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比较研究

2015-09-18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密集型来源服务业

李 辉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服务业对发达国家GDP的贡献率超过50%,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积极倡导通过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也在不断寻求推动自身快速发展和保持强盛竞争力的措施和手段。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技术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相对密集的行业,一般包括法律服务、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建筑咨询、商务服务和信息技术培训服务等行业。除了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异质性和易逝性的一般特征外[1],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例如服务的定制化、高附加值、高度复杂性和高度的创新性。由于既是服务的生产者又是服务的传递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不断增强,服务的生命周期日渐缩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创新压力。资料显示,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中,24.1%的收入都来自于近5年所推出的新服务,很多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也意识到及时推出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可见,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据Schumpeterian对创新的定义,创新是商业过程中对新要素的引入或者是对旧要素的重新组合,本文将服务创新定义为对服务中所蕴含知识的重新组合[2][3]。与制造业单一维度的产品创新相比,服务企业的创新是多维度的,服务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服务产品的改变。之前有学者对服务创新的类型进行了细化研究,如产品创新[4]、流程创新[5]等。然而,理论界还没有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创新进行细致的分类,究竟何种因素会对不同类型服务创新产生影响的研究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而且缺乏以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为样本的研究。

本文以企业的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将服务创新的不同维度进行了整合和分类,通过对中国189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探讨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4种创新方式的特征及其创新驱动因素,以及各创新驱动因素作用机制的差异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首先,将知识来源、研发投入和顾客联系3种知识要素作为自变量,构建概念模型;其次,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创新方式分为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非技术创新)4种类型,通过量表开发对4种服务创新方式进行了测量;最后,在中国189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多元probit回归检验了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与4种服务创新方式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在关于服务创新的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服务创新不等同于技术创新[6]。然而,对于通过创新的非技术维度来解释服务创新特征的研究还没有在理论界得到一致的认可。一些学者认为需要开发出新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服务创新中非技术维度的特性[7],因此需要对之前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整合从而开发出一个综合指标,进而可以更好地对服务创新进行研究[8]。这种方法同样是建立在Schumpeterian关于服务创新定义的基础上,即认为服务创新是对新要素的引入或者是对旧要素的重新组合。通过将服务创新的技术维度和非技术维度进行整合,这样的研究具有如下优势:首先,通过引入技术创新,加深了对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创新特征的对比;其次,将创新的技术维度和非技术维度进行整合,有助于对不同服务创新类型的理解和比较。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两个技术维度和两个非技术维度[4],其中,技术维度包括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非技术维度包括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具体来说,产品创新是指将新的或是显著改进的产品和服务引入到市场;流程创新是指对新的或是明显改进的生产流程的引入;管理创新是指施行新的或是有显著改变的管理方法;市场创新是指施行新的或者是显著改变的市场战略。

(一)不同的知识来源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是通过将新旧知识重新组合从而进行创新的,知识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最重要的资源[9]。因此,本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来源作为4种创新方式的前置因素进行讨论。对于知识特性的研究,诸如知识的内隐性和可编码性及其与创新的关系,仍旧是创新文献中存在争论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来说,编码知识更易于被传递和转换,从而有利于被企业所利用,但是编码知识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另一方面来说,隐性知识更难以在企业间转换和利用,但是可以有效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10]。由于知识的特性,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其顾客的知识交换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来源。

在关于知识创新的文献中,作为创新影响因素的知识资产具有不同的来源,如通过市场获得、通过研发获得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外部知识来源越丰富,可用于创新的知识资源就越多,服务创新就越容易实现。不论企业的规模如何,它们都不能够在企业内部独立地创造所有的知识用于创新,企业需要依赖于大量外部的知识资源[11]。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被认为是在交互的学习系统中处于中间位置,它们被认为在企业和行业的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因此,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而言,企业的知识来源越丰富,其可用于创新的知识种类和数量就越多,从而企业的创新越容易实现。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来源正向影响其产品创新。

假设1b: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来源正向影响其流程创新。

假设1c: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来源正向影响其管理创新。

假设1d: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来源正向影响其市场创新。

(二)知识创造过程

在关于创新的实证研究中,企业的内部研发被认为是创新最好的前置因素。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首先,研发投入有利于新知识的创造,并且会有助于新旧知识的重新组合,从而可以改进服务的生产、传递和消费方式;其次,研发有利于企业吸收其他组织开发出的新知识[13],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吸引合作伙伴。一些关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的研究验证了研发对于创新的正向影响[14]。Zhang(2007)在研究中证实了研发能力对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的影响,而研发投入正是研发能力的具体体现[15]。因此,研发投入具有转化为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资源的潜力,是创新绩效实现的基础。

