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015-10-21梁燕
梁燕
摘 要: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而未中断的文化,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增强全国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文化认同感
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越来越浓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央高层更是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繁发声,这些均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也预示了要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我们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同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非常有必要谈一下在当前如何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个问题。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而未中断的文化,有着古老的历史,它以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多彩的形式存在着,并将这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对今天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也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长期教育人们经世、入世,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也提倡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即人民至上的理念。教育我们要通过自我修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人。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受危亡时,我们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当民族、国家繁荣昌盛,喜讯不断时,我们则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可看出,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而这正是源于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那么,如何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三方面做起:
一、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从大禹治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影响。还有更多的仁人志士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都是源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还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人类以跨时空的交往、跨时空的实践,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的全球化,从而使世界文化多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中华文化正阔步走向世界,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许多国家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热切希望他们的后代了解中国,不要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和生活过的地方,另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学习汉语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大量的涌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父亲节、母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洋节”热潮。在全球化时代,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会产生冲突。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外来文化,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和对话,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取其精华,博采各国文化所长为我所用。
三、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要更加大力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的缘由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与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成为中国人民未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当前,我们国家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文化性的,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需要增强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党的先进性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从而变得更加和谐美丽,我们的祖国会更团结稳定、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王光英.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R].文明,2002(11):12-21.
[2]符琼.文化全球化研究文献综述[J].今日南国,2009.13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