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导入对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015-10-14赵妍
赵妍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种现状下,对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多。文化因素是当前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因素,而当前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因素研究比较滞后,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将重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中,没有重视文化因素导入。简单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大学生英语课教学中文化导入现状,重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措施,希望能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导入;英语教学;导入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150-02
大学英语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包括文化、交际以及修辞等基本技能,不少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因为枯燥和单调失去兴趣,影响后期学习,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帮助学生打造牢固的基础。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想学习好英语,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的了解也是必不可缺的。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对知识背后的文化现象比较感兴趣,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精读课程的文化导入还存在一定的割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分析英语本科生基础阶段英语课程文化导入措施。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涵盖面比较广,文化因素的概念没有具体的界定,一般认为文化因素至少需要包括思维文化、行为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决定了语言离不开文化。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 Sapir 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一方面,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曾指出“采取只知其语言不知其文化的教学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产生障碍”。可见语言教学其实就是文化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受传统语法教学的影响而忽视了文化的导入,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教学应当抓好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文化背景信息的介绍,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文化知识的缺乏会给学生带来窘迫。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相关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然而,文化知识的不完善、对英语社会文化背景不够了解,导致当下很多大学生缺乏系统化的英语知识体系,在交际中出现了很多文化错误,这些文化方面的错误很容易引起对方情绪上的不愉快,影响交际的氛围。除此之外,文化的导入还能够对语言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的核心在于其内容,如果缺少牢固的文化内容支持,那么就会使语言显得苍白无力,导致学生出现疲惫感,学习积极性被大大降低。例如,在《中国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的文章当中有这样一句话:“We gave away more candy this Halloween”大部分学生听到这句话时将“Halloween”理解成了“好莱坞”的意思,因此对句子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实际上,此句中的“Halloween”指的是西方的一个传统节日——万圣节,在节日当天孩子们都会穿上各种奇装异服,提着南瓜灯去每家每户要糖,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个单词的含义和背后蕴含的文化习俗,才能对句子的意思进行准确把握。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现状
大学本科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选择,但是也需要看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情况不尽如人意,当前英语精读课程文化导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精读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来进行分析,包括当今社会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语言、心理学以及科技,很多内容都涉及文化因素,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材重点关注阅读、词汇以及翻译等训练,很少体现文化因素,精读课文中的注释过于简短,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缺乏文化背景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现采用的教材无法满足文化因素导入的需求,先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要求学生能够提高实践能力,但是没有具体的调节词汇量等的要求,没有高度重视语言课中文化渗透因素。
第二,受到传统语法的影响,精读教学中广泛采用翻译教学法,重视语法、词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句子、课文翻译意译来进行灌输式教授,通过解释词义、单词等来实现词汇教学,重视语言的准确性,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当下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选用了很多英语当中常用的语体、文体,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出自报纸、杂志或者是一些英美作者笔下,涉及的题材十分丰富、体裁复杂多样,同时具有很大的时间、空间、文化上的跨度,其中的西方文化色彩浓厚,只有在充分了解了相关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三,从当前使用教材来分析,当前大学英语精读教材有很多种,虽然能够帮助锻炼学生的基本语言,但是在文化导入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是语法和结构,一些文章并不能充分反映西方国家的真实生活,学生很少有机会在相应的语境中运用语言。
第四,教师的文化意识有待强化。目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还比较欠缺,这主要是由于繁重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师缺少时间、精力等去进行相关文化学习,同时相关的进修机会比较少,使得教师的文化视野相对较小。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对于跨文化交际当中母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缺少对比,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给大学英语教学当中的文化导入环节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措施
(一)文化导入原则
第一,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文化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在分析学生原有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分析文章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循序渐进,逐渐向学生讲述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在文化导入中需要保证能够形成和谐有机的整体。如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Pearl S Buck的故事中,以圣诞作为叙事背景,讲述家人表达爱的特殊方式,让读者备受感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分析耶稣的诞生,至呈现礼物的传说背景。
