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莫西沙星引起1例严重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

2016-04-14刘岚光石卫峰徐红冰

上海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刘岚光+石卫峰+徐红冰

摘 要 对我院1例莫西沙星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应用FQNS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莫西沙星 氟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 R59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5-0074-02

One case report on severe anaphylactic shock caused by oral moxifloxacin

LIU Languang1*, SHI Weifeng2, XU Hongbing2**

(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80, China)

ABSTRACT A case of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caused by oral moxifloxacin in our hospital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of fluoroquinolones were summarize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this kind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KEY WORDS moxifloxacin; fluoroquinolones; adverse drug reaction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正常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发生原因有药物因素、机体因素以及用药不合理、饮食、合并用药等其他因素。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NS)药物以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使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现象较少等特点,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处方量仅次于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然而,随着FQNS临床大量应用,由于这类药物自身的药理特点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日益增多,ADR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本文通过对我院1例莫西沙星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FQNS药物ADR的发生特点,及时提供给临床,为临床合理、安全应用FQNS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9岁。因“咽痛2周”来我院五官科门诊就诊。查体:咽部黏膜急性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增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临床诊断为:急性咽炎。给予抗炎消肿处理,给予“莫西沙星片(进口药注册号:H2013029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158,批号:BJ20471)。患者当晚口服莫西沙星10 min后,出现过敏现象。身体躯干及四肢开始出现大面积皮疹,并逐渐加重为大面积红斑。并有呼吸困难,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并晕倒2次,意识模糊,口唇发绀。血压明显下降到60/30 mmHg,心率130 bmp。当晚急诊收治入院,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0 ml。低分子右旋糖苷500 ml扩充血容量,甲强龙500 mg冲击连续3 d,随后激素逐步减量,以及葡萄糖酸钙等对症处理。住院观察5 d后,临床症状逐步好转,予以出院。

2 分析与讨论

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和前三代相比,第四代还有个特殊的名称“呼吸道喹诺酮类药物”,这是因为其对目前耐药性最严重的肺炎链球菌有非常好的疗效而得名[3]。

药理特性:莫西沙星与本类其他品种区别在于其分子结构的8位碳原子引入甲氧基,使其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结合能力和细胞膜的穿透力,使其抗革兰阳性需氧菌、厌氧菌活性明显增强,同时光毒性和细胞毒性降至最低,其7位上的阿扎双环(二氮杂环)为莫西沙星的专利环,能同时抑制拓扑异构酶Ⅱ和Ⅳ,可减少微生物主动外排所致的耐药(氟喹诺酮类交义耐药的主要机制),保证了其耐药性低的绝对优势[4]。

抗菌作用:对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和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属、卡他莫拉菌属以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均较敏感。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轻度或中度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鼻窦炎等。

药物相互作用:莫西沙星既非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底物,也非其抑制物,故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小,茶碱、地高辛、格列苯脲、雷尼替丁的药代动力学与莫西沙星无相关作用。茶碱类药与莫西沙星联用血浆消除半衰期不延长,一般不必减量,但同时应用抗酸药或矿物质包括Mg2+、Al3+、Fe2+时,吸收率与吸收度均降低[5]。

不良反应:国内文献报道,莫西沙星口服给药,其ADR发生率12.12%,主要包括:①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是莫西沙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发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外周胆碱能神经受抑制产生、中枢及迷走神经传入纤维5-HT3受激动、延脑的呕吐中枢接受激动。②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是位居第2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本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是:莫西沙星6位上的F原子使药物的脂溶性增加,能够穿过血脑屏障抑制g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③ 心脏毒性。喹诺酮类能引起心肌传导紊乱,其结构与心脏毒性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母核5位的取代基与QT间期延长相关,可使QTc延长5~6 ms。在此类药物和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配伍时更易发生。④ 肝毒性。肝损伤发生率0.24%,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因为莫西沙星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莫西沙星在第一阶段生物转化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产物,不排除代谢物对肝脏有肝毒性[6]。⑤ 其他不良反应。莫西沙星还可能引起大疱性皮肤反应、肌腱炎及肌腱断裂、诱发癫痫发作等严重不良反应,也应引起临床重视。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无性别差异,但是与年龄可能有关,高龄患者易发生ADR,原因可能与老年体弱多病、脏器功能减退有关、免疫功能降低有关[7]。相关研究显示,莫西沙星既不会增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危险,也不会引起糖代谢紊乱[8]。

口服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少见,但其引起的后果很严重。患者为中年女性,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应用莫西沙星前未用过任何药物,也未食用致敏食物,故可排除其他过敏因素。患者过敏性休克可能由莫西沙星引起。因此,建议临床在给患者服用莫西沙星时,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高度重视莫西沙星引发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发生急,病情重,若延误抢救,容易引发严重后果和医疗纠纷,因此诊断要及时,措施要果断,抢救要迅速,以免导致生命危险。

本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系初次应用莫西沙星,且在给药后15~30 min 内出现,因此可以肯定其不良反应与莫西沙星应用有直接的关联,因发现与抢救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药物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I型过敏反应,由免疫球蛋白IgE所介导,主要发生在已致敏的机体接触相应的过敏物质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迅速释放大量的组胺、缓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性介质,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有效血容量下降,累及多种器官,常可危及生命。由此可见,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莫西沙星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迅速积极抢救。常见抢救措施有,吸氧、皮下或/和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及激素类药物;血压低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呼吸抑制者给予呼吸兴奋剂、解痉剂,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骤停者行心脏按压等[9]。对于过敏体质或者曾有过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以及已有肝脏损害的患者应避免应用该药品,用药中应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脏功能,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积极对症治疗,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2008年7月,FDA发布新闻,要求生产企业在所有氟喹诺酮类产品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警示腱炎和腱断裂风险,以及肝脏损害、心脏毒性,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氟喹诺酮类药物虽然大多数患者对该药耐受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有时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因素、病理因素、生理因素的影响,适当调整给药剂量;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进行肝肾功能、血糖的监测;尤其是关注过敏性休克速发型严重ADR的发生,掌握常见ADR的处理流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临床药师在不良反应事件的预防处理等方面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参考文献

[1] 黄文杰, 马玉斌.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原则[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8): 2006-2007.

[2] 王维忠, 魏润新. 我院3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09, 20(11): 862-863.

[3] 梁潇, 王睿.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 人民军医, 2009, 52(12): 847-848.

[4] 潘太花. 莫西沙星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4): 70-71.

[5] Balfour JA, Wiseman LR. Moxifloxacin[J]. Drugs, 1999, 57(3): 363-373.

[6] 赵予, 赵辉. 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4): 201-203.

[7] 孙忠实. 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J]. 中国药学杂志, 2001, 36(1): 60-61.

[8] 万志龙, 刘明亮. 莫西沙星的安全性评价[J]. 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 2006, 27(3): 105-109.

[9] 王慧媛, 赵志刚, 陈晓红. 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药物及防治[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 10(6): 567-569.

猜你喜欢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基层医院应重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莫西沙星与依替米星治疗3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