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孔子的“予欲无言”说开去

2015-10-21周秋珍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

周秋珍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程中的基本理念。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指点”成了习惯,产生了依赖性,那么“自主”、“探究”就会渐渐远离他们。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的“循循善诱”,实际上掩盖了自己对学生的不放心、不放手,看不到他们巨大的“潜能”与创造性。归根结底,就是在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理念时依然有些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就实际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到真正的“循循善诱”,从“补写文言片段”“补白经典词语”“注重技巧训练”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为主体;循循善诱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圣人并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真的不想讲话,而是以独特的方式引入正题,实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现场生成。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篇十全十美的教案,如果原封不动地拿到课堂上演示,那课堂很可能惨不忍睹;而一个平淡无奇的教案,却可能因为老师某一处的灵感迸发,循循善诱,使得一堂课全盘皆活,熠熠生辉。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些小插曲,这是在备课中所预想不到的。教师的应变能力往往能使之绝处逢生,瞬间的灵感应对,往往能变被动为主动进而激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处在这里,魅力也在这里。

一、补写文言片段,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吕双荟在《对改革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中指出:“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翻译代替,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己无关的,与趣味精神无关的一堆符号。”而能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老师设计的问题有没有张力,有没有探究的空间和价值,会不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走进文本。

《烛之武退秦师》,文字简练,篇幅短小,用了大半节课就结束了字词句的讲解。分析写人物技巧时,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作者特别善于运用语言描写手法:烛之武的谈判艺术和爱国热情,郑君的诚恳待下、张弛有度,晋文公的大局为重、高瞻远瞩,全都通过他们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

“秦穆公怎么没有说话呢?”与学生一起探讨上面三位人物时,我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随即产生一个新的设想。“但有一位重要人物,却自始至终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是谁?”我忽然发问学生稍一沉默,马上回答:“秦伯!”“对。秦伯没有开口说话。但是,从‘秦伯说,与郑人盟的语境来推断,他肯定是开了口的。这样吧,下面我们辛苦一下,把秦伯的原话再现出来,要求:一,用文言文,二,需符合当时情境和人物身份。”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我又煽风点火:“老师也写一段,咱师生来PK一场如何?”学生轰然叫好。

师生一起开始了紧张的构思。未顷,我得一片段细细推敲妥帖。五分钟之后,同学们也写得差不多了。征询学生建议后,我以较快的速度把自己的成果亮在了黑板上:

秦伯说,曰:“子言甚善!微子言,寡人几酿大祸矣!晋君为人,寡人固已知之,不意复入其毂中可谓利令智昏矣!寡人当为郑国西道主,秦郑永结同好,子意如何?”

写时,学生已经急不可耐地轻声诵读了。我先朗读了一遍,稍作了一些讲解,然后鼓励学生展示。

学生甲:秦伯说,曰:“此言善矣!寡人有恩于晋侯,然寡人早知其欲西封也。此行,寡人几因小利而失全局矣!此乃寡人之失。愿与汝国盟,共图大计!”

学生乙:秦伯曰:善,夫晋,恶狼也。寡人伍之,几入其毂。幸得遇子!微子言,晋得逞矣!吾悔之奈何!愿与郑永结同好!”

学生丙:秦伯说,曰:“言之有理。孤所以攻郑,意在惠秦。然孤受蔽于晋,未能远谋也。幸得子之谏,乃使大过得以免。郑之有子,实郑之大幸也!君可否代郑与盟?孤愿使将助郑戍之,以示秦修好之意。”

四个片段可以说均做到了文从字顺,各具精彩,且都能切合语境。平常总以为现在的学生对文言文是越来越不擅长了,没想到,小试牛刀,他们就能把文言文写到这个份上!

阐述:对学生而言,补写文言片段,换被动学习文本为主动撰写,趣味随之产生。在兴趣的引领之下,学生往往会字斟句酌,着力推敲,其效果非一般文言复习之类可比矣。通过写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提高文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这样说,一个能用文言准确真实流畅地表达情感的学生,他的文言阅读理解鉴赏能力一定是很高的。文言文的教学并不能因为字词讲解而按部就班地进行,也不能因为缺乏设计问题而兴趣索然。当我们潜心于巧妙的问题设计,学生的兴趣就被点燃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就实现了。

二、补白经典词语,品味语言的精妙

在教学时,对关键词语补白,引导学生在大胆合理想象中体验课文情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学生在获得语言滋养的同时,情感受到熏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言语的奥妙,作者的匠心和思维的留白,是解读文本的玄机。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研读文本,结合实际学情,有效发掘课堂的切入点、思考点、兴趣点,找到和学生阅读达成共鸣的生长点。

课堂上,《素芭》一文已进入尾声。在最后一部分,上到“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和美好的来世”一句时,我忽然涌上一种触电的感觉,觉得一个词很有探讨的价值,当场揪住了它:托付。

师:“托付”这个词用在这里是否妥当?为什么?