第二,在导入文化中需要遵循适度性原则,也就是需要教学技能的培养,若是在文化导入中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必然会影响主次规律,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把握好尺度。如在A Clearing in the Sky文本中讲述一个老人不顾医生的阻拦在布满荆棘的高山之巅种植蔬菜,在分析文本思想中,老人的性格可以从与其儿子的谈话中看出,从谈话中可以看出这位老人信仰上帝,想要得到救赎需要成为上帝的选民。在讲解中若是不预先导入文化,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第三,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导入文化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在精读课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增加对象国文化的导入,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西方国家相关风俗传统、思维习惯等文化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的关系,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文化导入机会
第一,在英语文本中含有很多的词汇,这些词汇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family” “breakfast” “Halloween”等,在精读课文中“A 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中,讲述了耶稣诞生的背景,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被世俗之人称之为圣,因此耶稣的诞生就称之为圣诞,单词“Christmas”的创造与耶稣的诞生息息相关,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时间的安排适当导入基督文化,在营造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的同时,也使得教学更加自然。
第二,在精读课文中导入文化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如在学习Ambrose Bierce创建小说中,其中一篇以美国内战作为创作背景,当时主人公Carter Druse参加联邦军队,而其父亲则在南方联盟中,分别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两人在战场相遇,主人公的战友在山涧游戏,其父亲是哨兵,主人公的战友暴露在他的父亲面前,一旦被泄露出去,主人公所在军队就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保证军队的安全,主人公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军队,这是中西方文化中比较契合的部分,在教学中引入这方面的历史信息,能够为文本的主体意义添加色彩,更容易理解。
第三,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也可以导入文化,这主要是为精读课文的学习而服务,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如在Alexander and Diogenes一文中主要藐视犬儒主义,在文本的叙事中充分呈现这种哲学思想。犬儒主义属于哲学观点,在理解上和思维上都比较艰涩难懂,想要单纯向学生讲解这种哲学思想,显然具有较大的困难。在练习的安排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这种哲学观点,在评价学生的问题中,可以向学生导入更多哲学思想,完整文化的渗透。
第四,精读课文中很多人名、地名等包含丰富的文化背景,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如在football课文教学中,文章内容主要讲述足球的起源和发展,但是课文中涵盖了众多历史人物,如玛丽女王、克伦威尔等,这些人物背后本身隐藏着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扎姆斯国王愿意看乡间野趣足球,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足球已经被英国上流社会所认可。维多利亚女王则代表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时代,她的价值观深刻影响了英国近代社会,这些历史故事的串联能够为课文添加丰富的人文意义和趣味性。
第五,通过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及习语典故进行文化导入,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体现得也最为突出。习语和典故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它们多由形象生动的故事、传说、轶文或史实浓缩而成,短小精悍、凝练隽永、内涵丰富。精读教学中如能对此词汇、短语等文化内涵做一充分展示,则不仅能提高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甚至还能对整个文章的把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六,在精读课文中很多环境以及人的行为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如在一篇课文中描述了五岁的小孩子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爷爷。在我国孙子在5岁时才见到自己的爷爷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而在西方国家则是强调核心家庭,成年孩子不能与父母同住,因此祖孙见面非常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这个背景,分析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学习。
(三)文化导入方法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光有语言能力是无法很好地解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遇到的种种问题,更避免不了在语言交流中所表现出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所犯的“文化错误”。所以为了实现成功交际在精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了适当增加文化教学,为了增强学生正确判断交际场合、交际能力,进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课堂嵌入。教师对照教授内容嵌入西方文化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在开课后十分钟内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与课题相关的中西方文化,尤其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文化差异。例如在学习文化礼仪的课文时,组织学生以文化差异点为单位,对比中国和英语本族人行为举止上的差异,饮食习惯的异同。通过这种练习,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避免因缺乏礼仪知识而导致交际失败。
第二,输入诠释。教师依据教授内容对有关的文化知识加以详尽诠释。教师既要讲解语言知识更要诠释文化现象。如在学习“水中人”一课时既要讲解飞机失事词汇,也要讲解英雄主义的文化知识,更要讲解美国华盛顿的历史知识。
第三,比较教育。教师与学生通过对比文化的差异从而完善文化导入。如对比以英语为母语,以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人和中国人对称赞的不同反应;对比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大学英语本科生基础阶段精读课程文化导入措施。在历史发展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若是不分析语言产生的背景文化,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基本技能和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旭春.论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内涵、问题与建议[J]. 文教资料,2014(8):192-194.
[2]太文慧,高在学.论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课中的文化导入[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72-273.
[3]罗毅. 英语《精读》课程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