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对二语写作能力的影响——一项基于计算机的二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

2015-10-22王红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写作者语篇情景

王红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语言文化学院,南京 210044)

一、引言

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即将发布,其中就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出细则,如要能理解复杂文章中具体或抽象主题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者专业领域的技术性探讨;能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大学英语的学术性导向已经越来越明显,而在学术写作中,写作者也通常基于相关领域源文来构建自己的写作内容,写作者需要理解源文并将源文信息转换成自己的文本,因此其写作过程和效果就要受到话题知识的影响 (Paltridge et al.,2009),话题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较少开展学术写作教学活动,学生普遍缺少获取和运用话题知识的能力,写出的文章内容贫乏、缺少思想深度、缺乏细节支持 (茅海红,2008),对于话题知识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获取话题知识,教师和学生也还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话题知识如何获取与写作过程和写作效果之间的关系也缺少实证支持,因此,本文就计算机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如何构建写作者的话题知识以及情景模型并对二语写作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展开了实证研究。

二、研究背景

(一)话题知识与话题问题

话题知识主要为话题所设计的内容和概念等知识 (Hyland,2003)以及写作者论述话题时用来解释、分析和支持观点的信息 (Chandrasegaran,2008),其主要包括写作者获取的关于话题的源文信息和大脑中已有的关于该话题的百科知识。当写作者构建自己的文本时,先要对信息进行筛选、组织和关联,这些信息来自于源文、写作话题以及写作者大脑中已存在的知识 (Spivey,1990)。写作者需要在源文信息、写作话题以及大脑中已有知识三者之间构建联系,因此,写作者对文本的构建其实是通过有目的的理解过程和写作过程融合来实现的 (Parodi,2007)。更多的话题知识意味着对语意的更多修正,丰富的话题知识有助于写作者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内容的深刻性、观点的详尽性和信息的相关性。(Kellogg,2001)话题知识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在二语写作中对写作过程和效果也应该有积极的影响。

话题问题是基于源文信息并针对写作话题提出来问题,其设计涉及到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写作者被引导去寻找答案并积极地进行信息处理 (Parodi,2007)。研究表明对篇章结构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对源文的理解,这些结构问题涉及到语篇的深层次,激励学习者进行深层次的文本处理,有助于写作者有效获取话题知识并构建与写作话题紧密相关联的情景模型。

(二)情景模型与二语写作

Van Dijk&Kintsch(1983)提出了语篇记忆的三种不同的表征水平,即表层形式、语篇命题库和情景模型 (situation model)。情景模型是语篇内容在心理上形成的客观世界的微观模型,一个连贯的情景模型的建构就是达到了对语篇的成功理解。在对源文的理解过程中,写作者需要将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源文信息进行转换来对话题进行解释、评价、分析和辩论,文本处理的每一个层面都会留下记忆痕迹 (memory trace),这就需要对写作话题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和结构完整的情景模型,包括源文的表层特征、模型在语篇层面的意义、源文的整体意义以及写作者依据自身经验、知识和目标阐述的语篇意义;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写作者会用到一系列的策略,包括如何重获情景模型中已储存的信息或者如何从情景模型中进行合理的推理等,当更多的话题知识被获得的时候或者在长期记忆中话题知识被更好地构建的时候,无论是在“理解过程”中还是“写作过程”中都会对文本宏观结构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Van Dijk&Kintsch,1983)。话题知识的获取和话题问题的处理都可以被用来构建与写作主题紧密相关联的情景模型,而这一情景模型反过来有助于写作者写出更好的文章(Parodi,200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很好的利用情景模型的教学理论来组织二语写作教学,针对话题源文进行一些推理性的提问,培养学生演绎、归纳和推理的能力,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情景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是否能有助于写作者话题知识的获取和话题情景模型的构建?(2)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对二语写作教学的积极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研究对象

