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习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015-10-21张皓云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

张皓云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以现代课程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习作的实效性,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情况,努力探索有效的习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习作教学;写作欲望;训练有法

习作教学要注重学生习作的实效性,不能为了习作而写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情况,创设各种习作教学环境,运用多种习作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使学生不但乐于写,而且还能创造出佳作。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让学生摆脱任务型习作思想

学生怕写作,究其原因是学生把写作当成了一个任务,一项作业。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习作就是平常的交流,就是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学生没有了负担,自然而然地也就不害怕写作了。

2.让学生先说后写,鼓励学生多说多交流

学生经常是提笔不知道写什么,教师要起好引领作用,指导学生先说,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多参与出谋划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得多了,也就不愁写了。

3.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

二、找好切入点,训练有法

1.依托教材,挖掘习作训练点

利用课内阅读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可以是一课一练,也可以是一课多练,采众家之长,还可以多课一练;训练的方法可以是扩写或缩写,也可以续写、改写、仿写;可以是片段练习,也可以是完整的训练。

如寓言故事《东施效颦》,可以根据原有的古文或译文,发挥自己合理、独特的想象力,运用反衬的写法对故事进行扩写;也可以只进行片段练习,只写东施这个人,通过指导学生对东施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绘声绘色地将东施的形象跃然纸上;还可以续写,想象东施效颦,而被邻里嗤笑之后会怎样?一篇文章多种训练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习作创新能力。

又如《穷人》和《小抄写员》的体裁都是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而《金色的渔钩》也是写人的文章,却是通过对老班长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的细致刻画展示老班长的人物形象,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另外《黑孩子罗伯特》则是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主人公的特点展示给我们。通过比较阅读,指导学生把学到的刻画人物形象写法,活学活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2.走向生活,寻找习作训练点

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习作也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1)观察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点一滴。如一个普通的苹果、一杯热乎乎的牛奶,学生在校内、外和班级里参加的活动等,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记录下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体验并创造生活

在奋斗之后享受成功,在挫折之后品味失败。有的同学因为优秀从来都没有被批评过,有些同学则从没有被表扬……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也去当回爸爸妈妈,当一次老师等,除了角色互換的体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当一回导演,当一回记者等。有了自己独特的、亲身体验的思维与情感,学生习作也就化难为易了。在学生体验、创造多姿多彩生活的同时,不但积累了习作的素材,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习作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习作教学难,学生习作难,但只要方法正确,坚持训练,注重学生习作的实效性,厚积薄发,学生习作水平会提高。

参考文献:

郭根福.近二十年来对近20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8.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
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让作文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