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5-10-21庄晶

房地产导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城市布局土地

庄晶

【摘要】生态城市是我国今后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因而,对生态城市各个方面的研究不能忽视。尤其是对生态城市的设计原则和规划要求的研究,关系着生态城市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说明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并详细阐述了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布局;自然景观;土地

一、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规划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是指应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城市发展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系统。具体来说,生态城市就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备,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人类集聚地。

在我国,城市生态规划思想的由来已久,古代“风水学”中对于城池选址、民居设计中提出的许多要求,便是城市生态规划思想的一种朴素表达方式。近代以后,城市生态规划按照生态学的要求,使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的手段,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环境优美的城市效果。

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控制污染以及对上个世纪城市膨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补救,同时,也要把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情况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自然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二、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一)控制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我国城市人口比例逐年上升。随之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地方政府于是从政策层面控制城市人口的膨胀,但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时期,大量农村与城镇人口涌入大中城市,城市越大其就业和魅力就越大,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口的涌入。城市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当调控外来人

口,但并不是指硬性限制,以保证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承载力。

(二)控制城市土地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均土地占有面积在逐年减小,大城市中此问题尤为突出。要增加人均土地占有面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然要扩大城市规模,而城市规模扩张与控制城市用地及保持城市生态系统是存在矛盾的。因此,协调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间关系是控制城市土地的关键。

(三)合理城市布局

合理的城市布局是以城市功能为依据,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以中心城市为基础进行城市布局,确定城市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点带面地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生态化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合理的城市布局要协调几类关系:

1、协调生态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农业是农业与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需要调整生态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其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发展。

2、协调城市绿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绿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已无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基础,而城市绿化发展是城市经济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生态城市规划要将城市绿化因素列入城市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打造“以人为本”,美丽、安全、清洁的生态城市。

三、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城市生态和谐度合理评价,全面考量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忽视对当地的区位因素的考虑而进行不合理的生态建设问题十分严重,直接导致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鉴于此,需要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着重考虑“自然和谐度”这一因素。自然和谐度的考量主要有三个方面:城市中人类的健康;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全面合理地考虑当地的区位因素,按照人工和自然复合型生态的关系,对城市的地理因素、植被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做一个综合考量,以达到人口增值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避免因忽略某些因素或者对区位因素的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二)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是做好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全面考量过城市的生态和谐度之后运用理论方法对城市进行布划的环节。一般来说,城市的生态功能区划共分三类地区:生态管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协调区,对于不同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城市建设及生态保护措施。合理分析特定地区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城市商圈、居民区、绿化区的合理分布,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避免单方面的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对自然问题的考量;同时也不能片面地追求环境保护,而对能够承载一定范畴内经济活动的地区进行过度保护,甚至禁止一切经济活动,我们需要让经济和生态的发展与保护相协调,达到互利共赢的最优目标。

(三)加强生态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城市发展中,需要对人类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特定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诸如大气污染物、生活废水,以及饮食业、市场等各居民生活单位产生的垃圾均需要分类集中处理,并对特定的垃圾采取特定的处理方式,以免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同时,也要注意城市中的光污染、噪声污染等无形污染,例如,对建筑物的玻璃楼面进行贴膜处理,以免因曲面原理对城市设施、车辆产生影响;对于闹市商圈夜晚灯光加强管理,以免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高速公路旁设置隔音带,避免对附近城区的噪声污染。在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设立专业部门对生态规划进行管理,招募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理论支持,加强对城市生态规划系统的完善。

(四)对自然景观予以保留

自然景观不只是地区的山林水泽、花鸟鱼虫,同时也指地区内的文物遗址、历史古迹。城市文物古迹在长期演变与传承的过程中,不仅担负着特定的建筑、文化功能,同时也對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产生着影响。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自然景观和现代城市景观融合,通过新与旧、人文与自然的碰撞,对居民的生活审美产生积极影响,不断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世界,进而推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五)对湿地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

湿地在城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例如,湿地可以调节区域气候,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可以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可以为水生或两栖动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物种多样性,同时保持生物链完整性,从而减少生物灾害。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尽量保护和恢复湿地,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六)城市交通设计及其要求

必须把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对象与交通环境组成一个生态型复合交通系统。其设计要求是:资源高效;能源清洁;秩序良好;健康安全;行为文明;景观美化。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分别节省土地资源 94%,建筑材料 80%,投资 80%,减少空气污染90%。应大力采用公共交通,重点推广地下轨道交通,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城市中心区使用。城市道路设计应避免穿越生态脆弱区。

结语

综上,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即为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历

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故而在城市规划中应将生态城市放在首要位置,对地区的区位因素全面考量,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条件的生态规划方案,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关红媛,陈喜玲. 谈谈城市的生态规划[J]. 民营科技. 2010(11)

[2]安丰雪. 浅析城市生态规划[J]. 科技风. 2010(10)

[2] 李平. 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程序与内容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2)

[1] 薛滨夏,李同予.生态城市设计思想及其当代转变[J].城市建筑,

2011(1)

猜你喜欢

生态城市布局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