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14苟晓茹

科教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应用

苟晓茹

摘要 传统的精读课讲解注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结构分析,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失去完整性,忽视了语篇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作者以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大一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语篇分析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SPSS软件对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表明语篇分析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同时,笔者还从课堂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文章结构分析及写作风格鉴赏等方面,谈论了语篇分析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英语精读课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39

Applic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Teaching

GOU Xiaor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5)

Abstract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mainly focuses on the explaination of words and analysis of sentence structures so that the students fail to hav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text and their reading ability on the textual level is not developed effectively. The author chose 2013-year English majors in two classes as the subject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SPSS is us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d the data in the pretest and the post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Meanwhile, the author offers some specific mea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rom such aspects as lead-in, learning of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 analysis of text structure and the writing style.

Key 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引言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许多外语院校的主干课程。但传统的精读教学仍把重点放在词和句子上,花费大量时间去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及其语法现象。把语篇分析引入到精读课教学当中,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通过语篇分析,学生不仅知道语篇表达的意义,而且知道语篇如何表达这种意义,同时还要知道语篇为什么表达这种意义。(黄国文,2001)这样能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树立语篇整体观念,使学生能全面把握文章的总体脉络。

国内有不少学者尝试过把语篇分析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程路(2006)在《语篇分析与语篇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了利用中英文化差异突出语篇文化的渗透的重要性;顾晓禹(2005)在《语篇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一文中,就语篇分析理论与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作了深入的分析,解释说明了如何让语篇分析理论更好地应用于语言教学;郭欣宇(2010)在《语篇分析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从文章体裁、文化背景、写作风格及语言形式四个方面分析语篇,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这些研究多是从理论层面上探讨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缺乏实证性的研究,充其量只是以某一篇文章为例介绍了如何将语篇分析应用于英语教学,未进行深入研究,缺乏课堂教学尝试,无法评判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本文以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大一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语篇分析法是否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语篇分析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1 语篇分析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1.1 实验方法

本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专业131111201和131111202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两班分别有40名学生,都由笔者进行授课,每周6学时,选用相同的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1册。其中131111201班为对照班,把语篇分析运用于该班的精读课教学中,131111202班为实验班,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其授课。实验历时一个学期,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两个班进行一次测验并收集数据,然后采用SPSS 11.5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1.2 实验过程

本研究所选取的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1册中共有16个单元,其中故事和非故事体的比例大致七三开。根据教学大纲,从中选取了8个单元作为一学期的授课任务。笔者在给实验班授课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即要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清除课文中的语言障碍,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试图回答课后“preview”部分的问题,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尝试把语篇分析应用于精读课教学中。

首先,进行新内容导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除此之外,学生理解与深层文化有关的语言现象,可以使他们对文化差异变得更为敏感,也能帮助他们更为灵活地处理这些文化差异。(郭,2010)笔者在讲授这8篇文章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导入方法,有重点有选择性的介绍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Unit 10 Mandelas Garden进行导入时,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AB两组,向A组展示一些重要人物(包括曼德拉)的图片,并要求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此人的贡献和成就,B组的学生进行猜测,继而两组再进行交换,最终引出文章的主人公曼德拉,介绍他的生平、主要成就、人格魅力及他与温妮的婚姻,借助这些背景信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中曼德拉在监狱里开辟菜园时从中所得到的一些感悟,才能深刻领会到曼德拉所传递的一种正能量。

其次,分析语篇结构和写作风格。语篇结构的表现形式随体裁的不同而不同。笔者所讲授的这8篇文章以故事体居多。传统的教学注重词汇和语法,完整的故事情节必然会被打断,学生只是对单个的词句有较深刻的理解,但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教学中采取语篇分析法,就是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及线索着手,展开对故事内容的解析,这样可以启发和诱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此外,学生对作品的内涵和写作风格的赏析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刘,1998)这8篇文章中,其中Unit 1, 4, 5, 8, 9, 11均是故事,在讲授这几篇文章时,笔者都通过提出“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这6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使他们对文章有清晰的了解。Unit 1是讲述孩子第一天上学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故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学路上、在学校和放学后。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主人公在文中都没有具体给出名字,这更凸显了它的象征意义,其实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象征人生的童年、成年和老年。作者用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轮回映射出人生的历程。

