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言语认同的心理激励策略

2015-10-14邓瑞琴

科教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

邓瑞琴

摘要 言语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有力的言语支撑体系和话语保障。心理激励是促进言语认同的有效手段,正确把握和处理言语认同与心理激励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构建言语认同机制、塑造群众心理认同、尊重大众主体地位三方面作为心理激励的基本策略来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心理激励策略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理解言语与心理的关系和注意把握言语的表达艺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言语认同 心理激励 策略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74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Strategy of Speech Recognition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DENG Ruiqin

(Guangxi Electr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Speech recognition is a powerful speech support system and discourse security in the course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is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speech recognition, correctly grasp and deal with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recognition and mental stimulation, from building speech recognition mechanism, shapi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identity, respec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public as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f basic strategy to explore the way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process of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sychological incentive strateg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verbal and psycho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pay attention to grasp the language of artistic expression.

Key words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speech recognition;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strategy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取得大众的言语认同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以言语为传播媒介的接受和认同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普遍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言语,作为人们交流的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工具,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表达途径。“言语交际是人们以语言符号为手段所进行的一种社会性的互动行为,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方式”。①

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Lasswell)在其1984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所提出的“5W”模式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以言语为传播媒介的接受与认同过程。

图1②

图1中的五个要素的首字母都是“W”,是传播学中著名的“5W”模式。其中分别相对应的是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5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符合这一传播模式。早期的传播过程主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来进行的,他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语言、文字、报刊的形式,传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作为当时最具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及时扑捉和吸收了这一理论,使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取得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惊人效果。③在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主要是以言语为第一传播媒介的,它是当时最为便捷、覆盖面最宽广的传播媒介。言语作为当时的主要传播方式适应了当时普通百姓识字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满足了人们当时对于理论的需求。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论述更能为大众接受和认同。因为他们所讲的一些话,更为通俗易懂。毛泽东用“实事求是”简练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邓小平用“摸着石头过河”形象地表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江泽民在邓小平提出“小康”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党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概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胡锦涛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相结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这些言语都把学理的东西通俗化,有利于人们理解、接受、认同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总是通过相应的言语体系来支撑、表现和传播,进而在传播的过程中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这种支撑的言语认同机制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有影响力的技术保障。由此可见,积极有效的言语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1.2 非言语信息的心理激励是提高接受和认同过程的有效手段

非言语信息是指不以言语符号,而是以人的动作等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人的表情、动作、心理、衣着、图像、标志等等,都属于非言语信息符号。在人类使用言语信息符号之前,就已经使用非言语信息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言语虽然是传播的基础,但是许多深层的心理和微妙的情感,是难用言语符号来表达的,而只能借助非言语信息符号,提供一种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传播效果。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等都是非言语符号信息在起作用的效果。言语信息的传递只经过一个通道,而非言语信息的传播则是多途径的。受众对信息的传播的选择过程同时也是通过一系列选择的心理反应过程,是受众的选择性心理活动现象,包括受众对所接触的各种信息和传播方式的心理倾向和心理效应,主要表现为受众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成为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和内在操作机制。⑤重视对受众的心理特征分析,能增强传播效果。人们每天都与周围的事物和对象打交道,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总会表露出一定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热情或冷淡、满意或不满意、赞赏或鄙视等等,这都是人们客观存在的心理活动。恩格斯将人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⑥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和动机不一样,所以在对接受信息的传播时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主观性因素,对所传达的信息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控制,注意把握大众心理的可接受度。个人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理解能力都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程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差异。要使马克思主义符合大众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接受兴趣,就要科学表述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内容,多方探寻实现的方式方法。积极有效的心理激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积极有效的心理激励能起到补充、强化言语认同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一个同学的发言得到了同学的肯定、老师的表扬,那么这个同学就会无形中得到一种心理激励,肯定自己的言语行为,下次课堂发言的时候他就会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其中去。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更能为人们所感受、接受、认同。通过自身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的调适,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往往会更加深刻、更加理性。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在现实生活中展开的,需要在现实世界里构筑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不断提高传播信息被受众接受和认同的程度,争取最佳的传播效果。

2 用于提高言语认同的具体心理激励策略

2.1 构建言语认同机制,提供话语保障

构建言语认同机制,就是要培育培养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体系的产生认同,进而接纳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情感,最终外化为行为。由此笔者认为言语认同机制是由言语主体、言语客体、言说方式、言语效果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的结构与过程相结合的过程。构建完善的言语认同机制能有效地提高言语行为的信度和效度,使受众对象能接受相关的传播信息,为进行有效的心理激励创造前提和条件,心理激励是强化和巩固言语认同的强大助推器。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心理激励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强化正确的观念和行为,纠正错误言行。

2.2 塑造群众心理认同,打造心理基础

心理认同是个体对群体目标的认同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发自内心的心理认同能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同时也会成为实现客观目标的内在驱动力。积极的心理认同可以产生凝集整合、精神支撑、价值导向的作用。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如果缺乏对主流价值观、共同理想的认同,容易造成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社会道德风气败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根基,整个社会就如同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社会成员对其社会主要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感越强,这个社会的凝聚力、吸引力就越强。

2.3 尊重大众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大众”是心理认同的载体,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综合的范畴。“大众”这一主体结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的主体,而是由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阶层所组成的。我国台湾学者李政茂认为有效传播至少需要具备五个特征:开放性;拟情作用;支持性;积极性;平等。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尊重大众主体地位,实际上是强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语境。大众主体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推进心理认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特征,尊重大众的主体地位,为建立平等的对话语境提供有效保障。

3 结语

重视研究心理系统在马克思主义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多方探寻心理激励的方式方法及实施策略,此外,还需要加强和研究心理激励由谁来实施?实践效果的怎么样?等几方面的认识程度,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言语—心理认同机制,这是今后仍将继续的推进重要课题。

注释

① 孙维张,吕明呈.社会交际语言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29.

② 路春艳,张洪忠编著.大众化传播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

④ 王萍霞.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J].前沿,2010(11).

⑤ 金鸣娟.人类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80.

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在哪里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