来自南京某高校的86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其中女生42名,男生44名,都来自该校大气科学专业,平均年龄19.3岁,SD=0.492)参加了本次实验。参加者为在校二年级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平均成绩501.8分,SD=2.672。参加的学生被随机分成两组:话题问题组 (43人)和非问题组 (43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四级成绩、英语课程以及学术写作经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工具

1.源文

本次实验中的写作任务引入了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的提纲模式,不同的就是提供了2篇关于该写作主题的源文,第一篇源文对主题中的观点持支持态度,第二篇持反对态度。两组学生被先要去理解源文,然后在自己的作文中需要包含:(1)写作主题;(2)支持的观点及论据;(3)反对的观点及论据;(4)学生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两篇源文都选自同一来源,且鲜明地包含相应观点和论据。两篇源文的长度分别为885个单词和910个单词 (分别有380个和412个不同的单词,其中六级以上的超纲词汇所占比例为2.98%和3.12%)。两篇源文分别有49个和52个句子,每段句子平均个数为5.4和6.1,两篇源文的可读指数(Flesch Reading Easiness指数为44和41,难度接近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试卷阅读部分的文章。

2.话题问题设计

为了给每一篇源文构建情景模型,基于篇章理解和写作模式设计了10个话题问题。这些话题问题要求学生处理文章的宏观结构以构建情景模型,他们可以概括出某一部分的语篇信息 (每篇5个问题),也可以根据归纳出的语篇信息推断出新的信息 (每篇5个问题)。写作任务的所有部分都被话题问题所覆盖其中2个话题问题涉及写作主题,4个话题问题涉及支持的观点,4个问题涉及支持的论据,4个问题涉及反对的观点,4个问题涉及反对的论据,2个问题涉及到写作者的观点。源文和话题问题都载入了学习平台,话题问题基于计算机通过程序设计具有交互性,即每个问题计算机给出4个选项,学生答题后系统会有提示,直到最后选出正确的答案系统会给出解释。

3.问卷

本研究中采用了2个问卷分别对写作过程和文章可读性来进行评测。第一份问卷 (Groeben,1982)包含23个项目,包含以下的写作活动:确保连贯性 (如检查语篇各个部分之间是否连贯性强);信息处理 (如基于源文来组织自己的观点)、源文处理 (如在精读源文过程中重点突出源文中的相关信息),问卷采用5分量表,满分5分 (完全真实),最低1分 (完全不真实),该问卷的克隆巴赫可靠性系数 (Cronbach's alpha)为0.85,能较好显示出分组比较中的内部一致性;第二份问卷包含22个问题,对文章可读性的评估是通过包含22个问题的问卷来完成的,设计到四个方面的量化 (Groeben,1982):要点明确、结构合理、语言简洁、内容生动,该问卷用来评测文章的可理解度,每个问题设5分量表,数字越小可阅读性越低,该问卷的克隆巴赫可靠性系数 (Cronbach's alpha)为0.89。

(四)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两组学生需要结合写作任务先理解两篇源文,随后完成文章的撰写,全部任务基于学习平台完成。话题问题组在理解完每篇源文后需要回答10个话题问题;而非问题组则不需要回答任何问题。写作任务开始时,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源文阅读。在理解完每篇源文之后,要求话题问题组逐一回答话题问题。学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可以自由安排写作任务每个部分的时间,实验时间持续为2小时。

所有学生的写作过程都会通过后台程序记录下来,包括学生写作准备时间、初稿撰写时间和终稿完成时间。写作准备时间的计算是始于写作任务的开始至初稿撰写之前。话题问题组在回答话题问题上的时间不包含在写作准备时间内。初稿撰写时间和终稿完成时间是从点击写作任务连接开始到提交作文终止。

对写作过程使用问卷来评测,要求学生评估自己在学术写作中的相关写作行为。随后基于可读性的量化和内容范围来完成对写作效果的评测,单独由两名受过培训的教师来评阅学生的文章,并使用问卷来对可读性进行检测,包括准确度和内容覆盖度进行评估,对来源于源文的信息的准确度和内容覆盖度由1分 (差)至5分 (非常好)的级别来评价。

