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5-10-21朱怡然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影响机制外商直接投资就业

朱怡然

摘要:投资是拉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而外商直接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不断扩大。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主要对外资影响就业的机制展开分析,分别从劳动需求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人力资本提升与技术溢出效应、制度变迁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六大机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影响机制

一、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有13.5 亿人口,其中就业人口达 7.6 亿。于此同时,2012 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 1132.94 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项目 24925 个,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户数 446487 户。据中国统计局网站,2012 年,在外资企业中就业的人口达 1217 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口总数的 3.4%。外资企业的设立还会在国内产生一系列关联企业,加上在这些关联企业中就业的人口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就业正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同的投资类型,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它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对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渠道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劳动需求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的劳动需求效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劳动力产生直接的需求。这是外资企业对东道国就业市场产生影响的直接渠道,也是最明显的一种渠道。由于外资进入的方式、进入的动机不同,因而对就业数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进入方式上看, 通过绿地投资方式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通常可以直接推動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的增长, 在短期内创造大量工作岗位,通过并购的方式,由于被并购企业原先就有一套完整的产业线,企业就业人员也相对完整,因而在短期内不会增加就业。从进入动机上看,外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有六种,分别为市场开拓型、风险分散型、知识提取型、利润重心型、资源获取型和生产基地型。其中,对就业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要是生产基地型。与之相反的是市场开拓型,会导致国内企业收缩生产能力,乃至停工停产,最终造成大量失业人员。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积累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势必会对国内的投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诱发效应和挤出效应。 如果外资的进入使得国内投资的增加额超过了外商直接投资本身的增加额,即减去外商直接投资后国内的投资是增加的,这就是诱发效应,即外资的进入对国内的投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反过来,如果外资的进入使得国内投资的增加小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额, 甚至导致国内总投资出现了负的增长,这就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此时,外资的进入对国内的投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不同,其对就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诱发效应, 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存在着共赢的关系,两者在市场上是互补的。例如,由于外资的流入,导致新产品的出现和新技术的使用,就会刺激国内企业增加投资,研发新的产品和生产线,以此保住自己原有市场份额,不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从而带动就业的增加。或者外资流入的是国内企业不愿或没有能力进入的高风险高技术企业,从而填补国内空白,带动就业增加;或由于外资的进入,使得关联企业的投资增加,从而带动辅助性投资。以上投资,都是由于外资的诱发效应引起的,都会对国内的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如果外资进入的是一些国内需求有限、市场机会不多的领域,则进入的外资很有可能会对国内内资产生挤出效应。一般说来,进行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生产管理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而且高技术外资企业在国内一般都会享有一定税收和政策优惠,这使得外资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果市场相对较小,则与外资企业处于同一领域的国内企业,很有可能在竞争中失利,甚至被排挤出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

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是指, 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引起其他相关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和环向关联效应,这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这种产业关联效应,会进一步放大外资企业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并由于外资企业自身的活动,对国内就业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

在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存在较强产业关联效应的条件下, 外资企业的进入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吸引更多的小企业集聚在大型的外资企业周围,为外资企业服务,提供外资企业所需要的原料和周边配套部件,形成大的产业集群。原先难以发展甚至不存在的中小企业,由于外资企业的出现,成为这些外资企业的专业供应商或销售商, 被纳入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中去。

由于产业关联效应的存在,外商投资企业在进入国内之后,势必需要关联企业为其正常经营进行服务。以汽车产业为例,一家汽车整装企业的设立,需要周边诸如汽车轮胎、汽车玻璃、车架、汽车仪表盘等一系列关联企业的支持。而这些汽车周边零部件企业的设立,会进一步带动诸如钢铁企业、橡胶产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通用企业进入我国之后,吸引了大约 50 个项目集群,众多企业为其零部件配套项目服务,从而形成了以通用为中心、众多国内企业为其服务的长三角汽车集聚群。从后向上看,汽车整装产业的出现也需要更多的运输企业、销售网点等的设立,为其产品的销售服务。可以说,一个企业带动了一系列企业的发展, 这对就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外商投资企业本身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如果进入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将国内同类型的企业排挤掉之后,通过进口切断外商进入的产业与国内其他产业原有的前向、后向关联关系,这就会使国内原有的产业链出现断层,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这样,进入的外资产业不仅会在自身所经营领域对国内就业产生负的影响,同时会使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员因企业经营不善而被迫失业,从而对国内就业市场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外商直接投资的人力资本提升与技术溢出效应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说来,相比较国内公司而言,跨国公司在研发方面做得更好。其国外子公司在其无形资产方面,诸如先进技术、专利、贸易秘密、商标、管理技术和市场战略等,更有优势。发展中国家通过降低税收、提供基础设施等手段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外资进入后会通过技术外溢使国内公司收益。

