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5-10-24李龙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普外科概率

李龙山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山东 惠民 251700)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李龙山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山东 惠民 251700)

目的 系统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研究感染的处理方法,从而降低手术切口发生的感染的概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水平。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500例接受普外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切口感染的统计,其中有64例发生感染,所有的患者都符合普外伤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性质、切口类型、年龄段、性别、住院时间。结果 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其他的相关因素对普外切口感染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手术性质、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有密切关系,治疗过程中应当系统分析相关的因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过程中常见的感染之一,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医院控制感染率非常重要的工作对象[1]。现选取了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500例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5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其中64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切口感染,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2.80%。64例患者临床资料中,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在15~70岁。

1.2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全部为手术切口感染[2]。

1.3研究方法:对6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性质、切口类型、年龄段、性别、住院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

2 结 果

2.1手术时间:手术时间0~2 h 10例(15.63%),手术时间>2 h 54例(84.37%),手术的时间越长则切口感染概率越大(P<0.01,χ2=85.251)。

2.2手术性质:急诊6例(9.37%),择期58例(90.63%)。

2.3切口类型:Ⅰ类(无菌)切口8例(12.50%),手术过程没有进入炎症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Ⅱ类(有菌)切口42例(65.63%),手术过程进入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或者泌尿生殖系统,但是没有明显的污染;Ⅲ类(污染)切口14例(21.87%),手术过程中进入了炎症区、消化道有污染物溢出。通过比较得出,Ⅱ类切口的患者感染概率明显高于Ⅰ类、Ⅱ类切口感染概率(P<0.01,χ2=7.6)。

2.4年龄段:64例感染患者中,15~20岁11例(17.2%),20~60岁19例(29.7%),>60岁34例(53.1%),60岁以上患者明显多于60岁以下的患者(P<0.05,χ2=5.3)。

2.5性别:男性17例(26.56%),女性47例(73.44%),女性患者显著高于男性患者。

2.6住院时间:住院时间<6 d,手术切口感染10例(15.62%),6~16 d手术切口感染18例(28.13%),>16 d手术切口感染36例(56.25%),住院时间较长则切口感染概率较高。

对各种因素进行统计见表1。

3 讨 论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国内达到13%~18%,约占到医院感染病例的25%[3]。手术时间、手术性质、切口类型、年龄段、还有住院时间对切口的感染都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因素无统计学意义。

表1 64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表

3.1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的时间长于2 h的患者切口感染概率为84.37%,可能是由于手术切口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污染物导致手术后切口感染。

3.2切口感染与切口类型:Ⅱ类手术患者感染概率为65.63%,主要是因为Ⅱ类手术过程处于有细菌的状态下,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概率。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来有效地控制手术后感染的发生[4]。

3.3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概率为53.1%,这是因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相对于成年人较低,所以手术过程中要避免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5]。

3.4切口感染与住院时间长短:患者住院的时间越长,则发生感染的概率越高[6]。有效率的减短患者住院时间,可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7]。

总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性质、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有密切关系。临床医师要提高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意识,在手术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治疗过程中详细地分析各种引起手术感染的原因,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必要时结合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1]万颖杰,陈显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及高危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12(23):58-59.

[2]缪连彬.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J].吉林医学,2010,23(12):13-14.

[3]高筠,曹秀堂,索继江,等.111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397-398.

[4]赵红.切口感染研究[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0,25(26):15-18.

[5]万文元,贺遵菊,张荣华,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J].中国现代医生,2009,19(22):75-77.

[6]王全贵,钱君红,伍罕,等.骨科无菌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实验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54-56.

[7]郑春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14(25):115-116.

R619+.3

B

1671-8194(2015)17-0118-02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普外科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