四、结果和讨论

(一)话题问题评测

话题问题组对话题问题的处理过程都被记录下来,学生对每篇源文相应话题问题回答所用的时间也可以计算出来。所有的话题问题给出四个选项以及学生选择后会给出指导性的回馈信息。参加者首次回答错误后,他们会立即收到回馈确认错误。因此,可以通过分析首次回答正确的问题的个数和接下来每次问答正确的问题个数来评估话题问题的正确回答情况。话题问题的回答时间和正确情况可以检验学生对写作主题情景模型的构建情况。

如表1所示,话题问题组学生需要12-14分钟来回答第一篇源文的10个话题问题。第二篇源文的话题问题学生投入的时间略多于第一篇源文。20个话题问题中回答正确所用次数最多三次,其中首次回答正确的平均14.25,第二次为6.25,第三次仅剩1。提问策略的交互性对学生的第二次回答正确率有促进作用。在回答第一篇源文话题问题上学生表现更好,学生更容易去理解支持的观点和论据,在构建反论点和相应的论据方面,学生需付出更多的努力(X=4.68),但差异性不大 (SD=0.823)。学生对写作主题和观点总结的问题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基本能把握语篇的宏观结构,且无差异。两篇文章话题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表明学生能够依据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来准确完成对文章宏观结构和写作主题情景模型的构建。

表1 话题问题评测(话题问题N=20,话题问题组N=43)

(二)写作效果和写作过程评测

表2对两组的写作效果和写作过程的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包括多变量方差分析,其中含独立变量 (话题问题组和非问题组的对比)和共向变量 (对写作过程的自我报告)、以及从属变量:可读性、准确度以及写作任务4个分项:终稿的字数、写作准备时间、初稿撰写时间和终稿修改时间。

表2 写作过程和写作效果评测

1.写作过程

表2中的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了变量的主要效应,单变量检验表明写作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具有显著性:最后完成的文章字数 (P<0.05,η2=0.09)、写作准备时间 (P<0.01,η2=0.17)、初稿撰写时间和终稿修改时间 (P<0.05,η2=0.11)。这些结果显示话题问题组学生在写作准备阶段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他们在初稿撰写和终稿修改上也花费更多时间,文章的字数也更多。研究的结果表明话题问题组的学生在写作准备阶段花费更多的时间,如从源文中收集并整理信息、文章构思,这一结果证实话题知识在写作中的作用,表明话题问题的提供能鼓励学生更加地注重写作准备阶段并注意写作策略的使用。此外,话题问题组的学生在文章写作和修改方面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综合考虑,对写作准备、文章撰写和修改花费时间以及文章的长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交互式话题问题策略来培养话题知识能对学生的写作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2.写作效果

对写作效果的评估是基于文章可读性的量化和内容覆盖度来完成的。两组学生的文章单独由两名受过培训的教师来评阅。使用问卷来对可读性进行检测,而对准确度和内容覆盖度使用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即对写作任务四个部分 (话题观点的提出,支持该观点的论据,反对该观点的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回馈由差到好进行了评述。对来源于源文的信息的准确度和覆盖度由1分 (差)至5分 (非常好)的级别来评价。对写作任务的每个部分进行独立分析。作文评阅者内部的一致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Rae,1988)来检测,评阅人内部一致性的相关系数为可读性:ICC=0.75,P<0.01;内容范围:ICC=0.82,p<0.01。

在写作效果方面,首先话题问题组在以下两方面均具优势:文章可读性 (P<0.01,η2=0.39)和写作任务第二个分项 (即支持的观点及论据)的准确度和内容覆盖度(P<0.01,η2=0.14)。这表明话题问题组的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好地在文章的结构性、语言的简洁性和内容的兴趣性方面去迎合读者,能更好地去处理语篇的连贯性和结构安排。其次,两组学生在文章字数上有区别 (话题问题组平均353.4个单词,非话题问题组平均286.2个单词),话题问题组学生写出的文章更长,其中包含更多的话题信息,这表明了交互式话题提问在写作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提取。

