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迫症”男生的偏执人格

2015-10-15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强迫症中考

马志国

家长:孩子究竟怎么了?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咨询案例。

来访者是一个男孩和他母亲。初步沟通后,我了解到男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尖子生,中考时以班级第一的好成绩,考进一所重点高中实验班。但是男孩进入高中后优势不再,考试名次一再下降,最差的一次考了年级的第500多名。现在的问题是,男孩不想上学了,家长很着急。

看到男孩的母亲非常着急,于是我先和她做了单独沟通。

男孩的母亲告诉我,起初孩子成绩下降,家长怪孩子不努力,批评教育,但是不见效果,孩子的学习状况依然没有好转,考试名次没有上升。家长当然着急,就想和他谈谈。可是家长开口说一句,孩子就能回击十句,结果亲子关系非常紧张,孩子不仅没有找回初中时的优势,且状态更加不好。他提出退出实验班,并说都怪当初进了实验班,让自己失去了优势,弄得课听不进去,作业完成不了,学习大大退步。

更让家长头疼的是,孩子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有理,和家长没说两句就会争辩起来。明明是他的问题,他总认为是父母不对。父母成了他抱怨、抨击的对象,只要一张口就会遭到他的激烈反对。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缄默不语,低头认输。

最近,男孩说他感觉自己患上了强迫症,经常想起初中时一个同学欺负他的事,说中考之前就有过,现在又来了。他抱怨家长不关心他,眼看又该考试了,可是他的强迫症状又来了,所以不想考试,不想上学了。

家长心急如焚,辗转找到我,赶紧预约来访。

男孩:强迫症让我很痛苦

为了解具体情况,我与男孩进行了单独谈话。

男孩见我就说:“请您帮帮我,强迫症让我很痛苦,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别着急,给我详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初一时,我们几个男生在一起开玩笑,一个男生伸手推了我一把,说了句难听话,‘让你显,让你显’。以前,我因为学习好,一直在老师和同学中很受宠,没人敢这样不给我面子。他居然这样对我,我接受不了,想骂他一顿或者干脆揍他一顿,但是他长得高大,能打架,我没敢,忍下了,虽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回家后,我忍不住和妈妈说起此事,妈妈不理解我,只是说‘忍下来就对了’。这件事慢慢过去,我以为自己已经把它忘掉了。

“但是中考之前,我忽然想起此事,还联想起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的事,没完没了地想。中考过后,才算慢慢不怎么想了。我的中考成绩很优异,这让我又有了优越感。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也习惯了比别人优越。没想到,上高中后,第一次考试我的名次才排到100多,最近一次落后到500多,太惨了!就这样,我的状态不好了,又想起和我发生冲突的那个男生。我怕总想这事耽误学习,就和自己斗争,想方设法不去想。可是越这样越想,弄得我非常难受。有时候,我真想去找那个男生,和他说清楚或者干脆和他打一架……”

说到这里,男孩有些激动,一脸怒气,双手握拳,让人感觉到他内心的情绪在涌动。此刻,不是和男孩讨论是非对错的时候,而应该引导他把积压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

于是,我把沙发上的一个抱枕递给男孩,让他想象这就是那个男生,让他尽管出出气。男孩起初不好意思,经过引导,他终于放开自己,抡起双拳猛砸抱枕,把积压已久的怨气、怒气一股脑地宣泄出来。停手后,他喘着粗气,好久心情才平静,眼角却有泪水流了下来。

我发现,男孩确有强迫症状。强迫症状的背后,是某种困扰或压力。也就是说,当人在某方面遇到困扰或压力时,往往会形成某种强迫症状,来暂时逃避现实压力。一般说来,存在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容易出现强迫症状。因为这样的人,以要求严格和追求完美为主要特点,一旦受到强烈刺激或持续压力,就容易导致强迫症状。男孩的情况正是如此,他本身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结果遇到压力时就出现了强迫症状。

面对强迫症状,人们往往想控制它,打压它,不让它出现,最好消灭它。可是,人的心理活动常常是,你越是不想让它出现,它越是要出现,你越是和它斗争,它越是表现强烈。所以,你越是想控制、消灭自己的某些心态或意念,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它反而越是挥之不去。

所以,当人出现强迫症状时,最好顺其自然,不去控制它,不去克服它,不去消灭它,允许它的出现和存在,带着它照常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它一旦没有了阻力,反而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男孩很聪明,当我把意思表达清楚后,他很快明白,表示以后会学着顺其自然。

咨询师:莫非是要挫败我?

应该说我们合作得不错,当我感到初步合作成功,准备结束第一次咨询时,男孩却突然说:“我觉得我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

这句话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定定神,不得不提出疑问:“你不是要我帮你解决强迫症问题吗?怎么又跑到人际关系上了?”

