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宣泄的安全阀机制

2015-10-14张益民高扬

学理论·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网络

张益民 高扬

摘 要:社会安全阀是用来表示社会冲突的正功能的概念,具有宣泄敌对情绪、维持群体稳定的功能。网络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大学生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提供了平台,网络宣泄是一种社会安全阀途径。以网络为媒介的安全阀机制存在一定弊端,要完善网络安全阀机制,科学引导大学生的网络宣泄。

关键词:安全阀机制;网络;情绪宣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059-02

社会安全阀机制认为妨碍社会结构稳定的因素是分裂性社会冲突,而非敌对情绪。敌对情绪不等同于分裂性社会冲突,因为前者是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途径进行宣泄的。网络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网络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情绪宣泄渠道,是一种安全阀机制。

一、分析情绪宣泄的新视角——安全阀机制

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安全阀概念——安全阀机制是内部冲突功能的体现,是一种为敌意情绪提供替代物的机制,“在环境的压力下,通过宣泄敌对情绪防止群体的解散”,从而避免了大量直接冲突的发生。安全阀机制亦称社会安全阀制度。那些不涉及基本价值和原则的冲突,只要经过安全阀机制合理的疏泄与引导,有助于群体的凝聚力、持久的稳定性。当社会群体或个体因利益诉求不同而可能引发冲突之时,安全阀机制能够提供一种使情绪得以舒缓下来的通道,群体成员可借此舒缓对彼此的敌对情绪,进而减小社会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破坏性,维护社会结构的稳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安全阀机制区分了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追求受挫目标的冲突为现实性冲突,冲突的目的是为了争得某种结果,冲突是作为手段出现的,如果有更有效的争得结果的手段,冲突就会被替代,冲突就不会出现。非现实冲突不是为了得到某种特定的结果,而是“内在的满足感、快乐感和释放”,冲突本身就是结果,只有出现冲突才能防止群体解散或者个体压抑,为了宣泄紧张情绪,冲突的对象可能改变,被其他的冲突对象替代。在现实性冲突中,被替代的是冲突,而在非现实性冲突中,被替代的是对象。在现实性冲突中追求的是结果,在非现实性冲突中追求的是冲突本身。社会系统如果设置了非现实性冲突的弹性机制,那么紧张情绪就可以随时宣泄出来,减少对现实性结果的需求,系统损失的只是“面子”,而得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结果。安全阀制度就是弹性结构社会中设置的预警器。

安全阀机制关注冲突发生以后的结果,即关心冲突的功能,社会安全阀机制具有宣泄、整合与创新等正功能。第一,安全阀机制可以通过直接宣泄、寻找替代对象等渠道帮助个体或群体缓解敌对情绪、减轻压力,同时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不满情绪表达出来,安全阀机制能起到预警防范的作用。第二,对个体、群体、社会起到整合功能,增强群体的生存能力,使群体更具有凝聚力、稳定性。第三,社会冲突会根据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产生新的平衡,可能引发社会变革、激励创新,使得社会制度更符合实际状况、更有活力。

二、网络安全阀机制的功能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

为了解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做了抽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60份,男性比例为43.48%(200人),女性所占比例为56.52%(260人)。

1.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一部分

从使用网络的年级分布看,年级与使用网络情况成正比。大学一年级学生所占比例为6.52%(30人),二年级为15.22%(70人),三年级与四年级所占比例较大一些,分别为36.96%(170人)与41.3%(190人)。大一学生刚脱离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还比较自律,且拥有个人电脑的比较少,多忙于丰富的社团活动,网络生活并不是很普遍;大三大四的学生基本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同时对电脑的依赖也多了起来,比如写论文、网上选课等,且这时候基本减少了社团活动,有更多的时间上网。上网的地点大部分在宿舍,占到84.78%(390人),少部分在网吧或学校的机房和电子阅览室。选择网吧的大多是男生,且上网内容多以玩网络游戏为主。在上网时长方面,一天内上网1小时以内的仅占4.35%(20人),1~3小时的占45.65%(210人),3~5小时的占34.76%(160人),5小时以上的占15.22%(70人),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大学生的网龄都在3年以上,比例占到82.61%(380人)。网络使用已经普遍化,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一部分。

2.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查阅信息、交流情感

在网络上与网友交换意见、交流感情是大学生使用网络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大约超过90%(414人)的学生主要网聊工具是腾讯QQ,QQ作为国内较为流行的免费即时通讯软件,得到大多数崇尚自由与个性的“90后”大学生的青睐。63.04%(290人)的学生上网经常和同学、亲人朋友聊天,并且学生网聊的经常性话题是交流学习和日常生活以及思想感情。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大多为查资料、浏览新闻资讯、交友聊天和休闲娱乐。