但是,表2显示话题问题组在写作任务其它三个分项的准确度和内容覆盖度上和非问题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话题问题组仅在写作任务的第二部分 (支持的观点及论据)明显胜于非问题组。这一发现可以解释如下:首先,写作任务该部分所有相关信息都来源于第一篇源文。第一篇源文出现在第二篇源文之前,第一篇源文在写作主题的情景模型构建方面为第二篇提供参考,这使得第一篇源文的优先性进一步被强化,因此,学生对第一篇源文信息处理的细致度高于第二篇源文,这一情况也将影响到写作过程中对知识的提取。其次,学生对写作中的反论点比较敏感,他们认为反论点的详细论述可能会影响文章主要观点的说服力,这也反映了话题问题组学生对写作策略的使用。

五、结论

(一)主要结果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也应朝着学术写作方向发展,在实际写作活动中将话题源文的理解和写作过程融合起来。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的使用在二语写作教学中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该研究中,交互式话题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促使写作者在阅读时有效获取话题知识并构建话题情景模型。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学生在写作前准备、初稿撰写和终稿修改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来分析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的使用效果;接着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评测了话题问题对学生写作过程和效果的影响;研究最后发现:(1)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有助于学生准确完成对文章宏观结构和写作主题情景模型的构建并能有效地获取话题知识和更容易地掌握文本的深层结构;(2)在对具有一定英语读、写基础能力的学生的写作教学中,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的使用能使学生的文章在可读性、内容的准确度以及信息量方面都能有明显提高;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效提取话题知识;能更好地去处理语篇的连贯性。

(二)不足之处

二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会将阅读和写作过程融合在一起,其中理解活动和写作活动等许多变量会发生互动关系,学生主体也会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展开研究:

(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二语写作教学中采用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能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其背后的机制是认知过程还是元认知过程还不清楚,因为话题问题的设计也会使学生在阅读源文后回答问题时启动元认知过程,从而对情景模型产生间接的影响。

(2)本研究对具有一定英语读、写基础能力 (CET4平均成绩501.8分)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展开了研究,虽然小组在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读、写分项上的得分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未过四级或英语读写能力较差的学生是否也能收到该教学策略的积极影响。

(3)本研究中的教学策略是否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产生影响,如何能确保学生在课外能有效完成自主写作。

毕劲.2012.中国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话题知识使用研究(英文)[J].中国应用语言学(3).

茅海红.2008.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Chandrasegaran A.2008.NNS Students'Arguments in English:Observation in Formal and Informal Context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7).

DeVellis R F.2003.Scale Development:Theory and Applications(2nd ed.)[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

Groeben N.1982.Leserpsychologie:Textverständnis—Textverstä Ndlichkeit(Reader Psychology:Text Comprehension-text Comprehensibility)[M].Münster,Germany:Aschendorff.

Hidi S,Boscolo P.2006.Motivation and Writing[M].MacArthur C A,Graham S,Fitzgerald J(Eds.).New York,NY:Guilford Press.

Hyland K.2003.Second Language Writ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llogg R T.2001.Long-term Working Memory in Text Production[J].Memory&Cognition(29).

Paltridge B,et al.2009.Teaching Academic Writing:An Introduction for Teachers of Second Language Writer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Parodi G.2007.Reading-writing Connections:Discourse-oriented Research[J].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20).

Rae G.1988.The Equivalence of Multiple Rater Kappa Statistics an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48).

Spivey N N.1990.Transforming Texts:Constructive Processes in Reading and Writing[J].Written Communication(7).

猜你喜欢

写作者语篇情景
情景交际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写作
楼梯间 要小心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把美留在心里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