再次,通过语境学习词汇。把语篇分析应用于精读课教学并不是要完全忽略对字词句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对词汇的讲解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中在讲解课文之前就详细地讲解词汇,而是依托上下文的语境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词。首先根据新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来确定它的词性,然后根据句意来推测这个单词的意思,再根据构词法或联想等方式记忆相关的一系列单词。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的意思,而且学生借助语境知道如何使用这个单词,对其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提升。

最后,进行拓展性练习。笔者根据所讲授文章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例如,Unit 4,Unit 5和Unit 9这三篇文章故事性很强,笔者要求学生学完之后能够自己复述故事,或在全班进行故事串讲,并鼓励学生把故事编排成话剧表演出来。Unit 8一文的话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话可说,笔者授课完后给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Unit 10一文学完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人物专访报道曼德拉的事迹,或者让学生讨论曼德拉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是什么?总之,这些拓展性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内化,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切实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笔者对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测试成绩用SPSS11.5统计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检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班的前测平均成绩是56.3250分,实验班的前测平均成绩是55.0500分,二者相差1.2750分,说明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相当。表1中的后测成绩显示对照班为57.2500分,实验班为62.3750分,可见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二者相差5.1250分。但是要判定这两个班的前后测成绩在统计学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还需要进行独立样本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Levine齐性方差检验表明两个变量显著性概率(Sig.)分别为0.960和0.707,都大于0.05,这说明在两个变量上两组的方差是相等的,那就要进一步查看“Equal variances assumed”一行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由于对照班的前测平均成绩高于实验班,所以t值和Mean Difference都为正值。但在后测成绩中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低于实验班的成绩,故t值和Mean Difference都为负值。Sig.(2-tailed)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中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在前测成绩为0.607,大于0.05,这表明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在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两个变量的平均值差值95%置信区间均含有0,也表明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前测成绩中平均值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在后测成绩中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40,小于0.05,说明这两个班英语水平在后测成绩中有显著性差异。此外,两个变量的平均值差值95%置信区间均不含有0,也说明两个班的平均值在后测成绩中差异显著。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实验班的成绩提高很明显,两个班在后测成绩中的显著性差异充分表明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语篇分析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把语篇分析应用于精读课教学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把握语篇。通过实验,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阅读习惯在慢慢改变,他们逐渐明白了在精读课上并不单单是学习几个生词和短语,复习高中学过的语法点,而要在字里行间和文字背后看到作者的别意、真意和深意,要透过作者的幽默、讽刺等文字手段体会其表达的深层情感,由浅入深,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时也尝试着通过题目去猜测文章的内容,然后再去阅读。对于故事性强的文章,读完一遍后学生们也尝试着询问自己5个“W”问题来了解故事的大意,逐渐习惯了自上而下、从语篇入手的阅读模式。

笔者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的导入来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想表达的欲望,帮助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文化背景知识并做口头汇报,笔者发现学生多数都是从网上下载一些中英文资料,照其朗读。因为英文资料中存在大量的生词和书面表达,大多数学生都听不懂,主要就是听听一些中文的解释,在布置任务时笔者的要求还有待明确。但借助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此外,笔者发现学生通过语境来学习词汇,对词汇的掌握更加牢固,不仅仅记住单词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准确使用这个单词。不拘一格的拓展性练习更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内化,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结论

实践证明,把语篇分析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清语篇构建的框架,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促使学生变被动、消极的学习过程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但笔者也发现语篇分析在精读课应用中存在一些限制因素。首先,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语言基本功要扎实,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深入研究,而且要丰富自身在文体、修辞、语言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缺乏相应的评价系统。因为精读课的考试仍然侧重对词汇和语法的考查,对语篇分析能力的考查涉及甚少。这样学生对语篇分析能力的积极性不易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考试题型上应适当侧重对语篇分析的考查,尤其是在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上要侧重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3年度西安翻译学院科研项目“语篇分析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B05)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2] 程路.语篇分析与语篇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

[3] 顾晓禹.语篇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4).

[4] 郭欣宇.语篇分析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5).

[5] Halliday, M. A. K.&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1976.

[6] 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 刘春燕.语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广州师院学报,1998(3).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应用
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