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2015-10-17师军明
师军明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学习兴趣;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53—01
信息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1. 开展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开展教师培训,参与多种教育教学培训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除了每学期积极参加教育部门定期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之外,还安排定期在信息技术教师教研组内部进行互相培训。主要通过教研组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培训的内容,并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布置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然后再利用每周固定的一个时间开展内部教师培训,互相促进彼此之间专业技能的共同进步。
另外,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寻求网络资源、网络课堂以及相关书籍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向外收集专业培训信息,在相应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如多媒体创作培训、机器人学习等。多参加一些相关的专业的技能培训,便于在开展教学时不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内容。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能更好地让新的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要经常互相听课,年轻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研讨课,老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示范课,课后组内必须组织进行说课评课、课例分析,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实践了一种“以教学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的教师成长模式。另外,在到外校进行交流学习时,我们会要求他们尽量给我们安排听课的机会,我们将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在组内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在外校或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来我校交流检查时,我们也尽量安排他们进行听课,并且在课后进行评课,帮助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除了人们平常知道的玩游戏、上网聊天,还可以学会搜索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文章,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flash动画和贺卡,了解到更多的新知识,利用电脑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