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钢琴曲《月光》音乐分析

2015-09-26刘翘楚

音乐生活 2015年11期
关键词:德彪西织体乐段

文/李 虻 刘翘楚

德彪西钢琴曲《月光》音乐分析

文/李 虻 刘翘楚

德彪西钢琴曲《月光》是《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它以别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将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性与印象派音乐的色彩性巧妙结合,使委婉宁静的旋律与分隔的织体相互融合,淡化了材料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声发展的功能特征,以轻柔的触键、细腻的柔情,营造出一幅安详的夜景,是作曲家流传最广的钢琴作品之一。

一、曲式分析

钢琴曲《月光》作为印象派音乐的经典作品,曲式结构在整体的规范下富于变化,音块化、不同结构因素的对位的技法的运用,增加了中间部分结构划分的难度。

第一部分为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委婉的旋律缓缓起伏,呈现出诗画般的月夜主题。A乐段(1~14)由两个同头异尾的平行乐句组成,8+6不对称结构。前乐句节奏以9/8拍为基础,单拍子、复拍子与二连音交错,大量延留的长音将延绵的旋律衔接在一起,丰富了和声音响,淡化了和弦的功能性;旋律以三度叠加开始,发展中仍然暗示着三度的构架;低音线性级进下行,与上方声部构成连续进行的七和弦。这些七和弦没有按照功能和声的相互关系解决,而是强调了各声部线条化的流畅性,最后开放于属七和弦。后乐句以平行发展为特征,变奏的旋律始终在高音区发展,三度叠置的旋律变化为八度叠置或单音,中间声部的填充则以高位叠置和弦为主,这使和声音响复杂化,并以阻碍终止特征结束。

谱例1:德彪西《月光》1~4小节

B乐段(15~26)由两个对比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均以2小节为句读的组合单位展衍,形成德彪西作品中常见的旋律与织体结合形态——音块。前乐句由两个平行的乐节组成,密集节奏的和弦经双手弹奏被加厚,八度叠置的Ⅱ级持续音使整个乐句突出了下属功能,纵向形成高位叠置和弦。后乐句以19~20小节为单位,向上的弧形旋律与突出节奏感的持续和弦相结合,变奏两次后开放于属七和弦,结束的上行琶音如一缕缕青烟飘向深邃的夜空。

谱例2:德彪西《月光》15~16小节

第二部分(27~50)速度稍稍加快,一组组流动的琶音衬托在上方若隐若现的对比主题。这部分可以视为8小节的乐段主题变奏两次,具有小型变奏曲式的结构特征,音乐逐渐加强并活泼起来。该部分旋律感很强,句读明晰,结构划分应以旋律为主要依据。但每个乐段“同头”的旋律与调号标记并不完全一致,由此导致人们对结构划分的不同判断。

C乐段(27~34)由两个变奏的乐句组成,4+4方整性结构。该乐段采用分解和弦织体,每个单拍子为一组。前乐句第28小节是第27小节的变奏,29~30小节平稳发展;后乐句开放于属七和弦。C1乐段(35~42)是C乐段上行八度的模进,平行两小节后转入E大调,织体亦随之改变,在中部变奏的三个乐段中形成高潮的中段。C2乐段(43~50)是C乐段主调的下行模进,音乐趋于平静。

谱例3:德彪西《月光》27~28小节

再现部(51~65)属于缩减的综合再现,只同头异尾地再现了A乐段,织体保留了中部分解和弦形态。

尾声(66~72)柔美的主题旋律时断时续地飘在一串串琶音的上方,短促的旋律碎片、临时的变音记号、模糊的调性使音乐形象更加虚幻飘缈。

二、结构辨析

本曲曲式结构具有明显的三部性特征,但在对结构细化分析时,无论是一级曲式结构还是二级曲式结构,却均呈现多样性结论。分歧点主要有两点:

第一,将1~26小节划分为A乐段。虽然这26小节均在bD大调上陈述,但音乐形象却截然不同,1~14小节具有明显的平行乐句特征,旋律、织体与和声特征高度一致;而15~26小节则将旋律与织体凝固为协同发展的音块,以两小节为一组,按照4+8两种形态有序发展,两个段落对比鲜明。若因第14小节的结束不够完满而将15~26小节作为A乐段扩展的依据,则不符合印象派音乐和声功能弱化的属性;而1~14小节与15~26小节之间在创作技法与演奏技法上均形成强烈对比,乐句之间的对比度似乎不足以说明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二,27~50小节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其一,将27~36划分为B乐段。这种划分显然以调号的改变(由5个降记号转为4个升记号)为依据,但却忽略了旋律发展的内在联系:35~42小节是27~34小节的模进平行。其二,将这部分划分为8+8+8的三个乐句,但每个8小节中均包含两个乐句的内容,均符合乐段的结构特征。若将这部分划分为三个模进平行的乐段,则具有变奏曲式主题变奏的特点,更符合复杂化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原则。

三、淡化和声功能,追求色彩性变化

《月光》的和声具有鲜明的色彩性特征,尽管和声属性与传统和声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调性的模糊性、和弦功能的复合性,使其脱离了传统和声功能进行的固有模式,形成印象派音乐描绘幻想中的奇特景象、刻画瞬息变化的音乐形象的和声现象。如七和弦连锁进行、线性低音、高位叠置和弦等和声技法的运用。

1.七和弦连锁进行与线性低音,增加了和声进行中半音倾向与紧张度,以横向旋律运动推动和声不断发展。如2~8小节七和弦的连锁进行中的不解决与延留音的解决,这些不协和和弦具有完整的结构和独立的意义,声部进行也非常规律。这使和声纵向功能与四个声部的横向线性化运动自然结合,在看似简单的旋律、听似恬静的音响中融入了复杂的线性逻辑,形成和声张力的对比与变化。这段谱例也是该曲低音线性结构的经典体现,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了和声的色彩性。

谱例4:德彪西《月光》2~8小节和声图式

2.如高位叠置和弦的配置,具有明显的不协和性,成为加强和声紧张度的重要材料。如下例中的九和弦、十一和弦。

谱例5:德彪西《月光》49~50小节

德彪西用钢琴音乐给我们带来《月光》的瞬间感悟:粼粼的波光、岸边的草丛、参天的古树、摇曳的树枝、皎洁的月光。它们在破碎的旋律、飘逸的和声、精巧的织体中,幻化成朦胧的意识和无尽的想象,构成一幅音与色交融的诗意画面。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德彪西织体乐段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美丽的邂逅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作品《黄水谣》曲式分析及情感处理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