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

第一,技术转移可能会通过劳动力流动实现。受外资企业培训过的原跨国公司工人,在进入到国内企业进行工作时,会将其在外资企业学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带到国内企业中来。外资企业为了减少技术外溢,将不得不提高工资来留住工人,而这在另一方面又吸引更多的国内公司工人进入到外资企业中工作。

第二,国内公司通过模仿外资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及市场化战略而使自己变得更有效率。 相对较近的距离, 使得国内企业很容易能够学到外资公司的技术、管理经验。 那些不愿进行成本巨大的技术研发的公司, 更倾向于向外资公司学习,因为这些技术已经被外资公司证明是成功的。这也就是所说的“示范效应”。

第三个渠道是竞争效应。外资的进入会使东道国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激烈的竞争强迫国内企业采取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有效地使用资源,从而提高生产率。然而,竞争也有可能导致负的外溢效应。更加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導致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下降,导致产能浪费,甚至有停工停产的危险。

外资进入之后,通过以上几个渠道,或者直接使国内工人受益,提高国内工人的技术水平,或者通过提高国内企业生产水平,间接使国内工人受益,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福利待遇。

(五)外商直接投资的制度变迁效应

根据奥尔森的制度变迁理论,利益集团基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会不遗余力地参与和推动制度的变迁,从而使相关制度更适应自身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后, 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然会和我国的相关政府制度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因此外资进入后有进行制度变迁的强烈诉求。同时,由于外资企业在各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东道国为吸引外资,会给协商留很大的缓冲余地,尽量为外资企业创造便利。这样,外资企业在与东道国政府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推动者制度的变迁。外资的制度变迁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由于外资的进入,东道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东道国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外资企业的行为。规范外资企业的行为也从另一方面推动了市场发育和各种规范制度的建立, 为建立合理有效的劳动市场创造了必要的制度条件。

其次,外资的进入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政府除了要充分利用外资来带动国内的产业发展, 同时还要考虑外资进入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各种冲击,如竞争加剧、经济安全等。这无疑对政府的执政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政府将被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办事的效率和透明化。而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府,对于劳动市场的发育、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外资进入势必会带来技术的进步, 而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制度的变迁。先进技术的出现,必定要求更加合理的制度来进行规范,正如大量专利的出现要求专利法的颁布。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制度变迁能够更好地保护技术工人的利益,激发技术工人创造新技术的动力。

(六)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带动经济增长而对就业数量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外商直接投资在进入东道国之后,可以通过技术外溢、资本积累和制度变迁等效应,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增加带来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外资企业中的员工,一般具有相对较高的收入,较高的收入水平能够使他们维持较高的消费水平,而较高的消费水平会使市场需求旺盛,同时推动厂商研发新的产品和更多的产品种类,这会促进国内投资的增加,从而产生更多的劳动力需求。 但是由于受到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投资增加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增加的幅度是逐渐下降的,因为劳动力的需求是由资本的有机构成决定而不是由资本的规模决定的。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应的,在单位资本投资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就会下降,劳动力增加的幅度也就越来越小了。

参考文献:

[1]张少为,王晨佳,吴振磊.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04).

[2]孙庆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9(01).

[3]兰琳.基于财政政策分析我国就业形势[J].时代金融,2013(05).

[4]王燕飞,曾国平.FDI、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J].世界经济研究,2006(07).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猜你喜欢

影响机制外商直接投资就业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福利的内在机制探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