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腭裂修复术前后龋病活跃性的临床观察

2015-10-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检测时间腭裂龋病

鲍 海 何 索

(1 贵阳市口腔医院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2 贵阳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腭裂修复术前后龋病活跃性的临床观察

鲍 海1何 索2

(1 贵阳市口腔医院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2 贵阳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贵州 贵阳 550002)

目的 观察腭裂修复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1年患儿龋病活跃性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医治的102例4~8岁的腭裂患儿,于腭裂修复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1年分别采用Cariostat、Dentocut LB检测龋病活跃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3个检测时间点与腭裂修复术前比较,龋病活跃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1年龋病活跃性均比前一个时间点的明显减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腭裂修复术后患儿的龋病活跃性和敏感性均降低。

腭裂修复;龋病;活跃性;临床观察

小儿腭裂为一常见的面部畸形,一般患儿会出现口鼻相通的情况,口腔解剖结构异常、牙齿缺乏自洁功能,易发生感染,导致其患龋率比正常儿童高[1]。本研究采用Cariostat、Dentocut LB对腭裂患儿手术前后的龋病活跃性进行检测,期望能更好的对龋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医治的102例腭裂患儿,其中男 52例,女50例,年龄4~8岁,平均年龄(5.4±1.2)岁。所有患儿均身体健康、无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治疗期间禁用抗生素,并且全部经过其监护人的同意。检测所有腭裂患儿在手术前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1年时龋病的活跃性。对患儿检测前要求其至少2 h内不得进食,也不得漱口和刷牙[2]。

1.2材料与方法

1.2.1CAT试剂:采用Cariostat标准化试剂盒(日本三金工业)。由氯化钠、叠氮化钠、胰蛋白胨、溴甲酚绿、溴甲酚紫、蔗糖等组成。将pH调整为6.10,分装,每个试管1.5 mL,并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备用[3]。

1.2.2Dentocult LB试剂:采用由Orion Diagnostica公司生产的 Dentocult LB标准化试剂盒。包含标准化试管,标准化棉棒,带培养液的培养瓶。1.2.3 Cariostat标准比色液:主要由溴甲酚绿和溴甲酚紫组成。经调整pH值,根据pH值的大小分为4度:0度pH 6.10,呈深蓝色;1度pH 5.40,呈绿色;2度pH 4.70,呈黄绿色;3 度pH 4.00,呈黄色。度数与龋病活跃性呈正相关,度数越高,则越活跃,3度活跃性最强。

1.2.4Dentocult LB标准图:根据唾液中乳酸杆菌菌落密集度的数量将其分为4级。0级:103CFU/mL;1级:104CFU/mL;2 级:105CFU/mL;3级:106CFU/mL。

1.2.5Cariostat检测方法:使用标准棉棒采集牙菌斑,方法为涂磨患儿的颊面、全口牙唇2~5次,然后迅速将棉棒置于带培养液的培养瓶内,于37 ℃恒温培养1~2 d。定时对培养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标准比色液进行对比,记录等级情况。

1.2.6Dentocult LB检测方法:让患儿咀嚼大约30 s特制蜡块后,采用薄皮对其唾液进行收集,然后将唾液均匀湿润对乳酸杆菌有选择性的培养基薄片的正反面后,放入带培养液的培养瓶内,于恒温37 ℃培养48~72 h。观察附着在培养基薄皮上的乳酸杆菌菌落密集度,与标准图对比,记录等级情况。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修复术前后Cariostat法分度情况:术后3个检测时间点与修复术前比较,0度、1度人数逐渐增加,2度、3度人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修复术前后Cariostat法分度情况

2.2修复术前后Dentocult LB法分级情况:术后3个检测时间点与修复术前比较,0级、1级人数逐渐增加,2级、3级人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修复术前后Dentocult LB法分级情况

3 讨 论

有文献报道,同一个体,乳恒牙患龋率之间具有成正比的相关性,如果有儿童乳磨牙龋较多,龋计数较高,那么其恒牙龋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儿童,龋病危险性也比较高。腭裂患儿由于其口腔解剖结构出现异常,自洁功能障碍,导致口腔容易滋养细菌,患龋率自然也会比正常儿童高。因为认识到牙齿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患儿今后进行颅颌面畸形的修复治疗,发达国家对腭裂的修复手术及对口腔的防护工作做得非常的到位。但在我国,由于认识不足,家长和口腔医师对患儿腭裂的预防、修复及后续的防治工作还不够重视。

在一定时间内,牙齿新龋的出现与现有龋蚀进行性发展速度的总和,即患龋的倾向性和易感性,临床上称为龋病活跃性。龋病活跃性检测是检测个体与人群对龋病的敏感程度,预测龋病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龋坏程度的现状及发展。Dentocult LB(乳酸杆菌计数)和Cariostat(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测定)是较为被广大口腔医师接受和认可的两种龋病活跃性检测法。口腔医师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针对不同活跃性的龋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Cariostat龋病活跃性检测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同时与患龋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患儿龋蚀的程度及进展的速度。Dentocult LB主要是检测口腔中的乳酸杆菌,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反映龋病活跃性。目前来说,任何一种单独的龋病活跃性检测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局限性,综合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检测龋病活跃性。

本研究表明,术后3个检测时间点与腭裂修复术前比较,龋病活跃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1年龋病活跃性均比前一个时间点的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腭裂患儿接受唇腭裂手术后,龋病敏感性明显降低,龋病活跃性下降,而且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越发明显。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患儿鼻腔与口腔相通,导致口腔菌群平衡失调,诱发牙菌斑形成,治疗后口腔鼻腔封闭,口腔微生态环境趋于正常,菌群平衡有所恢复,牙菌斑减少;②术前由于口腔解剖结构异常,容易引起菌斑堆积,术后口腔自洁功能增加,使菌斑堆积减少;③由于术后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了口腔预防保健教育,使口腔卫生得以改善,破坏了菌斑的生存环境,使菌斑减少。综上所述,对腭裂进行修复手术,有利于降低龋病活跃性,提高牙齿的健康性。在运用手术治疗的同时,也要对高危儿童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和教育,指导其定时定期做口腔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龋患率。

[1]王海燕.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术后的正畸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95.

[2]刘秀婷.92例唇腭裂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18-119.

[3]董宏伟,曹新明,李伟明,等.澳门两幼儿园2~6岁幼儿患龋状况与龋病活跃性[J].上海医学,2012,35(7):613-616.

R781.1

B

1671-8194(2015)17-0070-02

猜你喜欢

检测时间腭裂龋病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产前超声诊断单纯Ⅱ度腭裂1例
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评价胎儿腭裂中的应用价值
对两种细菌鉴定法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沈阳市和平区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与鼓膜置管相关研究进展
ABL90血气分析仪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
不同检测时长对粉煤灰砌块放射性检测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