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2015-10-21李月芳
李月芳
摘 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如何与时俱进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一直是我探索的课题。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基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提高能力
一、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到中职校的学生成绩并不好,他们整体的学习氛围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课堂教学更是不感兴趣。现在来到中职校学习机械专业的基础课,从来没有涉及这些知识,所以我们要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运用机械实训装置,对各种典型零部件以及不同的机械传动进行实训教学。学生通过观察,首先对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不同的传动形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结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进而采取适当的问题带领学生积极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学习场景,学生自主学习
中职学校的学习一般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填鸭式地给学生猛灌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力。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分为机械传动和常用零件两大部分,这两部分之间又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鉴于这点,教师把这门课程做如下安排:机械传动部分借助课件、实训设备由老师来讲,与常规的理论课教学没有大的区别;而常用零件部分,将其内容划分成六个课题,学生分成六个组,采用“今天课题我来讲”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拿着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空白课题报告先提前做好准备,上台讲述所承担课题的教学内容并接受同学的提问。大部分学生在这种形式的学习中表现得很积极、很热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个体上的差异,但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程教学中涉及运动过程和机械的相关内部结构学习,运用粉笔、黑板、模型、实物、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因为传统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工具运用不灵活,运用这些工具开展教学,教师要不停地演示,加上设备老化有些细节展现不出来,导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师也耗费教学精力,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很大差距。多媒体教学设备因为画面生动、直观表现力强等优势特点,在教学中运用范围加大。通过计算机给学生展示各种零件外形、内部结构以及零件的内部运动原理,在动态图片的运行中,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比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运用多媒体动画播放缝纫机、汽车前窗雨刷器、公交车门的启动画面,仔细带领学生分析工作原理,动画运动中给学生展示杆长的变化情况、机架的改变构成不同的机械类型,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特点也逐步加深。在理论实践结合中,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创设,能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快乐的理念。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专业能力
机械基础教学实践性比较强,还要和建筑工程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中职教育开展的目的是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先重视技能教学体系的完整性研究,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不要让教师掺杂更多的个人因素在整体教学中。就一个班级的机械教学情况为例,在一个班级里面开展两个月的实践课程教学,然后再回归到课程知识教学。原先的计划是教学任务比较紧迫,所以害怕教学完成情况不好,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教学计划顺利开展,主要原因是学生有了教学实践方面的知识,动手操作中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反过来开展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轻松的点化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轻松地把握知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运用校内的实践训练场地,组织好每一次的实践课程开展。另外,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现场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开展简单机械的拆装,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实践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习惯,是一举多得的教学形式。运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手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这样可以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中职学生成为适应市场发展和满足现代化企业需求的人,所培养出的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比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上是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和体会。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去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适应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祝永.《机械基础》课如何趣味教学[J].职业,2006(S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