生1:不妥当。因为托付这个词属于褒义词,有慎重托付的意思。

生2:我觉得这个词好像有点不妥当,因为素芭的父母与素芭夫家的人员之间,原本素不相识,他們两家……只是为了素芭而临时发生联系的,所以……他们,不,素芭的父母对女儿夫家人员尤其是女婿的品行素质根本谈不上了解。我认为,对那些了解极其有限,既不熟悉,更不信任的人,是不会……产生托付这种行为的。

师:很好,那么,你能选一个更合适的词吗?

生3:我选一个,“交付”。因为我觉得,托付除了有一种慎重的意味之外,它的对象也有限定的,一般是用在人身上,而“交付”则一般用在商品,物品身上。素芭虽然是一个人……可是,在她父母心中,却不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尊严的人,而是一件商品,他们只想着早点把她交出去就完事。

生4:我用“脱手”交付这个词,比“托付”的确好多了,可是我觉得还是有点慎重,素芭在父母心中是一件商品了,可是,好像还比较……比较值钱。而“脱手”的话,那就是一件廉价的商品,甚至是滞销品,更能突出素芭在父母心中地位之低,更能显示父母亲对素芭的薄情寡义……

师:你们的回答太精彩了,把老师都给镇住了,老师本来以为,冰心的翻译是最恰当的呢。你们知道冰心翻译的时候用了哪个词吗?冰心用的是一个单音节词:“交”。冰心的这个“交”,比课文中的“托付”当然要好,可还是没有你们的“脱手”来得生猛有力,你们在遣词上盖过了大作家,了不起!

阐述:小说散文类文本中,都可以发现一些作家精心锤炼的关键词语,这类词语在全文中的作用,有点类似于古诗中的“诗眼”,如果能揪住他们做一些深入辨析,则可以大大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我们阅读散文,本就是一种艺术欣赏,如果在阅读中遇到此类语言,一眼看破,进而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在反复吟诵、再三咀嚼中,获得深层含义,体味悠远意境。在指导学生整体关照文本的同时,又能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解读。

三、有的放矢阅读,提高技巧训练

语文的“灵魂”就是接通学生的“灵性”。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考的苇草。”思想直通学生的慧根、慧性。语文的阅读,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吸收人类智慧,人生就有视野,思想就有深度,精神就有支柱;而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尤其重要。

上《老王》这篇文章时,我设计成散文欣赏课,文学欣赏课,学习方法——话题讨论式。老师给话题你们,我们先来试做一下,热身运动。话题就是——赏析课文第四段,从“任意”角度。“任意”是要学生乱说话吗?当然不是,高中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是薄弱的,没有固定方法可循,完全是靠臆测。“任意”其实是在启发学生去大胆发挥,尝试总是要勇气的,这是鼓励,学生马上就要进入状态了。

生1:我认为第四段里面,它通过写了这几个“荒僻的”还有“破破落落的”“塌败的小屋”这几个形容词来写出了老王当时生活十分贫困。

师:多好!抓住关键的词语对它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生2:当作者问起那是不是他的家,他只是说:“住那儿多年了”。也许对于老王来说早已没有了家的概念,那处破落的屋子也只是个落脚处,是个寄放他同样破落的身体的地方罢了。

师:是的,老王没有正面回答,看来老王还是很聪明的人。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没有正面回答是不是他的家,他是没有家的啊,就他一个人,所以他说“住那儿多年了”。分析得多好啊!看出了关键句子的含义。

生3:这上边说是他们夫妇无意中散步的时候发现的,还有后边是“闲聊”的时候,问老王那儿是不是他的家,说明老王从来不受人关心,无依无靠,十分孤独。

师:很好,注意这位同学指出了一个词“闲聊”,你们看第一段,“闲聊”是和全文的第一段照应起来的,说明老王和我,和我们一家的关系是比较好的,我们能够“闲聊”啊!也说明了作者对老王的关心吧?一个那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一个残疾人,一个三轮车夫,作者常常和他“闲聊”,分析得好!

学生会意到老王的社会地位和现状,也学会了从关键字词、重点语段、作者的情感几个方面来赏析散文。也知道了文本有正面、侧面描述的。不露痕迹的就把学生与文本,以及那個年代融为一体,很巧妙。拦腰剪裁,将大问题分割成小问题,实则将赏析文本的方法不动声色地交给了学生。

阐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说,善于歌唱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读书需要感悟,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自己独到的感悟,巧妙地链接高考,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训练,正是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旨归。

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三个片段,三次灵感的迸发,三段赏心悦目的教学历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因文制宜,果断改变思路,循循善诱,延入崭新的设计,语文课可达学生灵性,培植灵气,找回语文的本质、本性和本真,让孔子思想的光辉继续照耀我们前行!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参考书》

[2]《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一体化教学课堂新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备课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四三二”语文课堂教学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