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城市规划之旧城更新改造
2015-10-21刘萍
刘萍
【摘要】在旧城更新重新引入城市策划,有利于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直接效益与衍生效益的关系、外延增长与内涵提高的关系、经济效益与人本关怀的关系,有利于推进旧城全面振兴,实现旧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发展;城市规划
1、旧城改造的意义
旧城之所以要改造,并非仅仅是房屋破旧,而是有内在的城市发展综合需要。一般来说,现在的旧城即为原来的整个城市,原有的居住、商业、行政、工业等各种城市功能都集中在旧城内。过去在经济水平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旧城作为城市中心区对于生活和工作仍相对方便;旧城作为极小有机体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核心,其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良好的社区邻里关系和深刻的人文因素也有十分巨大的吸引力。旧城改造是按照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合理调整旧城功能和用地结构的过程,也是按照土地级差地租优化配置旧城土地资源的必然。显然,改造旧城并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改造危旧房屋并不是改造旧城的着眼点,而是突破口,即通过旧城改造调整原来不尽合理的用地结构,增强旧城在整个城市的功能作用,实现旧城土地的最大价值。
2、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原则
2.1旧城改造规划必须实现居住区的基本功能
在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以满足居民的各种行为活动为立足点,将融洽邻里关系作为前进点,同时创造价值,节省工程投资,进而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结合城市居住区建筑功能的特点,实现棚户区改造完成后建筑群体功能得以发挥。
2.2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应尽可能的突出地域性的建筑特色以及文化底蕴
在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应尽可能的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创造具有现代城市居住区特征的建筑形式,结合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并加强对当地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注重棚户区改造为居住区后的整体风格。
2.3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应有良好的空间布局
在进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重要的空间周围及因视线对景要求而需特别控制的界面,应尽可能的保持并突出其原有的界面景观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需要改造部分进行改造。对于需要彻底改造的主要界面,对周边建筑采取改建、拆除的措施,新建建筑的形式、布局、体量和色彩必须与周围环境和整个传统景观风貌协调。
2.4旧城改造规划应体现创新原则,并满足生态环保要求
在旧城改造规划过程中,建筑设计应尽可能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并将建筑设计与基地地形环境有机结合,结合当地的气候特色,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建筑防污染,实现建筑群体绿色、环保智能化。
3、旧城改造的基本对策
3.1改造规划手段多元化
旧城改造是一个多因子的综合比对分析过程,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产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均千差万别,即“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因此,旧城改造规划手段应对此多样性,必须从以往单一模式衍生为多重手段综合处理方式。在通过研究改造地段及周围地区城市格局和文脉特征基础上,遵循城市发展历史规律,在保持地区城市肌理相对完整性的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去确保旧城物质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关系三者的和谐发展。更要强调更新改造内涵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综合更新,而不是由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单一目标型更新,改造中可适当保留原有的商业和有效的经济活动,建设些满足改造居民配套生活需求的中小型商业设施,以及部分传统手工业产业用地,增加就业岗位。
3.2大力倡导历史文化、文脉的延续与继承
旧城是城市中历史积淀、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地区,旧城改造应是在城市年轮轨道的现状基础上延续进行,因此它不可能脱离城市历史和现状。改造的规划设计在保持物质环境风貌特征和文化要素继承的同时,应注重对旧城既有的生活和文化风俗习惯的保护与延续。一方面对破坏地段实行更新改造,还原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另一方面对历史风貌保护地段的历史特色建筑实行功能置换,改善环境,疏散旧城人口,为建筑功能置换后的经济来源提供长远市场发展的基础。从文化保护角度出发,要确保改造后有一定数量原住民的回迁和安置,新旧及多层次居民交融的居住文化方得以共存并延续发扬,这样不仅避免社会阶层的隔离与对立,同时也构成了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保护了城市总体文化个性。
3.3牢固树立可持续渐进式保护与利用改造模式
在继承文脉特征的同时,对旧城的改造,应区分不同质量的房屋,采用不同的改造方式,尽可能减少更新改造对城市现存社会经济生活的破坏。旧城区应摒弃以往的成片大规模改造方式,采取小规模地渐进式改造方式,逐步对小尺度社区的改造完善與缝合。对不同年代建筑实行功能适应性改造利用,既保证了资源节省与再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各社会阶层居民的融合。一定密集度的人群也能充分发挥城市中各种公用设施的最大效益,增加旧城经济的活力,减少由于居住和工作地点距离过远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问题。采取渐进式保护与利用改造模式,充分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及街巷空间,同时也可以有计划、低成本开展基础设施和绿化及室外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
3.4重点关注旧城中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
在旧城改造中坚持不同人群的适度混合居住,各阶层共享社会公共资源及配套没施的便利,不同产业的集聚与互补,促使旧城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多元化的人群构成在大都市区的出现与低失业率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不同居住人群混居可带来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其一,可丰富居民生活;其二,可增加社会容忍度,其三,有利于下一代更好地发展;其四,可加快不同同阶层的理解与相互关心。因此,现状旧城改造中要树立阶层融合及不同居住类型混合的指导原则,保持和完善旧城部分地区还保留的不同收入人群混合居住的状态及维系邻里氛围的居住空间,控制居住空间的分异化,通过合理控制区域内高收入人群比例,同时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以保证旧城区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4、现有旧城改造规划经验借鉴
旧城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的方面,通过国内典型旧城改造项目的经验总结,作为我国旧城改造规划角色转型下的规划策略借鉴。如:①上海新天地项目类似于巴黎等旧城改造的方法,保留了建筑物的外层外皮,改变地块内建筑的内部结构和使用功能。成都旧城改造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改造模式和阳光拆迁模式,认为政府的主导核心是解决规划和筹集资金两大问题。 ② 佛山岭南天地是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片区的改造项目,其中包括的佛山祖庙、东华里古建筑面群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岭南天地是揉合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消闲生活元素的大型综合发展项目,以文化 、旅游、商业和休闲为四大支柱。岭南天地将会保留并弘扬岭南文化,同时包涵以嫁娶为主题的酒店、珍贵的保护文物、特色商业街、低密度住宅和其他配套设施,如剧院、展览馆 、画廊 、博物馆及工作坊,同时提供绿化带、广场、人工湖 、水道、市中心绿洲等大量公共休闲空间,建构佛山旅游、商业、休闲新热点。
5、结语
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旧城改造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在新形势下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创新的地方,不少城市制定并实行许多扶持和鼓励旧城改造的灵活政策。制订实行灵活的政策,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旧城改造的步伐,我们要继续探索,找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旧城改造之法。
参考文献:
[1]张文王君.试论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Z].2013
[2]姚准,城市空间研究的文化视角[J]规划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