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声时的共鸣

2015-10-15袁洋

歌剧 2015年8期
关键词:头腔歌唱者音量

袁洋

内容提要:共鸣在发声中是很重要的因素,诸如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腹腔共鸣等诸多的形态都需要以发声者的真情实感作为前提和基础。此外,声音的高低与共鸣腔体的大小也有关联。

关键词:科学发声、胸腹腔共鸣

共鸣是一种物理现象,物理声学原理认为:“物体因振动而发声。当某一物体发生振动时,若其振动频率与其他物体(或其他物体的空间)的固有频率相同或接近,就会使其他物体同时发生振动。”振幅(音量)会达到他可能的最大值。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共振”。

在歌唱发声时,这种共鸣现象同样存在。共鸣的产生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首先是神经冲动引发支配声带的肌肉兴奋收缩,其次是呼出的气流冲击振动闭合的声带即产生原始音响,这种原始音响也称作“基音”。基因是极其细小微弱的,但它能在人体共鸣腔引起共振,产生大量的泛音,使音量得到极大加强。基音在共鸣腔体引起的共振,在声乐上称为“共鸣”。经过共鸣的基音不再是细微的,而是将音色美化、音量扩大。这种具有丰满泛音和集中亮心的声音,有个性、有感情、有魅力、有表现力、有穿透力,所以是最美最好的声音。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说:“共鸣在发声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赋予嗓音的音量和音质,并加强其响亮度。为了发出一个洪亮而亲切的嗓音,依靠共鸣比依靠力量更重要些。共鸣对嗓子音量的贡献比呼吸提供的重要得多,也比声带的大小即发声力量重要得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亲历、亲见、亲身感受到日常生活的复杂丰富性和具体生动性。那么,如何在具有一定的生活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声音的共鸣?作为演员来说,需要在演出前详细学习演唱作品,做到胸有成竹。尤其要对歌词本身的含义深有体会、达到心灵的共鸣,即身有同历、心有同思、情有同感、理有共识。即达到通过文字内容传达我们思想感情的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上台自然没有拘束,能使声带的振动有一定波形和一定频率。只有发声器官完全地松弛,才能得到大量的共鸣。真实是歌唱的生命,有真情实感是产生共鸣、进入科学发声状态的钥匙。在起音前歌唱者应忘掉强制的呼吸操练,进入自然和放松的状态,将感情的作用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样,演员就会在歌唱的过程中达到共鸣的最佳状态。此外,演员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如文学和美术)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饱满的情感世界等都决定着共鸣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歌唱演员在演出中怯场、精神紧张、不太自然。或刻意追求人工的矫饰,或纠结于要取得什么样的名次等,总之如果没有脱离偏狭的实用功利的束缚,没有解开种种现实限制的精神枷锁,都能导致身体肌肉僵硬,声带只能产生无规律、不均衡的振动,发出强制的声音,且不能顺利传播,对共鸣的发生是非常不利的。

共鸣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腹腔共鸣三种形式。

头腔共鸣,即鼻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旁窦等。因为正确的鼻腔共鸣使歌唱者的头部发生振动感,因此声乐传统叫做头腔共鸣。事实上头颅内装脑髓无有空腔体,头颅内脑髓并不起共鸣作用。头腔共鸣的振动感局限在鼻腔及其周围。头腔共鸣使声音明朗嘹亮,结实有力,富有金属性铿锵的色彩。

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它使声音音色宽广浓郁、咬字清晰、热情甜美、字音亲切。因为人们平常习惯于口腔发声,又由于口腔与外界相通,发声时有一部分振动的能量发散出去,并不像鼻旁窦和胸腔那样可以视为一个“盲端”而有声波的多次反射,所以歌唱者口腔共鸣、空气振动的感觉不如头腔共鸣和胸腹腔共鸣明显。这也许是有些声乐专家认为有头声区和胸声区两个声区的原因。

胸腹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肺和腹腔。它使声音深沉宽广、庄严浑厚、坚定有力。起音时,胸腹腔产生共鸣,其运动形态比头腔共鸣、口腔共鸣更为复杂,具体过程如下图:

图一:平静状态下的胸腹腔器官透视图

出现如上四图所示的情况,说明歌唱者已进入科学发声的殿堂。

从声音高低的物理量角度来考量:物体振动的频率(单位:赫兹即周每秒)是一个标量(标量即没有方向性的物理量)。而共鸣腔体位置的高低具有方向性,二者不同;又由于振动是向各个方向进行的,所以声音的高低与共鸣腔体位置的高低并无太大的必然联系。之所以说鼻腔共鸣为高音共鸣作用,胸腔共鸣为低音共鸣作用,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共鸣腔体的大小所致。进而可以得出结论:歌唱嗓音在正确发声时是没有声区的,根据自然规律,嗓音的整个音域是只由一个声区造就的。

猜你喜欢

头腔歌唱者音量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测测你的“音量值”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头腔共鸣在声乐演唱技能中的意义探讨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声乐教学之歌唱着力支点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
细火慢炖增加音量调节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