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设计误区及注意事项

2015-09-30朱张虎

关键词:活动课教材活动

朱张虎

现行多个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排,都以课标为依据,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大量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所呈现,从而在课程资源和教材意图上引导师生共度单元主题实践的课程生活。

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审思

用“单元主题”的结构凸显教材的生活逻辑,这基本上是现行九大版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排的基本做法,突出“单元主题”确实能够逐步拓展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课程生活”,但难免会形成教材知识的“碎片化”和“断层”现象,更容易形成学科能力培养缺失的局面。实施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弥补这三个方面的不足,但从着眼实际和展望课程两个层面看待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其发展必须经过以下双重审思。

(一)在德育语境中审思“实践”和“实践活动”

着眼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际,之所以有弱化教材意图和课标规定的现象,最突出的矛盾是德育语境下“实践”和“实践活动”被误读。德育语境中的“实践”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更应当是“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果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只停留在“理论联系实际”层面,就会陷入想象、虚拟、模仿甚至是“可能被实践”的境地,不能表明“理论联系实际且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

(二)在课程体系中审思“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还要对学科现有的“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概念进行反思:一是反思“实践能力”是否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支撑性学科能力。课标中的表述比较模糊,主要集中在课程性质(注重实践性)的层面,如果不止这一个能力,建议还要增加其他能力的培养途径。二是对德育语境中“实践”和“实践能力”要进行反思。“实践”的内涵指向具体的行动,而“实践能力”更多指向具备具体行动的能力。虽然初中生的“实践能力”通常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获得,但二者侧重点大相径庭。

二、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设计误区及其优化

无数实践证明,“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果被忽视、被误读,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也会因此而偏离教材意图和课标理念。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笔者想以自己亲历的两个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为例。

案例1

这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先前的设计是“在地图上旅行”,其主要想法是让学生通过在地图上观察、思考,明确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甚至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看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从而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但仔细品味这一活动,冠以“在地图上旅行”的单元主题活动设计虽然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但更多的是学生观赏与想象,缺乏必要的动手实践和亲历体验,不能指导学生逐步拓展生活,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地图上旅行”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无论如何优化实施,都不能改变只是调用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本质。

而重新设计成“寻找你身边的中华文化”将整个活动具体为“寻找”“探寻”“了解”三个步骤,易于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并且在不断品读、寻找、研究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寻找到文化融合之路,从而对多样世界文化和文化融合产生更多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实践能力。

从实践性上看,“寻找身边的中华文化”作为实践活动在各地都可以开展,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参与该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在家乡历史的视野中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学生在了解该地域文化现状的过程中,如果当地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就会产生发展当地文化的紧迫感,从而伴随有文化主体人的自觉行动。

案例2

实际上,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任务和问题应当具有挑战性,不能仅仅停留在“表演”“想象”的层面,应当务实而科学。在“我来做外交部发言人”的活动设计中,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所体验的“外交部发言人”的相关经验只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的片面感知,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对“外交部发言人”的心理、工作状态和职位解读等只停留在想象和模仿的境地,这种想象和模仿一旦通过错误的实践活动表达出来,不仅会造成学生对“外交部发言人”工作的严肃性、严谨性的误读,更会造成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不可磨灭的认识盲点”。

但这一实践活动改为“我为外交部发言人调研”,并将活动细化为“调查”“撰写”“模拟”“诉求”四个层面的子活动,既符合单元主题,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活动过程来看,在撰写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寻求合法途径表达观点和诉求,能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参与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是运用学科知识、提升学科能力的表现,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指向未来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序普及,为学生未来生活和社会和谐奠基。

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若干注意事项

反思当下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教学,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事项。

(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不是可有可无的

从现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文化看,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独特的教育观念和独到的课程理解,更是整个教材体系中深刻的文化标志;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体系看,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教材的重要内容,更是教材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实施看,认真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搭建了知识学习和社会学习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达成学科核心知识的目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实施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利于学生形成学科素养,而且不是可有可无的。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参与政治生活》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公民生活与建议”。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有重点的调查,更需要对这些文化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在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清晰地感受建议权和监督权,更会体会参与政治生活的不易。这个活动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并提升融入政治生活的品质。endprint

(二)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师包办和学生假作

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能力形成的前期需要教师在创造性理解教材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逐步涵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种涵养方式和手段逐步形成的过程并不能代表教师的包办,而需要教师在通过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逐步将实践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性质和要求都需要学生真做,而不是通过数据的编造和想象完成虚假的结果。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主题实践活动是“制作青春箴言”。对这一活动,如果我们从要求本身出发,“青春箴言”既可以是学生个人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完成的,更可以是全班集体完成的;既可以低质地从网络中复制、粘贴,也可以进行高品质的、个性化的青春文化宣传。但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自觉,深刻认识到个人的青春箴言只需要学生个人通过搜集即可;而交往的剧场、成长的舞台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则需要通过学生小组协作完成。

(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是“实践在前,学习在后”

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和知识教学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虽有先后之别,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人文性特征,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也可以是“实践在前,学习在后”的。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要求开展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国情资料搜集”,倡导让学生通过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不足两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其对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前开展了这个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就会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比较理性的理解,这对接下来的知识教学是极为有利的。

(四)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教学通常会经历“教师宣讲—学生活动—学生汇报”的教学流程。教师宣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主题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让学生在活动前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活动的目的是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学生汇报既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反思,更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但“教师宣讲—学生活动—学生汇报”的这种形式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有具体的变化:有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对汇报的形式进行独特的解读;有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将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融入单元的知识教学之中;还有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对实践活动追加过程管理和后期监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教学时,教材设置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诚信辩论会”;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设置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布置法制长廊。这类单元主题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多一个“辩论会”流程和“法制长廊”介绍的教学过程,且这一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不可缺失的。

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设置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模拟法庭进行庭审展示。这类单元主题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具体的单元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一过程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充分地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进而掌握具体的单元知识。

(五)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不是失去掌控的学生活动

学生是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教师在整个主题实践活动中并不是旁观者。教师在整个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需要秉承独特的课程自觉,又需要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关注主题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又要关注主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加强教师的过程监控。既要让学生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又要让学生注重实践活动结果和品质,这里的结果既可以指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指观看活动反思的收获。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我的责任我承担”。这项主题实践活动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回顾自己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责任。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进行过程参与,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效果将收效甚微。再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维护公平正义辩论赛”。该项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在班级中举行一场辩论赛,如果教师不进行过程参与,那些没有参与辩论活动的学生将在整个过程中难有收获。

(六)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重心往往不在于形式

纵观整个人教版初中思品教材,辩论、班会、长廊宣传、庭审模拟和舞台展示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呈现了多样的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确实影响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但形式不是内容,形式也不可能大于内容,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活动内容的深入挖掘,而不能仅仅将精力放在活动的形式上。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置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围绕践行道德,撰写“法制报告”。学生在开展这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法制报告是否完整、是否合乎体律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再如,在开展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模拟法庭”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保证活动效果和威严,确实需要教师理顺法庭的工作流程,挖掘独特的社会主义法庭文化,但比这些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注意尊重他人的权利,树立法律意识,从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总之,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不能漠视也不能忽视,需要我们在厘清上述具体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每一个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然而,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拓展和深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课教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