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再设计
2015-10-21刘芃赵雅玲
刘芃 赵雅玲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2002 年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随着国家对城镇特色的重视与强调,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并不陌生,各地争相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商业性的再设计,可目前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的再利用往往出现功能混乱,地域特色不明显,丧失了对街区真实性的保护等等,以上诸多问题都是对历史文化街区再设计的地域认同感的缺失。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再设计
前言: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的再设计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在风格上延续传统街区的风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以下条件: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不小于;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保护区内总建筑用地的60%以上。由此可见,历史文化街区的再设计不仅仅只是设计本身,其中需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1、历史文化街区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在短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当中,富有文化内涵,经过岁月洗礼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再设计成了城市发展的"红绿灯",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根据统计:我国现有12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5年6月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是,在2011年开展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大检查中发现,我国共有438处历史文化街区,有13个城市已经没有历史文化街区,18个城市也仅保留1处历史文化街区。1
由此单纯的保存历史文化街区已经不能够体现历史的痕迹,我们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效的再设计,使其具有地域认同感,但近些年各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出现了诸多问题。
1.1真实遗存不断被破坏
歷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印记,是历史的见证,这其中就包括历史街巷、民居民宅、古树古物等。在有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当中,这些历史的见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被新事物取代,民居名宅被换成了3层砖房,古树被砍,古井被填,古街被重新铺装,有些甚至在经过政府审批后大面积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这样的破坏使得城市丢失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1.2不同街区再设计中建筑造型相同,不注重空间组织特点
还有一些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再设计时,对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街区进行了同一的形象设定,其建筑的造型是对传统建筑的提炼,虽然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地方特色,但是,其只是单一的造型模仿,并没有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组织特色,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缺少了真实性和原真性的。
1.3街区再设计注重商业开发
历史文化街区的再设计当中,很多情况都过度注重了其商业价值,而对其做了大尺度的建筑设计,对传统民居保护造成了阻碍,破坏了街区的传统风貌,有一些则在历史建筑上悬挂广告,遮挡了建筑立面,这些都失去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与传统,使其严重缺失本身所特有的地域特色。
1.4规划人员异想天开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的印证,房屋质量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于居民日常生活来说都是一个严重问题,也远远落后于城市新区,所以一旦被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则其多是以保护为主,但是其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严重缺乏,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所以就会出现居民集体要求政府改善居住条件。规划人员往往进行再设计时不能够深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了解居民需求后结合历史文化街区风貌进行有效的设计,常常是纸上画画,异想天开。最终不仅对街区造成了破坏,而且居民生活质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2、对历史文化街区再设计的建议
2.1对区域优势的争夺
形成历史街区的地段往往都是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中心地段,历史上可能毗邻或本身就是商业区域,拥有优质的基础设施或商业资源,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除此之外,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容积率较低,拆建后拥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大利益财团对历史街区的垂涎是显而易见的,在财团争夺博弈之下,历史文化街区最终面临着拆迁的厄运。
2.2保护规划缺乏地域特色
在城市的保护规划中,规划往往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互相照搬模仿,缺乏对地域特质的发掘,忽略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与特色,传统符号胡乱运用,张冠李戴,忽略了街区传统生活的多样性,地域特征丧失。
2.3长远目标与近期利益缺乏统筹规划
政府管理部门领导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往往对于其任期间的政绩不容忽视,而对历史街区长期的保护缺乏耐心;对于住在传统历史街区的居民来说,带厨房和独立水冲厕所的新房子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各类"严峻"现实矛盾的对立中,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成为了牺牲品。
3、对历史文化街区再设计的建议
3.1 以历史文化为基础
对街区的历史文化及发展脉络进行深入研究,,进行深入的历史文化研究,这其中包括街区在不同时期所承载的功能属性,空间形态的演进,在街区中所发生的有历史性的事件及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等方面的研究。
3.2 结合街区现状,充分调研
调查了解现如今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承载着何种功能,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现状以及需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街区格局的角度有街区功能属性、古树古井、建筑造型、构筑物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等;
2)、居民需求的角度有市政设施、交通流线、居民生活习惯、居民经济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街区历史记忆等;
3.3 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1)、保护传统街巷空间格局及特色,控制新建建筑的高度,把握建筑造型,拆除现有的违章建筑;
2)、延续街区独有的民俗,保留传统商业模式,减少新建商业综合体,充分体现街区的地域特点,保留历史痕迹;
3)、市政设施的完善,减少对建筑物结构及造型的不可修复的破坏。
3.4优化周边区域功能
对街区周边片区进行相应的设计,同时能够形成商业网络,增强经济活力,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属性往往比较单一,如果对其进行保护、再设计甚至是旅游开发,就可将其周围片区同时进行再设计,将街区承载不下的功能分担到周围片区,形成街区文化中心,提供一些公共的服务设施,扩大公共绿地;与此同时减少街区周边高楼对其过度的围合。
4 、总结
本文首先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进行问题梳理,其次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最后,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现状调查及评估角度等,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再设计的建议,才能保存其原有的地域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将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41-647
[2]杨新海,林林,伍锡论,等.历史街区生活原真性的内涵特征和评价要素[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1 (04) :47-54
[3]冯之余.发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新价值-浅谈三坊七巷的开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1(11 ) :118-122
[4]张大玉,王苗. 重拾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历史文化街区现状问题的思考[J].北京建工学院学报,20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