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途径

2015-10-21苏丽杰洪光文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途径

苏丽杰 洪光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戒毒康复人员自身出发,浅谈戒毒人员自我构建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途径,简要概括了自我建构社会支持的内涵、意义,分析了影响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因素,从而找出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途径。

【关键词】戒毒人员;社会支持;回归社会;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27-02

根据公安部禁毒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8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的75%,成为我国吸毒者中最大的群体。还有潜在的未登记的吸毒人员,可谓数据庞大。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就业安置、后续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特殊人群不应该被抛弃、被遗忘。因此增加社会支持,促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但增加社会支持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政策、社会支援、家庭帮助,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所以戒毒人员怎样去自我建构社会支持,怎样去应用国家、社会搭建的平台才是回归社会、获得社会支持的关键。

一、自我建构社会支持的内涵与意义

(一)自我建构社会支持的内涵

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概念最早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率先被引入的,它主要用于分析社会中的各类社会关系对个体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的影响。21世纪初,国际上社会网络的构成及社会网络如何能为个人提供社会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现阶段普遍研究者认为,社会支持能给个体的心理需求提供正能量,激励个体奋发向上;并形成了以下四个取向的社会支持理论,1.功能主义;2.结构主义;3.社会互动;4.主观评价。总体来说,社会支持不是一个单一存在的个体,而是由主体(支持者)与客体(被支持者)组成的,是社会方方面面关系的交织,主体与客体相互之间须产生互动行为,并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好的结果。

2.自我建构社会支持

自我建构该概念最早由Markus和Kitayama于1991年提出,指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时,会将自我放在何种参照体系中进行认知的一种倾向。人格心理学家把自我建构看做是人内部的心理特征,认为自我建构是人认知自己,认知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过程。综上,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就是通过认清楚自己,给自己定位,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从而认清处理好自我与国家、社会、家庭、他人的关系,以获得社会的接纳和支持。

(二)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的意义

戒毒人员通过自我建构社会支持是戒毒人员获得社会帮助、社会支持、改善家庭关系的重要途径,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1.从国家角度看,有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2.从社会角度看,有利于社会的团结进步稳定繁荣,有助于增加就业、减少犯罪率,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健康的发展。3.从家庭角度看,有助于改善家庭亲戚成员间的关系,获得亲人的支持、关心、帮助、理解,同时据调查统计家庭关系如何对戒毒人员吸毒、戒毒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戒毒成员自我建构社會支持的关键、重点。4.从个人角度看,有利于改变自我,增强身体,获得健康,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支持。

二、影响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因素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不但需要国家、社会、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戒毒人员自己主动寻求社会的帮助,主动参与到社会支持网络中,因为内因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起到加速推动的作用。外界不稳定的因素又会对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寻求回归社会造成阻碍,那现阶段影响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因素有哪些呢,具体归纳如下。

(一)国家因素

2014年4月20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与国家各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扶持和救助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1.放宽戒毒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条件。2.保障戒毒康复人员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如享受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3.给予戒毒康复人员的企业按规定享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戒毒康复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国家相关规定的出台保障了戒毒人员相应的权益,为戒毒康复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是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前提。国家政策的支持、方针策略等因素给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提供了保障,激励了戒毒人员积极情绪。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来自于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支持和理解,社会企业团体给戒毒回归人员提供帮助与支持,使戒毒康复回归人员在就业、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现今所呈现的现状,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要求高,戒毒回归人员大多文凭较低、没有专业的技能,更重要一点企业管理者、负责人担心企业深受影响,员工感情上不能接受等原因,从而不愿意招纳戒毒回归人员。戒毒回归人员所在社区,居委会没有给予回归人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社区人员一旦知道戒毒回归,对吸毒人员态度冷漠,疏远。故戒毒人员回归社区后社区关系支离破碎,甚至影响到子女日常生活和学习。

(三)家庭因素

在以往的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与家人的关系、吸毒的年限,这几个因素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影响着家庭功能的发挥。而家庭功能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获得支持和理解有着重大的关系,家庭关系越好,吸毒人员戒毒的成功值越大;反之戒毒人员复吸率可达95%以上。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影响都较大,家庭功能的缺失可以说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基本的障碍,对于戒毒人员来说亲人的支持、理解、信任是非常的重要,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信心和保障。

