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2015-10-24黄发远
黄发远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中的基础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时俱进,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宗旨,大胆创新,为初中数学教学打造生机盎然的春天。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 多功能、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方相互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每位初中数学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不要瞻前顾后,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也是能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 在原来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修改和九大变化”。一是“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二是“设计思路”的修改;三是“课程目标”的修改;四是“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黄翔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推行课改势在必行,研读新课标志在必得”。也就说明了当今课改是必须推行的, 它给教师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教育革新,一场师生对话,一座练就师生本领的平台。”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方相互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真正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处理好教师与教材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活跃、开放的数学课堂和教学氛围是教师应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我校自2011年秋季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对比了以往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明显感受到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变化。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感悟。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瓶颈
1.传统的师生观念仍束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有的教师认为:只有拉大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与地位。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一开口,课堂就鸦雀无声,学生不会对老师在课堂上的错误质疑,教师与学生明显缺乏沟通。学生学习情感被忽略,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被限制,以至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思路仍然存在。学生成为了整堂课的旁观者,而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唱者。
3.对新课标要求理解不深刻,不透彻;教材的处理方法过于呆板,没有创新,没有很好贯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4.课堂评价学生手段不合理,虽然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在逐步改善,但评价手段却与以往没什么差别。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情感态度未能得以体现。
5.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死板,不具有灵活性,形聚神散。分组明确,但学生之间的分工不明确,绝大多数学生在交流,探究过程中当收音机,当傍观者。
二、研读课标,深钻教材是搞好课改的有效举措
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长期的应试教育让教师的职能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知识表现出来,教师的期望就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 自然教师的行为表现出偏爱好生,讨厌差生,放弃了数学成绩差的同学以至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对待学生的不平等性。优秀同学能获得很多的机会与鼓励,而差生则受到不断的训斥,甚至变相体罚,更不用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要有爱心,一种博爱的心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你的爱心与温暖,他们会主动消除戒备,畏惧心理。
2.研究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要吐故纳新,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与无益的劳苦。多样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应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最直接的因素。教师应明确的认识到教材是平台,教学是手段,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让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教学重难点,巧妙设计教学结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出“教师教得好,学生得轻松加愉快。”
3.设计合理课堂评价手段,保持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评价是新教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好的评价策略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促使他们主动承担活动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遇见困难能学会反思,及时调整努力方向,发挥个人特长,激发创新思维,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4.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位名人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物,即使是老师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的,那怕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认真的,科学的处理。因为这个生成是学生经过大脑思考后的产物,也许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也许是某个学生在学习中的一次伟大发现。也许是改变某个学生命运的唯一机会。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为数学课课型不是一层不变的。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目标侧重也是很有区别的;比如新授课应6侧重:一是问题:侧重数学眼光;二是探究:侧重于方法结论;三是应用:侧重于思考方法;四是整理:侧重目标错点;五是评价:侧重达标人数;六是变式:侧重巩固提高。复习课5直击:一是自查:自击不同层次考点;二是梳理:直击知识方法错点;三是练析:直击方案生成优化;四是升华:直击思维迁移策略;五是评价:直击达标合格人数。讲评课4到位:分析试题得分统计到位;反馈暴露思维构想到位;矫正错误分类点评到位;变练巩固拓展延伸到位。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才符合新课改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灵活多变课堂教学模式是将数学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中,数学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种活动。使学生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最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课改是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需要各位同仁不断地“吐故纳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探索,得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愿学,会学,学会、善考的终极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