3.网络成为大学生缓解情绪、减轻压力的宣泄途径

网络依赖程度方面,23.91%(110人)的学生对网络非常依赖,63.04%(290人)的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在网络宣泄认知方面,52.17%(240人)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可以消除现实生活中的不良情绪,36.96%(170人)的学生认为上网是为了缓解学习、生活压力。网络是大学生用来宣泄现实生活不良情绪和交流真实思想感情的工具和机制。

(二)网络的社会安全阀功能分析

安全阀机制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网络。网络以其匿名性作为它充当安全阀的重要特质,网络提供匿名的保护作用,让网民可以在其保护下宣泄对现实的不满,而不必惧怕对宣泄人的打击报复,可以说网络就是一个安全阀机制。而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网络安全阀机制应用更为明显。

1.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平台

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中国现阶段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改革的深水区,社会矛盾、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问题一旦在微博等网络途径上曝光就会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不断继续变革,对大学生适应社会提出了更多要求,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容易出现各种焦虑的心理问题,网络就成了大学生进行情绪宣泄的平台。

2.网络成为大学生进行意愿表达的媒介

随着网络的普遍应用,大学生已习惯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与意见表达。网络出现各种能够吸引眼球且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譬如“钓鱼岛事件”“韩寒PK方舟子”“MH370马航失踪”等,这些事件引起了大学生的广泛讨论与交流,在不断关注热点问题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过程中,大学生进行个人意愿的表达与议论。这样,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内,大学生亲身参与到网络信息的传播与讨论中去,从而使得以网络为媒介争取话语权的表达意识形成,反过来亦促进了网络安全阀机制的运行。

3.网络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渠道

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尽管大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兼职的机会体验社会,但大部分时间仍然在校内,无法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了解。网络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深入了解社会,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在网络上进行沟通交流,改变了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孤陋寡闻境况,紧跟社会进步的步伐,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工作打下了基础。网络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渠道。

三、网络安全阀机制的缺陷

在褒扬网络安全阀机制功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实质为“替罪羊机制”,且现在网络安全阀机制尚未健全,在网络宣泄中也存在大量不良影响。网络安全阀机制有一定的缺陷。

(一)解决冲突的不彻底性

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的使用会导致行动目标的替代,即其仅仅要求释放敌对情绪、缓和冲突,而并不是将目标放在解决问题上,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可能扩大、深化,得不到根治性解决。也就是说,网络安全阀机制可以引导情绪宣泄,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社会冲突。

(二)解决冲突的暂时性

网络安全阀机制可以帮助群体、个体宣泄积累的负面紧张情绪,从而使冲突得以平息,但可能造成情绪宣泄后问题却尚未解决的尴尬局面。安全阀机制将敌对情绪远离本源冲突目标,用其他目标和手段来排泄敌对情绪,从本质上来说安全阀机制只是一种“替罪羊机制”。安全阀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表面的环境氛围,暂时性地宣泄敌对情绪,而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网络安全阀就是一种上述的情绪宣泄渠道。

(三)安全阀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安全阀机制通过提供敌对情绪的替代目标,使敌意不再指向最初的目标,但是“在对替代目标进行攻击时,尽管可以通过沟通引开攻击的通道而使原初的关系得到保护,但一场新的替代目标的冲突将会发生。”由此可见,这种替代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个体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宣泄情绪,但是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匿名性以及网络文明监管力度不够会造成网络言论不负责任,出现谩骂、人身攻击、造谣等负面影响。同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会跟着“起哄”,肆意转发不正确、可能引发破坏性事件的新闻,从而动摇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小结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感受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力与渗透力还在不断增强。利益受损者可以用网络来宣泄不满情绪,网络起到一定程度的化解情绪、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是安全阀机制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网络安全阀机制也有其弊端,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存在不彻底性、暂时性以及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安全阀机制、网络监督尚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去探索并完善网络宣泄的社会安全阀机制模式,并在实践中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吴丽,刘明.从社会安全阀的视角看高校BBS[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41-142.

[3]周长城,唐勃.社会安全阀运行与和谐社会构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145-149.

[4]刘博.现实生活折射与民众意愿表达[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6):54-59.

[5]林俊荣.博客的社会安全阀功能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60-62.

[6]徐玮.论科塞功能冲突论及其安全阀理论在我国的应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4):67-69.

猜你喜欢

网络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系统网络探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探讨—以故宫为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