样就可以将一篇静止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用一棵大树的形式将课文的知识要点展现出来。如讲到海水的五光十色这一段时,教师不仅要用鲜艳的文字展现,还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从素材库中提取相关图片,将文字转换成生动直观画面。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将各个段落所讲解的要点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枯燥地就文字进行讲解,让学生就文字层面机械记忆,而是以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直观立体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这样的学习是主动而快乐的,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更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二、多元发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相关知识点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以一个点或是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向外辐射与延伸,以想象与联想为媒介逐步逐层扩散所形成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知识脉络结构图。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想象与思维,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深刻性。教师不要将思维导图的设计严格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思维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并没有本质区别,并不能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为此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图的设计中,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权与自主权,这样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共同设计出来的思维导图才能真正存储于学生头脑之中,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为此在学生预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思维导图,这样能给予学生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借助之前教师在教学时所设计的思维导图展开文章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强化预习效果,而且可以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积极互动,实现个性化阅读。
三、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
小学生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面对阅读材料时往往难以提炼出有效信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学生的理解只是对文章的只言片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文章概要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整合文本信息,直观再现,学生既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新知,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由一个点延伸开来将信息整合到一起,达到巩固效果。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知识网络,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如学完一篇课文或是某一单元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文章的知识脉络,将零散的知识点完整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文章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这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都是一个提升。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更具结构化与网络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正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元性,思维导图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信息传递方式,而是要融合图片、符号、色彩、线段、数字等,信息更加多元化,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更加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思维的培养。二是个性化,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明显不足,因此在设计与运用思维导图时也不能局限于固定形式,而是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的手段,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富有个性化地发展。三是放射性。思维导图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向外辐射与延伸,因此对于这个中心的确定非常重要。准确定位,才能向四外延伸与扩展,进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延伸的知识脉络图。
参考文献:
[1]段晓晓.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9).
[2]张会清.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J].小学语文教学,2014(26).
[3]侯紫茵.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J].师道:教研,2015(3).
[4]张金玲.思维导图,换个角度来阅读——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