(四)个人因素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知识,就业能力低下。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显示,吸毒人员35以下者占现阶段登记在册者的75%,大部分吸毒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初中文化占据绝大部分。知识的缺乏,无业吸毒人员多,已是眼下戒毒人员回归的一个困境。随着社会进步、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就业人员要求逐步提高,而戒毒回归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无专长技能,造成了当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2.情绪消极,不愿再就业。在以往研究者长时期的大量实证数据研究中,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人积极情绪呈现正比例的关系。大部分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过程中,不肯面对社会现实,不肯正视自身现状,情绪消极,不愿再就业。

3.不肯吃苦,丢失就业机会。就业岗位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戒毒人员吃不了苦,不安心工作,丢失就业工作的机会。

4.缺乏资金,创业无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以后没有收入,家庭不给于支持,由于缺乏資金,缺乏技术创业也成为一种空想。

三、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国家出台许多政策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但现实中戒毒人员很大一部分人员没有利用好国家帮扶政策,使自己丧失许多机会,给自己回归社会带来障碍,犹如国家禁毒委员会出台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就业安置、失业登记、就业帮扶、企业接纳戒毒回归人员给予减免税收的政策、戒毒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政策、自主创业政策支持和帮助等等。那么戒毒康复人员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得到政策的帮扶呢?首先,国家应借助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加强关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帮扶政策的宣传,让戒毒回归人员有政可靠。其次,国家应设置相应的部门专门管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帮扶部门,让戒毒人员有地可寻。再次,在强制戒毒期间应加强对戒毒人员政策的宣传,让戒毒人员强制期满后知道自己到什么地方、寻找什么部门才能得到帮助。最后,戒毒人员应主动了解学习国家政策,主动积极地寻求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扶。

(二)积极参与社区康复,增强能力促进就业

社区的康复为戒毒人员提供了很好的戒毒康复基地,在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犹如昆明市戒毒康复中心倡导的“和谐家园”社区康复模式,中心建设以来就以“有人来,留得住;有事做,效益好;有规模,见效快;有创新,出经验”为发展目标。实行自愿戒毒,同时实现戒毒康复、药物研究、技能培训、宣传教育一体化的和谐家园社区。真正实现戒毒人员的社区生活,在和谐家园社区中有工厂、住房、菜市场、小商店等基本的生活设施,同时还有电影院、篮球场、图书馆、电脑房等娱乐设施,不仅如此在和谐家园社区中戒毒人员可以获得就业指导、政策指导、就业岗位等就业帮扶措施。从2006年以来,昆明市戒毒康复所按照公安部加强康复场所建设的工作部署,首创全国第一个康复社区“和谐家园”。运作九年来,社区康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复吸率控制在11.26%的目标,远远低于一般复吸率在85%以上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戒毒人员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康复之中,曾强能力促进就业,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回归社会。

(三)确实改善家庭关系,得到亲人关心帮助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同时也是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对于戒毒康复人员来说回归家庭就是回归社会的第一步,用戒毒人员的一句话来说:“能得到家人的原谅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家庭关系越好,吸毒人员戒毒的成功值越大;反之戒毒人员复吸率可达95%以上。家庭成员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给戒毒康复人员带来信心,能激发戒毒康复人员的斗志,重新唤起对生活的向往。不仅如此,家人还能对戒毒人员取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帮助。由此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要确实地做到改善家庭关系,重建家人的信任,取得家人的理解关心与支持。

(四)痛下决心树立信念,远离毒品重获新生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面临着多方面的阻碍,犹如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慌,错误的认为只要吸毒者就患有艾滋病,艾滋病的可怕让社会大众产生了“恐艾症”,但凡见到吸毒者都避之不急,所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很多人被公众歧视,排斥,大家不与之交往,造成一些戒毒人员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进而重蹈覆辙,再次地沦为毒品的傀儡。虽然政府组织、公安机关、社会机构出台了政策、法规,给戒毒人员搭建了良好的戒毒平台,戒毒回归人员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更好地走出毒品的困扰,但仅仅依靠外部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得到社会的支持,不仅依靠外来力量,还需要戒毒人员主动的自我构建社会的支持。所以说戒毒康复人员要回归社会,得到社会的支持,被社会接纳、不受排斥、得到认可,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否则只是一纸空谈。

参考文献:

[1]于梦江.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8万滥用人数年均增36%[DB/OL].光明网, http://news.sohu.com/20140824/n403715187.shtml, 2014-08-24.

[2]王晓玲.戒毒人员社会支持对应付策略的影响——积极情绪中的中介作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刘艳.自我建构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1(03).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