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经典元素 培养学生素养

2015-10-22洪晔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洪晔

【关键词】经典元素 古诗文教学 语文S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88-02

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古诗文学习,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古诗文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未必能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笔者现就如何利用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经典古诗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提升人文素养

(一)挖掘美育元素

诗歌是我国数千年文化的载体之一,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美,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自然美。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诗歌中的经典文学意象、诗人的经历故事等,让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经典文学元素的感悟和对诗人故事的学习,更有效地拓展想象空间,领略诗中的自然美,感悟诗中传承的人文美。

1.领略诗中的自然美

在教学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时,笔者让学生了解并体会“穹庐”这一文学意象——敕勒族人用的圆顶毡帐与“草原的天空”形成比喻关系。学生反复诵读,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经典语句所体现的审美情趣,最后理解和感受到这是一种生活化的审美情趣,诗歌是在联系生活讴歌草原,赞美家乡。学生在经典文学元素的学习、感悟中体会到了这首民歌的艺术魅力——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又如,在教授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时,笔者先向学生介绍诗人的背景资料,告诉他们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因才华横溢、感情恣肆,被“诗圣”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笔者通过介绍诗人,抓住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再通过雄浑的音乐,呈现经典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带给学生气势磅礴的美,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感悟诗中的人文美

在教授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夜雪》时,笔者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雪是看得见的?还是听得见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诗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如何通过听觉感受夜雪,再引导学生由“夜深”“时闻”“衾枕冷”等联系当时诗人谪居江州时的心情。学生读后不仅能感受诗意含蓄、韵味悠长,还对诗人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加深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又如,在教学第26课中的《梅花》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墙角”“梅花”等文学意象,领悟其所代表的逆境和顽强,以及整首诗所体现的高洁之士逆境斗争的精神,学生们逐渐将外在的、概念化的教育转化成内在、形象的教育,去感悟古诗的人文美。

这样的教学方式,以经典文学元素为“引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与诗人隔着时空进行心灵交流,逐步体味诗中蕴涵的人文美、自然美,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渗透德育

教材中的一些诗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经典元素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感受传统美德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1.感受时间的可贵

珍惜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学生要从孩提时代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笔者在教授《语文百花园三》背一背《长歌行(节选)》时,先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再讲述与名句相关的历史故事。学生通过听经典故事和诵读诗句,体会到了要让知识充实人生,这样才不会虚度岁月,以致悲叹一事无成。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再介绍乐府诗的背景,告诉学生汉乐府诗大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广泛地反映了两汉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疾苦。这样教学,学生在掌握诗歌语言朴素自然等艺术特色的同时,也获得了思想品德教育,对于珍惜时间、发奋图强的感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学习的方法

掌握学习能力对于人的一生意义重大,如何让学生在古诗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重视学习,并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养成自觉习惯,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考验。笔者在教学《语文百花园(四)》背一背的《三字经》选段时,结合课文教学做了一些尝试。例如,在讲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时,笔者摆出石头和玉的具体实物,让学生在不断诵读、体会中明白:若不雕琢打磨,玉就是块石头,不会变成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人们往往不知道礼仪,也就不能成才,学生从中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3.体会节约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要利用经典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这一传统美德。例如,在教授《语文百花园(八)》“背一背”的《悯农》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们诵读经典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他们回忆并描述平时吃饭时的情景,说一说有没有浪费现象,并给他们讲述农民种田的艰辛。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们明白了诗中的感叹和告诫之意,懂得了一日三餐来之不易。

二、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知识、情感、品德修养、学习习惯等的有机融合。我国经典诗文是古人先贤对汉语的智慧创造,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可或缺。教材中的《对韵歌》《盘古开天辟地》等在语感培养、传统熏陶等方面可谓绝佳范例,教师要通过这些文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培育学生的语感

诗歌讲究音乐美,学生体会诗歌传达的音乐美,就是对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语文百花园(六)》背一背的《对韵歌》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诵读诗文:“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由于这首诗歌富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时,将他们喜欢的拍手游戏与留白背诵引入课堂。当学生对韵文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时,笔者便为学生提供运用的舞台,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对出韵文。这样教学,丰富了学生多种感官的体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与效率,同时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神话故事是民族文化的源头。语文教材第30课《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笔者在课前先讲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然后让个别学生代表上讲台复述故事。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的神话故事书进行课外阅读,把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引向中华传统文化神话传说,在阅读中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这样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神话传说,阅读了大量神话故事,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平时的作文中学以致用。

以上是笔者在进行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经典古诗文教学的一些尝试。在教学中,笔者将古诗文学意象、诗人的趣闻故事等传承人文精神的经典元素做了重点标注和分析,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理解古诗,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应重视“素读”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摭谈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
谈用典手法的鉴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