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酶的影响

2015-10-19化璐璐黄英茹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心肌

化璐璐,黄英茹,张 婧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河南 洛阳 471000)

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酶的影响

化璐璐,黄英茹,张 婧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河南洛阳471000)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尿激酶溶栓后立即给予维生素C10 g静脉滴注,对照组溶栓后给予同样剂量的葡萄糖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LDH1/LDH2)峰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治疗,可有效减少各种心肌酶的生成与释放,对预防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肌酶;维生素C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的特点。目前,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但再灌注后,大量心肌酶被冲入血液中,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高峰,可导致心肌损伤等。再灌注损伤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溶栓的疗效[1]。研究表明,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酶水平,减少再灌注损伤。为此,笔者在患者溶栓治疗后,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5.2±3.6)岁。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4.3±4.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2],出现心肌酶改变,无溶栓禁忌症。排除活动性出血、顽固高血压、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总量2万U/kg。首先,将80万U尿激酶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00 mL中,静脉注射,剩余尿激酶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糖尿病用0.9%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溶栓完成后,观察组立即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10 g,静脉滴注,10 min内滴完。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相当于10 g维生素C的液体,静脉滴注。两组均1次/d,连续治疗5天。

1.3 观察指标

发病后30 h内,每隔3 h采集血液标本1次,72 h后每隔6 h采血1次。CK、LDH采用速率法测定,CK-MB采用免疫法测定,LDH1、LDH2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观察两组患者CK、CK-MB、LDH、LDH1/LDH2的峰值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CK、CK-MB、LDH、LDH1/LDH峰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峰值比较(±s,U/L)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峰值比较(±s,U/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CK CK-MB LDH LDH1/LDH2观察组 41 1278.45±102.58±455.25±1.32± 212.25*15.36*25.36*0.181*对照组 41 1556.35±156.35±578.36±1.79± 245.6816.2529.550.19 t 5.480 15.397 20.243 11.46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结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其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血流供给出现中断或急剧减少,心肌因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坏死。患者血小板被反复激活、血栓形成阻塞血液的正常循环,是导致病情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2]。故尽早开通阻塞的冠脉,恢复血液供给,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是其治疗的关键,对缩小梗死范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但再灌注使相关血管再通的同时,也可引起再灌注损伤。所以,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来减少再灌注后损伤极为重要。

酶在人体的分布广泛,包括CK、CK-MB、LDH、LDH1/LDH2等。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产生大量的心肌酶,再灌注后可被冲入血液中,血清心肌酶可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高峰。故通过监测心肌酶的变化情况,可反映急性心肌梗塞是否再通,判断梗死范围、心肌损伤程度及再灌注损伤情况等[4],且也可用于评价预防心肌再灌注损伤药物的疗效。本次研究选取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CK、CK-MB、LDH、LDH1/LDH峰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疗法可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提高溶栓效果。再灌注损伤是由于机体再灌注时,可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细胞内钙失去平衡所引起。而维生素C是一种电子供体,当它供给一个电子或再失去一个电子时,可成为一种抗氧化剂,即半脱氢抗坏血酸自由基或脱氢抗坏血酸,故对氧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能够减少再灌注损伤[5]。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增强细胞膜和溶酶膜的抗损伤能力及稳定性,对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疗法,可有效减少各种心肌酶的生成与释放,对预防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1] 彭 燕,程 也,张斯文,等.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0):23-25.

[2] 田俊芝,郭会彩,岳晓乐,等.维生素C对纳米二氧化钛致小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2):227-232.

[3] 周俊飞,曹建民,周海涛,等.大鼠运动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肉苁蓉配伍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2):70-74.

[4] 周海涛,曹建民,林 强,等.淫羊藿配伍维生素C对大鼠运动性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12):1743-1747.

[5] 邢兆国,常军英,贾东昭,等.维生素C对挤压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功能损伤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7):787-791.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1

B

ISSN.2095-6681.2015.21.114.02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心肌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