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留学经历看日本的儿童教育

2015-10-21王雅晴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包容借鉴

王雅晴

摘 要:著名教育家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我国少年儿童的茁长成长和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从业者付出各方面的努力。结合在日本做交换生学习国际教育的经验,将所见所想表达出来,希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关键词:日本教育;借鉴;包容;磨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不分国界。笔者认为,只要是为了孩子,能让孩子更优秀,教育工作者需要实行“拿来主义”,借鉴各国的优秀教育方式。在日本的这段时间,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我国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帮助。

首先,集体合作中的包容

在中国,教育提倡竞争。从孩子刚刚踏入幼儿园起,部分教师和家长就高喊“不输在起跑线上”“班级超越一人,全国甩掉一群”的口号,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孩子生活在竞争中。在日本,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集体合作的教学方式。笔者曾参观过一所小学,时值体育课,进行平衡训练:一个班20个学生,4个学生一组,两个学生蹲在下边,另两名学生顺着爬到他们身上,互相搀扶维持平衡,蹲着的两名学生尝试着站立。在这个过程中,四名学生要互相合作保持平衡,防止出现不稳而跌落的情况。如果一次不成功,他们会体谅他人,包容他人的失误,而不会出现戏弄伙伴、嘲笑同学的现象。

其次,磨砺教育中的忍耐

笔者在国内经常见到放学帮孩子背着书包、拿着零食的父母或祖辈,孩子则两手空空。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满身骄娇二气,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扛不了风险,担不了重担。

而笔者在日本所接触的教育,可以说和国内大相径庭。日本的家长从来不会主动替孩子做事,老师也会教育孩子承担自己的事情,甚至会故意制造困难,“为难”学生,进行磨砺教育。笔者亲眼见过日本六年级的学生光着脚在铺满石子的操场上跑步,学生疼得边跑边大声吼叫,有些学生已经一瘸一拐,但没有一个人放弃。笔者相信,在磨砺教育下长大的日本孩子,其忍耐力和抗挫折、抗击打能力是中国学生难以企及的。

最后,武士精神中的和平

到日本留学,笔者感触最深的还是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一家专门为孩子开设的柔术馆里,墙壁上贴着“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幾个大字。学生在开始训练之前,都会两两相对,双手抱拳,大声喊出这几个字。笔者认为,从中便能明白日本学生身上的精气神和谦虚尊重、包容礼仪的来源。

参考文献:

片冈德雄.教育社会学[M].日本福村出版株式会社出版,1989.187.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包容借鉴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
论紫砂壶的文化包容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