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外肿瘤的脑脊膜转移途径与MRI表现分析

2015-10-24武鹏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8期
关键词:血行室管膜线状

武鹏程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41)

颅内外肿瘤的脑脊膜转移途径与MRI表现分析

武鹏程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分析颅内外肿瘤脑脊膜的转移途径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脑脊膜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脑脊膜的转移途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 颅内外肿瘤脑脊膜的转移途径包括血行播散、脑脊液播散、直接侵犯和混合型4种。血行播散多发生于原发颅外肿瘤患者,MRI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异常强化,以结节状强化为主;脑脊液播散多发生于原发颅内肿瘤患者,MRI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室管膜或脑脊膜增厚;直接侵犯多发生于原发颅外肿瘤患者,特别是鼻咽癌患者,MRI呈现为连续线状室管膜或脑脊膜增厚;混合型多发生于原发颅外肿瘤患者,MRI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和片状异常强化。MRI平扫发现的病灶有限,但MRI增强扫描可以发现更多的病灶。结论 根据颅内外肿瘤类型不同,其肿瘤脑脊膜的转移途径与MRI表现各异,MRI的增强扫描评估的准确性更高,临床诊断价值高,建议推广使用。

颅内外肿瘤;脑脊膜;转移途径;MRI

脑膜转移瘤是指邻近肿瘤对脑膜的直接侵犯,或恶性肿瘤经脑脊液种植播散或血性转移到脑膜造成的严重病变[1]。脑脊膜转移瘤常见诊断方法是MRI,研究表明脑脊膜转移瘤的转移途径和MRI表现有密切联系。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脑脊膜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脑脊膜的转移途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脑脊膜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12~68岁。其中36例原发颅外肿瘤,包括15例肺癌、8例鼻咽癌、7例乳腺癌和6例淋巴瘤;14例原发颅内肿瘤,包括8例胶质瘤、3例室管膜瘤、1例髓母细胞瘤和1例恶性生殖细胞瘤。

1.2检查方法:使用MR impact-0.1t(Siemens)的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常规冠状面和横截面扫描,冠状面T2WI/SE、横截面T1WI/SE,矢状面T2WI/SE。T1WI/SE中TR/TE=450 ms/15 ms,NEX 2;T2WI/SE中TR/TE=5000 ms/90 ms,NEX 2。其层间距为1 nm,层厚度为54 nm,矩阵为256×256,视野为230×230 nm[2]。增强扫描静脉推注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随后进行冠状、横断和矢状面的T1WI脂肪抑制成像,参数参考平扫。所有患者进行MRI扫描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为脑脊膜转移瘤。

2 结 果

颅内外肿瘤脑脊膜的转移途径包括血行播散、脑脊液播散、直接侵犯和混合型4种。经检查血行播散共18例,都是原发颅外肿瘤,MRI平扫呈现为弯曲的结节状线状高信号,发现11例病灶;增强扫描发现了所有病灶,13例呈现结节状强化,5例呈现连续线状强化,见图1。

脑脊液播散共7例,都是原发颅内肿瘤,MRI平扫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室管膜或脑脊膜增厚,发现3例病灶;增强扫描发现了所有病灶,2例呈现结节状强化,4例呈现连续线状强化,1例兼具两组表现,见图2。

直接侵犯共20例,包括18例原发颅外肿瘤(9例鼻咽癌)和2例原发颅内肿瘤,MRI平扫呈现为连续线状室管膜或脑脊膜增厚,发现2例病灶;增强扫描发现了所有病灶,8例呈现结节状强化,10例呈现连续线状强化,见图3。

混合型共5例,包括1例原发颅内肿瘤和4例原发颅外肿瘤,MRI平扫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和片状异常强化,现2例病灶;增强扫描发现了所有病灶,见图4。

3 讨 论

脑膜转移瘤是临床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又称为癌性脑膜炎或脑膜癌病[3]。伴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增加,因而脑脊膜转移瘤发生率也增加。脑脊膜转移途径和MRI表现根据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定性,所有常出现漏诊误诊。以往研究将脑脊膜转移瘤的转移途径概括为血行播散、脑脊液播散和直接侵犯,笔者多加了一种混合型,即包含上述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研究发现血行播散多发生在原发颅外肿瘤患者中,幕上供血幕下供血丰富,因此肿癌细胞侵犯可能性增加,最常见于肺癌,其次是乳腺癌。脑脊液播散多发生在原发颅内肿瘤患者中,肿瘤细胞发生脱落后进入脑脊液,并通过脑脊液的循环播散至室管膜、软脑膜或者脊膜[4]。直接侵犯多发生在原发颅外肿瘤患者中,转移的途径有通过颅底骨性通道顺着血行和颅底骨质侵犯硬脑膜,神经侵犯硬脑膜和血管转移等。混合型的表现形式多样,需要进一步分析。

图1 

图2 

图3 

图4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脑脊膜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检查发现血行播散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异常强化,脑脊液播散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室管膜或脑脊膜增厚,直接侵犯呈现为连续线状室管膜或脑脊膜增厚,混合型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和片状异常强化。MRI平扫发现的病灶有限,但MRI增强扫描可以发现更多的病灶。这表明通过MRI分析脑脊膜的转移途径的准确性高,尤其是MRI增强扫描,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信息,可以推广使用。

[1]徐莉莉,盛复庚,陆虹,等.乳腺癌脑 (脊) 膜转移的 MRI 诊断分析[J].军事医学,2013,37(6):479-481.

[2]崔恩铭,龙晚生,罗学毛,等.颅内外肿瘤脑脊膜转移途径的 MRI研究[J].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14,12(1):42-45.

[3]崔恩铭,龙晚生,罗学毛,等.脑脊膜转移瘤分型的 MRI 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3,28(8):832-834.

[4]闫钟钰,梁熙虹,李静,等.鼻咽纤维血管瘤 MRI 表现及其影像学分期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2,3(5):355-360.

R739.41

B

1671-8194(2015)18-0050-02

猜你喜欢

血行室管膜线状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ADA、TB-DNA、TB-Ab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诊断应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对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影响的研究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
室管膜瘤的临床治疗及分子病理学进展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线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