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5-10-21张继红陈红光高俊甲
付 鑫 卢 杰 张继红 陈红光 高俊甲
(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5)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付鑫卢杰张继红陈红光高俊甲
(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5)
目的 探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药物用法及用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每天1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每天20 mg。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脏功能然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C、hs-CRP、FMD以及LVEF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hs-CRP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MD以及LVEF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有较好的疗效。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更加明显。两种药物治疗后预后均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疗效
冠心病是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并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1]。近年来,早发冠心病的概念逐渐在临床上被推广,它是指发生于≤55岁的男性或≤65岁的女性的冠心病,而且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冠心病尤其是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如不能即使抢救,患者病死率极高[2]。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多的相关危险因素,而高血脂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预防中,降血脂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他汀类药物是降血脂药物中重要的一种,我们对不同他汀类药物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9~64岁,平均(55±4.3)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63岁,平均(54±4.5)岁。所有病例关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均按照ACC/AHA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进行[3],并满足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平片、心脏彩超以及其他关于内皮功能的检查。早发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4]。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37043),口服,每天10 mg,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101),口服,每天20 mg[5]。
1.3观察指标:在治疗前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内皮功能(FMD)以及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并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复查上述指标[6]。患者预后主要以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指标,主要包括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心源性猝死[7]。
1.4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TC、LDL-C、hs-CRP、FMD以及LVEF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hs-CRP、FMD以及LVEF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hs-CRP、FMD以及LVEF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hs-CRP、FMD以及LVEF比较分别见表1和表2,由表可得,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C、hs-CRP、FMD以及LVEF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hs-CRP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比,FMD以及LVEF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预后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比较见表3。由表3可得,两组患者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6%,χ2=0.1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吸烟,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它们能通过介导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进而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后,破裂的危险性很高,一旦破裂,堵塞冠脉,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8]。因此,在具有上述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脂患者的群体中,进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对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组对他汀类药物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防的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调节脂质平衡的作用外,还能够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抑制炎性反应,稳定斑块,从而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强烈的抑制和保护心肌的作用[9]。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两种应用比较广泛的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代谢率低,具有高度的肝脏选择性,因此也较难进入非肝脏细胞,而阿托伐他汀是一种脂溶性的药物,能够穿透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从而进入胞内发挥作用[10]。从本组结果来看,两种药物均有较好的调节脂质平衡的作用,而且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较低,说明两种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的作用外,还具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功效,对于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应用瑞舒伐他汀或者是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均可以达到调节脂质平衡的作用,还能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周丰年.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482.
[2] 谭雁仪.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29-30.
[3] 石蕊,姜铁民,赵季红,等.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15(88):2619-2722.
[4] 雷丹.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随访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904-906.
[5] 孙艳香,陶军,袁勇.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及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0):3691-3693.
[6] 黎荣山,杨进,银剑斌,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6):983-984.
[7] 李玲,杨天和,李莉,等.男性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38(18):2339-2342.
[8] 卢毅.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2):23.
[9] 张向群.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5-17.
[10] 陈力,何敏滢.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71-172.
Efficacy of Different Statin Therapy Early-onse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U Xin, LU Jie, ZHANG Ji-hong, CHEN Hong-guang, GAO Jun-jia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35,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y effect of different stati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Selected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we divided them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 the treatment of rosuvastati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atorvastatin. The drug usage and dosage:rosuvastatin, oral, 10 mg daily; atorvastatin, oral, 20 mg daily. After 6 months treatment, we detec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heart function, then w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TC, LDL-C, hs-CRP, FMD and LVEF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C, LDL-C, hs-CRP of the two group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erea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MD and LVEF (P>0.05). And the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have a good effect. Rosuvastatin lowering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Both drugs have good treatment effect.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osuvastatin; Atorvastatin; Efficacy
R541.4;R542.2+2
B
1671-8194(2015)09-0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