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5-10-21张培
张培
摘 要:时代的进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随之而改变,传统教学已适应不了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条件是使学生积极加入课堂教育过程。首先,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从以往的旁观者角度走出,自己思考,寻求解决之道,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加入活动,更好地培养他们独自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提升自我。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讲述,并未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是否与教师在同一频率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思想的方法同样重要。然而长时间的思维固定导致学生并未能很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就是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解放自我,得到提高;其次,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挑战自我,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依据学生差异适当调整教学进程;最后,注重课堂教学的多元化。
一、精心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通常数学知识比其他学科更为抽象,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教学,通过自己思考而得到规律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1.多样化教学,兴趣教学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手段很多,重在灵活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数学学习是抽象的,首先建立学习立体模型化抽象为具体,转变学生思维方式,让学生用主体思维带动学习进程,老师也为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教程提供条件,营造氛围,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拓展空间。另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景再现、对话式及现代科技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兴趣被调动,激发好奇欲望,从而进行数学探索,培养数学兴趣而能主动学习。
2.尊重学生主体差异,追求学生多元发展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影响导致学习进度的不同,产生了学习主体的差异,就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树立“没有差生,只有相互间存在差异的学生”的观念,进行分段教学、个性教育、学习互助小组等多元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解放。让学生从厌倦学习转变为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道路上来。
二、真诚以待,以情促教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用真心对待他们,时间长了,学生喜欢老师,自然也就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因此,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交流。以宽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当课堂中答错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二次作答,又或者犯错误时,问清楚来龙去脉,在课间私下与他交谈,从而解决问题。让教室变成充满爱的地方,有了爱便有了和平,和谐也随之产生,师生关系的融洽,摩擦减少,同学不再抱怨而是真诚地希望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从内心里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这样在这种融洽的关系下,学生不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掌握了课堂节奏,做到了自主学习。
三、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要清楚成绩并不只是一部分。在課堂中,用耐心、宽容心对待他们,不要过于苛责学生,给其一种针对之感,而对老师产生厌恶的感觉从而厌恶数学这门学科,耽误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把自己当作老师而产生代入感,深入地了解数学,增进与数学的感情,通过与现实的交汇懂得学习数学就是在感悟生活,数学并非是书本上那些僵硬冰冷的公式,而是可以解决问题的窍门或钥匙,在生活的探险中利用数学发掘令人激动的每个瞬间,从内心丰富数学形象。告诉学生你可以的而非你一定能,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并不一定不可以解决它,“你一定能……”在反复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容易使学生产生内疚感,觉得辜负老师的期望进而逃避问题不能正视自己,产生错误的感知,在内心逃避数学这门给其挫败感的学科,不断疏远数学,多使用“你可以的”,给他信心的同时又不施加压力,鼓励而又不过分期待,在心理上给本就沉重的初中生减压,让同学重新认识自己,也给自己重新定位,科学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老师要重视情感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放下身为人师的自负与骄傲,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同乐同悲,协同合作,交流互通,建立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张扬数学个性以及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的解题能力和知识素养,促进主体性发展,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多功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