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2015-10-21邓景航黄茂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9期
关键词:丁酯丘疹皮炎

王 菲 邓景航 黄茂芳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东 广州 510000)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王菲邓景航黄茂芳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东 广州 510000)

目的 探究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临床上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皮炎湿疹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患者。A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涂于患处,B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涂于患处,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愈24例,显效1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0%;B组治愈27例,显效19例,无效4例,有效率92%。将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临床上治疗皮炎湿疹的有效率比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皮炎湿疹的药物,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皮炎湿疹;治疗效果

皮炎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简单的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二者难分主次,常互相联系,协同作用。内在因素有遗传因素、机体免疫因素,机体代谢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其中心理因素对皮炎湿疹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外因有化学制品、动物毒素、鱼虾、花粉、化妆品、尘埃等[1]。此外,皮炎湿疹还与饮食、环境、生活规律等因素关系密切。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是乳白色半透明状的软膏,是外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其抗炎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膜的稳定作用和抑制某些炎性介质的生成有关。对非感染性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皮肤疾病具有治疗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皮炎湿疹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1例;年龄在27~38岁,平均年龄31岁。100例患者中急性湿疹患者28例,亚急性湿疹患者30例,慢性湿疹患者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皮炎湿疹类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A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涂于患处,轻揉以便药物的吸收,2次/天,连续用药2周。B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涂于患处,方法同A组。

1.3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或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皮损局部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者;④2周内用过其他糖皮质激素药。

1.4评分标准[3]: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7天、第14天患者的瘙痒情况和皮损的严重程度。结果可以分为4级,分别记为0~3分。患者无瘙痒、红斑、丘疹、疱疹者记为0分;患者出现轻度瘙痒、淡红斑、丘疱疹或小丘疹,且不烦躁记为1分;患者出现重度红斑、丘疹或疱疹记为2分;患者出现严重的瘙痒难耐、红斑、大丘疹或丘疱疹记为3分。

1.5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有效,可计算出总有效率。显效:皮炎湿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有效:皮炎湿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退50%~75%以上;无效:皮炎湿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退<30%[4]。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比较作相关数据分析,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A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0%;B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有效率92%。见表1。

表1 比较A组与B组的临床疗效

2.2不良反应:A组中2例患者发生红斑、烧灼感,未进行处理,继续服药后不良症状自行缓解。B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2组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3 讨 论

皮炎湿疹的临床表现主要有:①急性湿疹:多表现为粟粒大的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泡,尚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合并感染时会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②亚急性湿疹: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迁延而来,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也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③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合转化而来,皮损为暗红、棕红色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成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结痂,周围有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

目前,临床上治疗皮炎湿疹多用糖皮质激素,虽然效果良好,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皮肤的萎缩、多毛、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甚至形成激素依赖性的皮炎和反跳性皮炎。药物依赖性皮炎是指不能停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反跳性皮炎是指皮质激素外用后,湿疹病情可以迅速好转,一旦停药,在1~2 d内用药部位会出现赤红、触痛、瘙痒等,湿疹加重,当重新使用激素后,病情会很快好转。长期大量外用激素可以经过皮肤进入血运循环,引起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肥胖等病症[5]。而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是非甾体类的外用消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B等炎性介质的合成,有膜稳定的作用,从而可治疗急性皮肤炎症性疾病。

本次研究表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临床上治疗皮炎湿疹具有很大的优势,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1] 陈洪岩.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58例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0,32(2):26-27.

[2] 陈丽丽,王晶,魏秀梅.蛋黄油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2):62-63.

[3] 邹宇.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皮炎湿疹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3):184-185.

[4] 张丽丽,周爱民.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6):565-566.

[5] 靳卓,王翁鸣,王博,等.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慢性湿疹40例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1):31.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Flufenamic Acid Ester Ointment Treatment Dermatitis and Eczema

WANG Fei, DENG Jing-hang, HUANG Mao-fa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 Guangzhou 510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lufenamic acid ester ointment in treating eczema and dermatitis in clinic. Methods From April 2013 to Febr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diagnosed as eczema patients were 10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and B group,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nd group A with hydrocortisone butyrate ointment apply to the affected area, and group B with flufenamic acid ester ointment apply to the affected area, treatment for 2 weeks, 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Results In group B, 27 cases were cured, effective in 19 cases, invalid 4 cases, efficiency of 92%; group A, 24 cases were cured, effective in 16 cases, invalid 10 examples, effectiveness is 80%. The two sets of data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s The effective rate flufenamic acid ester ointment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dermatitis eczema than hydrocortisone butyrate ointment high, is a more ideal drug in treating eczema and dermatitis,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lufenamic acid ester ointment; Dermatitis and eczema; Treatment effect

R751

B

1671-8194(2015)09-0012-02

猜你喜欢

丁酯丘疹皮炎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更正
氧化镁催化剂上催化氨基甲酸丁酯合成碳酸二丁酯的研究
上海青对土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富集及毒性响应特征
丁酸丁酯-苯体系精馏工艺模拟与优化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