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怎样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2015-10-21张相庚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广播电视新媒体

张相庚

【摘要】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媒介的发展给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广播电视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在舆论监督中依然占据主流地位。但是,在面对新媒体时代在发挥优势的同时,广播电视还需要通新媒体融合、创新,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本文重点阐释了“互联网+”的特征以及广播电视在舆论监督方面遇到的问题,并就怎样加强新媒体时代加强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舆论监督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35-02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它是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它虽然不像司法监督那样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但是在广大的公民当中是具有一种威慑力的监督。如今,随着网络、多媒体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完善我们的舆论监督机制必将成为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与舆论监督

当下,新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状况是,由于新媒体平台其自身“去中心化”的传播特性,这个平台减少了对自身言论的约束,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影响力相较传统媒体而言越来越广泛。

相对于广播电视,新媒体环境下有它独特的地方,首先它有全天候性。它是全天候的信息传播与实时信息发布平台,能在24小时内随时把信息传递到受众身边,这样增大了对公共事件的冲击力,比如,2012年11月20日,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的一段性爱视频在网络曝光,随即遭到疯传。网民通过手机、微博、互联网等新媒体,随时获取信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网民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发布消息,发泄情绪,使得该事件迅速发酵放大。此后,检查机关对雷政富立案调查,雷被免去职务。从雷政富性爱视频曝光到其被处理,只有7 1小时。在这样的突发事件中,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全天候型,使其受众广性、影响力迅速发展,使得其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

第二是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性。由于微信微博等交流手段的普及,网络媒体把部分话语权交给了受众,受众通过复制、粘贴、编辑、链接、发布等手段自由的发布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前一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一条微信:“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一律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帖子中发布了催人泪下的被拐卖儿童及其父母伤心欲绝的照片,然后将矛头指向立法: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买方一律无期。这则帖子吸引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其中,记者仅在新浪微博搜索到上述主题的帖子就达98万多条。在网帖中,不少网友转发时还标注“是中国人就转”、“是妈妈就转”等,瞬间点燃大量网友的激愤情绪。大量网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表态,支持一律死刑。第三,公民高度的参与性。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主体。网民通过新媒体,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发表国计民生、城市管理之类的观点,这些意见建议被快速度地传达.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得到反馈。比如,在每年的两会期间,人民网在新浪微博开通“@人民网两会报道”官方微博,推出的“两会直播”、“两会之声”等话题,及时播报两会最新消息,让网民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提高了他们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个特点人们称之为零距离传播,也就是说,通过新媒体拉近了媒体与受众之间情感和心理上的距离,感觉就像和人面对面交流一样亲切、自如。

同样,像众多事物一样,新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起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是其舆论监督的无序,我们知道,网络本身具有的便捷性、匿名性、开放性,无序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情绪性言论蔓延,使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其次是新媒体的情绪性言论比较激烈,往往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状态;第三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盈利机制往往对舆论监督带来伤害。一些客户端为了赢得点击率,往往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出来,这样的信息往往会误导公众,混淆是非。

二、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开展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是大众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它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极强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它作为视听合一的大众化传播媒介,宣传效果非常显著,具有一定的主流话语权。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结合起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們也看到,新媒体舆论监督的“胜利”,往往是广播电视等在后面跟进报道的结果。也就是说,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形成合力,达到了舆论监督的最佳效果。比如,2014年秋天,某微信客户端报道豫南某市果农面临水果丰产却不丰收的境地,出现果农把水果喂猪、倾倒等现象。消息发出后,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纷纷质疑当地政府不作为,责难声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经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的实地采访,发现该消息为不实消息,消息经中国之声的发布,舆论很快得到平息,同时,报道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水果经销商到该地购买水果,该市的水果也很快销售一空。

三、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开展好舆论监督

广播电视在新媒体的竞争下,如果要想发挥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就要有所创新,挣脱一切束缚,才有可能在媒体竞争正生存下来。

1.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情况下,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给广播电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广播电视转变自身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报道水平,发挥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优势,提升舆论监督的效果,好比缺钙的人补钙一样,只有核心竞争力强了,才不怕任何挑战,发展好自身事业。

2.搞好舆论监督,提升自身形象。我们知道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力量,有自己的平台和优势,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往往更能起到轰动效应。比如,濮阳广播电视台开办的问政直播栏目《阳光热线》,节目播出时,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平台同步播出。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主持人通过毫不留情的提问、热线电话、网络提问等交叉进行,让职能部门对群众关心的问题现场做出解答,并请听众和观众现场解答情况打分,在节目中,官员和群众在交流时相互之间没有中间环节,沟通更流畅,聆听更直接,表达及理解也更准确。这样相比单一的电话问政或网络问政,广播电视问政无疑更加生动直观,观众范围更广,影响力也会更大。节目结束后,节目组还派出记者,对节目中间没有及时作出解答的问题进行跟踪采访,确保了舆论监督落到实效。几年下来,《阳光热线》节目收听率和收看率在我台的节目中名列前茅,舆论监督取得立良好的效果。

3.和新媒体融合,提高舆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互联网+”的风潮正席卷各行各业,传媒业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其中,融合转型成为传媒业的关键词。互联网也从“虚拟世界”,变成如同水电同等重要的产业标配,所以说,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将互联网作为融入基因的思维方式,积极熟练地运用互联网工具和方法,才能够使广播电视体在组织架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及盈利体系方面创新变革、顺势发展。例如:微信和微博的兴起为舆论监督注入了新的活力,广播电视利用好这些互联网产品,融合新媒体,加强与网民在舆论监督的各个阶段保持信息的畅通,来保证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在问题事件的监督过程中的准确、及时,达到舆论监督的最好效果。近几年来,濮阳广播电视台相继开通了濮阳广播电视台、《阳光热线》、新闻综合广播、濮阳交通广播、濮阳文艺广播、《濮阳新闻》等微信公众号和濮阳广播网、濮阳电视网等,多角度、全方位接受群众线索提供、政策咨询以及受理对各职能部门的投诉,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需求,为公众提供全面的服务,打造新闻、文化、生活、服务、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媒体,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进一步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广播电视新媒体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