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5-10-21贺永泉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能力课程

贺永泉

(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长治046011)

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贺永泉

(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长治046011)

针对《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时压缩与课程内容多、扩招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增大和实训教学手段单一、师生课后沟通交流较少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三方面的矛盾,结合本校的具体学情,提出相应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具体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工作中,取得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并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实验实践成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改革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完成该专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并用于其服务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单位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在目前大多数院校压缩课时的大环境下,由于该课程侧重理论性教学,如何将理论与应用、实践和操作相结合的要求较高[2],并且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所要遇到的挑战和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能面向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又能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开发,又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的课题。本文试着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出发点,从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课堂创新、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开设和课下沟通三个方面来思考和讨论这一问题。

一、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时压缩与课程内容多的矛盾。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课时的压缩,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纲的内容,如何处理学生学精、学透还要同时满足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这一矛盾急需解决。

扩招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增大和实训教学手段单一的矛盾。中国现在的高校教育模式已经由精英模式培养转变到了大众模式培养,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和班级容量的扩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原来明显,而现在的教学手段还相对单一,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最后一个主要问题是师生课后沟通交流较少导致课程效果不尽人意。一些教师课下同学生的沟通较少,再加上人数多,导致一些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疑问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于2006年,2009年开始正式招生,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立足于为地方的基层政府组织、事业单位、社区和企业培养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86-89。经过大量统计,企事业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需求为[4]:第一,理解执行能力。要对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政策法规能很好的熟悉理解并具备实际的操作和执行能力;第二,评判能力。对于具体岗位的具体评判标准要非常熟悉;第三,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包括对不同部门和部门内部及对外的协调沟通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四,分析决策能力。第五,撰写报告的能力。第六,自我学习能力及其它能力[5-6]。

从社会需求出发,教学内容试图从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三方面改善。

内容的取舍和选择。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云南大学崔云武教授主编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该书是一本国内经典的教材,内容非常全面,受限于课时的因素,结合社会的需求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取舍,因此对公共事业管理过程的内容进行了相对压缩,去掉了与《管理学原理》课程相重复的内容。同时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活动实践化。

其中尤其是模拟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具体分如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该阶段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案例的选题既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同时又要与教学大纲吻合能在规定时间讨论完成,具有较强的身临其境的效果,情节设置要有矛盾并且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唯一的结论,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且能从中获得一定的能力;第二步,充分的课外准备阶段。这一步主要是考量学生能在浩瀚的互联网世界和图书馆如何快速准确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由于学院该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学生的能力还停留高中水平,而中国传统的高考模式培养缺失了培养学生如何在浩瀚的网络里快速寻找自己目标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学情有意将不同背景的学生分组,然后再分工合作,这样能保证每位学生从同组不同的人身上学到自己欠缺的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身体力行的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团队的合作,发挥每个人在团队中的最大潜能,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功,并将收集来的资料整理消化。第三步,课堂情景模拟阶段,包括学生的还原情景、讨论分析和教师点评。在学生为主体讨论演绎的阶段,教师仅是一名听众,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教师一般禁止参与到讨论中和点评,尤其不要随意中断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对一些学生之间有歧义的问题,也尽可能由学生来讨论、消化理解。进入学生总结阶段时,除了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点评其他组的观点。最后教师给出自己的总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努力和付出,尽管有可能不完善,但以赞扬鼓励为主,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可以稍加补充,促进学生理解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图1 暴力抗强拆

其次是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选择要与时俱进,比如由2008年12月发生在上海市闵行区的一次居民暴力抗击强拆的事件导入问题。图一中的案例为事发时的画面,画面解释:政府的铲车在拆迁一栋楼房,楼上女士站在楼上向楼下投掷燃烧瓶,引起铲车起火冒黑烟,随后消防车赶到灭火后,用高压水枪喷射楼上的人,铲车继续强拆,女士接着投燃烧瓶,再着火,再灭火,再喷射,如此反复“激烈交火”。教师由此提出问题:强制拆迁,暴力反击,责任在谁?接下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再进行分析。首先从《城市拆迁管理条例》、《物权法》、《宪法》修正案(13条)之间的冲突讲起公民财产的合法权益怎么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再从古代孟子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解释,讲到借鉴美国的如何在公有私有之间寻找平衡,到韩国的依法治理一草一木。使学生明白只有公民个人的私有财产得到合法权益的保障,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可能具有持续健康长期发展的活力。最后给学生留下课后思考题,如何平衡公有和私有之间的矛盾。如此由现实图片新闻导入式的设计问题使学生整节课不感觉到乏味,虽然整节课只是举了这一个案例,但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能感觉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事情千丝万缕、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妥协有一定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和理解执行能力有一定提高。

最后,讨论式教学法在整个课堂教学应用。不是给学生填鸭式的灌输尽量多的专业术语、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问题,能:“悟”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些道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拥有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拥有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相关的工作,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拥有立足之地。通过讨论或议论式教学让学生明白当代社会自学能力的拥有养是其受益一生的宝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感觉从课堂上学到了知识,理解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内容,不在为应付考试而学,课堂发言人数增多,课堂气氛活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实训课的开设

针对扩招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增大和实训教学手段单一的矛盾。

首先,学院加大了对基础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课题申请学院给予大力支持,优先考虑立项,对于学习能力强且有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的学生,鼓励其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具备一定能力后,学生可以自己名义申报系里的学生课题并立项,系里并且配备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结题后由教师评委团评审,对于完成优秀的课题推优和奖学金评选工作中有一定的加分,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管理信息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采用的设备是由南京奥派公司开发的公共管理教学平台,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各种案例的虚拟环境来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教学内容。开发的基础性实验有政府审批流程和政府绩效管理等。其次,积极联系和扩展了校外实践基地。系里积极主动联系政府部门和社区开展项目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校外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掌握了公共事业管理事务的基本操作,提高了其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联系的校外实践单位有基层组织——街道办事处、政府政务大厅等。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邀请政府基层组织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以讲座的形式,利用政府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现身说法来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最后,开展了模拟听证会议,模拟听证会形式为公交车票价是否应该上涨,参加者包括虚拟的公交公司负责人、乘客代表、专家学者、市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旁听的新闻媒体等。这样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大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寓学于乐,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引下,归纳所学理论知识。

四、师生课后有效沟通和真心关爱

针对师生课后沟通交流较少导致课程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有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与学生课下像朋友般相处,学生尊重你,有问题才会愿意与你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热爱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其教学态度和课堂效果。

其次要有积极专研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热忱,通过在职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等方式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适应社会需求。有条件的话,积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国内高校访问学者,吸取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校内通过同行听课来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最后,在每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后,会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征求学生的课堂感受,分别对共性问题和个体问题用不同的形式答疑,包括电子邮件、在线交流等,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这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在基础弱、底子差的现实情况下,近5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办法,并且应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关键,通过改进教学内容、实训课的开设和良好的沟通等多方面努力,来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

[1]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包红梅.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63-65.

[3]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杨金龙.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事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81-82.

[5]倪承海.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63-65.

[6]宋琪,方永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7): 143-145.

(责任编辑 卫崇文)

G642.3

A

1673-2015(2015)04-0079-03

2015—03—06

贺永泉(1976—)男,山西原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