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2015-10-17赵继周
赵继周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质疑;
合作探究;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7—0061—01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抓纲务本,质疑导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到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吃透新课标,务本就是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是质疑导学。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二、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科学分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些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教学离不开预设,但如果一味地按部就班,连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词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样,如果一味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三、控制讲解时间,还学生主动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占到75%以上,也就是教师讲解时间只能占10—13分钟。它重在通过有效控制教师讲解时间来改变多年来的“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少讲、精讲,把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教师会反复考虑有限的讲解时间怎样安排,哪些内容该讲,哪些内容不该讲,该讲的怎样讲效果更好,提高了讲的质量。学生在大量的自主、合作、交流与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养成自学习惯、摸索学习的方法,发展思维,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由首席、权威角色转换成了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点拨者。
四、课后注重“课堂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而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也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也清楚明白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创设高效课堂。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