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不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5-10-21王江萍石艳
王江萍 石艳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治疗,比较三种药物在患者血浆、肺泡中的浓度,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1个单位治疗费用。结果:a组莫西沙星在患者血浆、肺泡中的浓度最高,其次为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沙星1个单位治疗费用最低,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疗效良好、治疗费用适中,更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呼吸道感染;疗效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喹诺酮属人工合成抗生素,历经1~4代的更新换代,其中第4代以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等为代表,具有抗菌活性较强、不良反应更低等特点[1]。各种喹诺酮类药物在疗效、不良反应、价格上具有一定差异性,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为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为30~78岁,平均年龄为(63±3.2)岁;b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为31~78岁,平均年龄为(64±2.7)岁;c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32~80岁,平均年龄为(64±3.8)岁。三组患者均为呼吸道感染入院,无孕妇、哺乳期女性、喹诺酮类过敏者、患有血液疾病者、入院治疗前7d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者。以上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b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采用依诺沙星治疗;均予静脉滴注治疗,共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种药物在患者血浆、肺泡中的浓度,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1个单位治疗费用。药物浓度观察指标包括血浆浓度、肺泡上皮衬液浓度、肺泡巨噬细胞浓度[2]。临床疗效分显效、有效、无效3类,其中:“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指标部分改善;“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无改善甚至恶化[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χ-±s)、[n(%)]表示,分别以t、χ2检验,且计量资料取平均值进行比较,数据比较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浓度
a组莫西沙星在患者血浆、肺泡中的浓度最高,其次为b组、c组,见表1。
2.2 临床疗效
a组中治疗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出现不良反应3例,占比为10%;b组中治疗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出现不良反应1例,占比为3.33%;c组中治疗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出现不良反应2例,占比为6.67%。三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药物单位治疗费用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1个单位治疗费用为196.70元、198.32元、180.31元。依诺沙星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等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常用喹诺酮类药物[4]。本文就三种药物在患者血浆、肺泡中的浓度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1个单位治疗费用上做了比较,发现三种药物在疗效和不良反应上的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依诺沙星疗效最低;依诺沙星1个单位治疗费用最低,其他两种药物相当;莫西沙星在血浆、肺泡中的浓度最大,左氧氟沙星疗适中,依诺沙星最低[5]。
經过比较,本文认为,左氧氟沙星疗效良好、治疗费用适中,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钟润娴.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72-73.
[2]胡洪涛.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51.
[3]柯莉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不同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及性价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114-115.
[4]张之明.呼吸道感染治疗中不同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及性价比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52-153.
[5]赵红艳. 喹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4(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