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课堂中的“放”和“收”
2015-09-24周德华
周德华
一、从容地“放”
1. 开放教学时空。
教师要真心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把开放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把开放的做法体现在每堂课中,而不是定好框架、备好材料,让学生按教师的意愿去执行教案;更不能在学生探究正酣、思维正逐渐打开时,教师为了赶时间、抢进度而草草收场,让学生不能尽兴,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这一内容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关系来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很多教师都是提供给学生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容器,要求学生用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3次后,圆柱体容器满了,于是推导出“圆锥体体积=×圆柱体体积”。这一过程,看似“放”了,让学生操作,得出结论,实际上实验是学生“被做”的,思想还是教师的。一位教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先做一个实验,由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体,提问:“你觉得圆锥体体积与什么有关?”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认为与长方体有关,有的认为与圆柱体有关,至于什么关系,则众说纷纭。此时,教师拿出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有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等底等高的,由学生自由选择后实验,学生在多次实验后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和圆柱体的体积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加以限定,而是“放心退出来,适时站进去”,让学生自由想象,自己操作,收获真知。正是这充足而自由的时空,让学生在探索的旅程中,获得新知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郾开放教学内容。
开放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学生熟悉的,依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能力能够解决但又有一定梯度的学习材料,既能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开放的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算理,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5?郾55+0?郾3为什么等于5?郾85”,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就如①数学的特殊化思想——添上“元”或“米”等单位进行思考;②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小数的意义出发,借助图形进行直观解释;③演绎推理的思想——5?郾55中有555个0?郾01,0?郾3里有30个0?郾01,合起来就是585个0?郾01,也就是5?郾85等。多种诠释,不仅让学生达成对“小数点对齐”这一算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当一个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时,问题成为连接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的纽带,展示了学生在不同数学领域的能力和偏好,让学生在欣赏到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的同时,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
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算法和算理是本课的重点,李老师浓墨重彩地加以强化、渲染,突出重点,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习惯与能力。
开放式教学课堂是变化发展的课堂、富有个性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它的终极目标还是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开放式课堂需要我们该放时从容地放,该收时自然地收,从而达到“四基”的和谐共舞,多维共赢。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