没想到,男孩似乎找到了对手,当即和我辩论起来,坚持说他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把开头提到的强迫症扔到一边,不提了。这样,我原本打算顺利结束的第一次会话卡住了。这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还真的没有遇到过。我内心感到从未有过的挫败感。

沉静片刻,我只好以时间所限,约定下次继续接着讨论。

第二次,男孩自己来访。男孩依然从谈论强迫症开始,经过讨论交流,男孩理解了除顺其自然,还要从化解心理压力着手。应该说合作也还顺利。但是,当要结束咨询会话时,男孩再次将问题引到人际关系的麻烦上,而且表现出强烈的争辩倾向,不肯结束咨询。

可以说,第二次咨询几乎是重复了第一次的咨询。怎么会这样?我很纳闷,莫非男孩来访,就是为了挫败我?这让我忽然意识到,男孩似乎有给咨询师出难题的意思,我想他不会是故意为难我,也不是故意挫败我,他之所以如此,背后一定有他心理上的缘由。

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我虽然有了初步判断,却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为此,我约定第三次咨询请他们全家一同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情况,做出诊断。

诊断:偏执型人格在作怪

男孩一家三口如约来访。首先,我请他们同时做一份问卷,选出与男孩平时表现相符的项目。问卷内容如下:

1. 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 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3. 易产生病态嫉妒。

4. 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他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 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

6. 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 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的客观事实,因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一家三口很快做完了问卷,结果是:父亲选了3项,母亲选了4项,男孩自己给自己选了5项。

这份问卷是用来诊断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依据相关的诊断手册,符合其中3项,就可以确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这个问卷的结果印证了我的判断,男孩的问题根本上是人格问题,主要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在作怪。

所谓偏执型人格,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多发生在男性身上。日常生活中,由于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的作用,这样的人遇事偏激,固执己见,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好嫉妒,好记仇,习惯抱怨指责别人,过多过高要求别人,认为别人存心不良,对挫折失败过于敏感,又常常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别人,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特别重要,拒绝接受批评,不认为自己有错。他们遇到批评容易争辩,常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中,寻找多疑偏见的所谓根据,对他人中性或善意的行为,也会歪曲理解甚至怀有敌意,人际关系不好。

不难看出,男孩对同学的嫉恨,对父母的抱怨,以及对自己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偏激、固执的态度,都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可以说,是男孩的偏执型人格障碍,导致了他所谓人际关系上的麻烦,至于他在咨询过程中似乎要为难我的做法,也是这种人格障碍的表现。不难理解,这样偏激固执的人格特征,正是容易诱发强迫症状的心理背景。

当我说出这样的诊断后,一家三口异口同声地表示认同,男孩自己更为肯定。

男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格障碍呢?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外在因素说,通常这样的人,小时候往往有过爱的缺失,日后生活中往往有过受挫的经历。就内在因素说,这样的人往往自我评价过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

那么,男孩的具体情况怎样呢?

在随后的交流中,男孩的父母坦言,两人曾经离婚,几年后又复婚。离婚时,男孩不到10岁。男孩在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母亲由于对父亲的抱怨,说了很多偏激的话,比如“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世界不可信”之类的话,让男孩感到周围的人都不可信。

很明显,前面谈到的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几个因素在男孩身上几乎都存在。一是父母离异给男孩带来了负面影响,让他从小感受到亲情的缺失。二是后来和同学的冲突,让他感到心理严重受挫,内心缺少安全感,导致防卫过度。三是男孩优异的学习成绩,让他自我评价过高,难以与人友好相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矫正:逐步进行自我调整

鉴于此,我为男孩制订了心理调整策略:在化解强迫症状的同时,逐步矫正人格障碍。关于化解强迫症状的办法,前面已经谈过,一是顺其自然,二是缓解压力。接下来,重点就是帮助男孩逐步矫正偏执型人格障碍了。

男孩可以从多方面着手逐步进行自我调整:

一是心理换位法。看待问题,人们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自我中心倾向就更严重,更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这样的人应该主动破除自我中心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二是暗示调节法。可以这样进行自我暗示:“自己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没人整天与我过不去,我不用总是怀疑别人,我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待我……”这种自我暗示,最好在大脑皮层兴奋度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寝前进行。可以在默念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会更好。

三是化解敌意。经常提醒自己,世上还是好人多,同学、朋友都是好人,都可以信赖,不应该对他们盲目怀疑;否则,自己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是难免的,要学会包容。

四是观念改造法。通过自我分析,改造非理性观念,阻止偏执行为。先列出非理性观念,如:1.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对不起我。2.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等。把这些非理性观念加以改造,除去极端成分,如:1.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对不起我,我应该原谅对方。2.世上还是好人多,我接触的大部分人都是值得信任的。

五是交友训练法。多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就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和怀疑。所以,应该积极主动地交友,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并获得内心的安宁。

我和男孩、男孩父母进行了具体的交流和现场练习。男孩有了初步领悟,表示回去要好好练习,慢慢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其父母也表示,以后他们会努力帮助孩子改变自己。临别时,我表达了对男孩的信赖和支持。

这事急不得,得慢慢来。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矫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当事人的长期努力。因此,我也想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当发现孩子心理上有偏激和固执的倾向时,不要只是认为孩子是在耍性子,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防患于未然。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强迫症中考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两种人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