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2015-10-19廖亮荣

关键词:脑膜炎链球菌细菌性

廖亮荣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廖亮荣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BM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脑脊液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15例BM患儿分离得到病原菌230株,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及氨苄西林等耐药率都超过了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及氨苄西林等耐药率同样较高。结论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以肺炎链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早期病原学诊断及应用敏感性抗菌药对提高儿童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患者;细菌性脑膜炎;耐药性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Bacterial meningiti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细菌感染疾病,一般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往往有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1]。早期进行病原学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能够降低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现将我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215例的病原学资料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8例,女97例;年龄5天~11岁,平均年龄(3.8±1.2)岁;原发性疾病包括:菌血症35例、呼吸道感染93例、颅脑外伤36例、皮肤感染20例、中耳炎12例、眼部感染9例、其他不明性原发病10例。

1.2 方法

①培养液及试剂:脑脊液病原菌分离培养时应用血液琼脂、巧克力色琼脂培养液。药敏试验时采用Oxoid(英国)公司生产的HTM及MH培养液、抗菌药物纸片、E-tests纸条。采用由生物梅里埃(法国)公司生产B型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单克隆抗体乳胶试剂。②仪器:选择BD公司(美国)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培养设备。③分离培养病原菌:在患儿入院后应用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前采集脑脊液3 mL作标本,快速接种至培养瓶中,放于全自动微生物培养设备中培养,报告阳性时经培养瓶取出适量培养液转种在血液琼脂及巧克力色琼脂平板,在35℃、5% CO2下培养18 h,以VITEK-2 Compact系统鉴定菌株。④药敏试验:以KB法、E-test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选择HTM、MH、含5%脱纤维羊血MH平板作为培养液。依据CLSI/NCCLS标准判断结果。⑤LAT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在脑脊液病原菌分离的同时检测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抗原。标本在100℃下孵育5 min,以2000 r/min、10 cm半径离心10 min,取30 μL脑脊液上清液分别滴入3个检测环,设置阳性对照、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滴加等体积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单克隆抗体乳胶试剂,室温下摇匀5 min,出现明显颗粒的标本为阳性,无颗粒标本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原菌分布

215例BM患儿分离得到病原菌230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5株、肺炎链球菌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大肠埃希菌22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铜绿假单胞菌20株、流感嗜血杆菌1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5株、新型隐球菌1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为28.26%及肺炎链球菌比例为22.61%,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病原菌,(P<0.05)。

2.2 耐药性分析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及氨苄西林等耐药率都超过了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及氨苄西林等同样具有较高耐药率。见表1。

表1 病原菌耐药率分析(n,%)

3 讨 论

儿童BM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而脑脊液培养、血培养分离病原菌是其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儿童BM常见病因为感染,可继发于肺炎、中耳炎、神经科手术等[2]。本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儿童BM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CNS虽然致病力不强,但其一样具有产生黏液、表达黏液抗原的能力[3]。儿童免疫功能低于成年人,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健全,使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成为新生儿BM的主要致病菌[4]。临床药敏试验表明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同时还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要高度重视其高感染率和耐药率。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偏高,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原菌分离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菌药物选择,降低耐药率,提高疗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还要考虑毒性小、强抗菌作用类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尽早治疗、足够疗程,确保抗菌效果[5]。对于儿童BM来说,快速诊断、尽早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利于预后,可能会造成后遗症。目前,PCR法、乳胶凝集试验、降钙素原检测等方法用于BM诊断中,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另外,接种疫苗是预防BM发生的重要手段,我国已经开始广泛投入应用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Hib)及肺炎链球菌联合免疫等,以期从源头控制BM发生。

[1] 李 平.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6):93-94.

[2] 蒋鸿超,奎俐越,黄海林,等.116例细菌性脑膜炎儿童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4):264-267.

[3] 巴华君,孙 军.开颅手术后脑脊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26-428.

[4] 谢永强,邓 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7(11):251-253.

[5] 张 莉,王传清,王 艺.病原菌明确的细菌性脑膜炎146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12(3):42-44.

本文编辑:李淑雁

R446.5

B

ISSN.2095-6681.2015.21.094.02

猜你喜欢

脑膜炎链球菌细菌性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大同地区孕产妇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Vaccination
杭州市儿童猩红热病原学及其相关血链球菌毒力基因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