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1 906亿元,中国的研发投入占整个GDP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0.6%增至2013年的2.09%,这一比例已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到76%,研发人数达到360万人年,居世界第一。一些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研发投入已初见成效,中国的一些银行、保险和教育等行业的自主品牌正逐步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为国内外市场所熟悉。由于市场竞争和技术变化的驱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需要对其研发活动进行持续和更高的投入从而使创新最大化,进而提高其竞争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研发投入正向影响其产品创新。

假设2b: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研发投入正向影响其流程创新。

假设2c: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研发投入正向影响其管理创新。

假设2d: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研发投入正向影响其市场创新。

(三)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有学者指出,顾客在服务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进行服务创新,企业会将自身的知识基础和顾客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对不同知识进行新的组合。当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顾客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互动,顾客的差异化需求就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信息,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处理时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开发出创新的和差异化的生产流程,来应对与顾客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16]。关于顾客联系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文献主要讨论了两种观点:一种强调了弱联系的优势,探讨了新知识和非冗余信息的影响;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强联系是更好的选择,即密切的顾客联系有助于有效的知识转换和利用[17]。顾客知识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知识转化过程中,这样才能使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更加容易被顾客所接受。

顾客知识转移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通过与顾客的对话和合作,企业可以实现顾客知识的有效转移;另一方面,顾客知识是企业的关键资源和创新思想的重要来源,服务创新越来越依赖于顾客知识的转移。创新的结果应该关注是否为顾客所接受,如创新被顾客接受了,才意味着企业创新的成功。尤其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来说,若能与顾客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充分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并且将顾客的知识成功转化为企业的创新。因此,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必须进行服务创新,特别是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进行创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与顾客保持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a: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正向影响其产品创新。

假设3b: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正向影响其流程创新。

假设3c: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正向影响其管理创新。

假设3d: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正向影响其市场创新。

三、研究方法

(一)变量测量

1.自变量。

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来源,本文主要从市场和科研机构两个方面进行测量。其中,市场来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供应商、顾客、顾问公司和竞争者;科研机构主要包括了三个对于企业创新活动至关重要的知识来源,即大学、政府和研究机构,我们分别采用Likert5点量表对其进行测量(1表示不重要,5表示十分重要),平均分值越高表明知识来源越丰富[11][12]。变量的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332.21且为显著,表明适合进行因子提取,公共因子解释变异量为69.13%,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研发投入的测量,本文使用企业客观的研发投入数据进行测量,单位为万元,在计算时取其自然对数。

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顾客之间联系的测量:首先,我们通过询问受访者与顾客平均每月谈话的频率来测量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顾客的联系频率[18];而后,我们使用Brown和Konrad的方法测量了样本企业员工与顾客的亲密程度[19];最后,我们使用Yli-Renko等的方法来测量企业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信任程度[20]。

2.因变量。

产品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在过去三年内向市场引入新的或有显著改进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在过去三年内采用了新的或有显著改进的生产流程;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过去三年内实施了新的或具有显著变化的管理技术;市场创新是指企业在过去三年内实施了新的或具有显著变化的市场战略。对于4种创新方式,本文均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进行测量,1表示有,0表示没有。

3.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一些学者认为小企业更易于创新,是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用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且能够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另一些学者认为大企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创新之中,从而可以从规模经济中受益,这些优势是小企业所没有的。因此,本文选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控制其对创新效果的影响。

行业:不同行业的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们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分为传统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技术导向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传统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专业化的管理体系知识和社会关系知识的基础上提供服务,技术导向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技术密切相关,其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过程都蕴含丰富的技术。我们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1表示传统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0表示技术导向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

(二)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是为其他的组织提供其所不具备的信息、建议和专业化知识的企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传统服务企业的区别在于服务生产过程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及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本文的样本来自于金融、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经营的企业都可以被认定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

样本主要来自于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4个城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填写问卷的主要人员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确定样本之后,我们开始了数据收集工作,首先我们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选择了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问卷,并咨询相关学者对问卷进行了修正。在本次调研中,我们总共发放396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的问卷为189份,问卷总体有效率为47.7%。本文对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进行了T检验,所有T值均不显著,表明问卷回复中的非回应偏差问题并不严重。样本的具体行业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企业的行业分类

四、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多元probit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我们分别使用4个回归模型对4种创新方式进行测量。在4个测量模型中,我们使用相同的解释变量,包括了知识来源、研发投入、与顾客的联系强度以及控制变量。我们对具有多个问项的变量进行了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内部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变量满足线性的标准。样本的Cronbach'sα系数均高于0.8,这表明研究的指标具有较好的信度,因此本研究所用的量表是可靠的。虽然一些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值(VIF)均小于10的临界值,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表2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的多元probit回归模型。其中,回归模型分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4个子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来源分别对管理创新(P<0.05)和市场创新(P<0.1)产生正向影响,从而验证了假设1c和1d;研发投入分别对产品创新(P<0.01)和流程创新(P<0.01)产生正向影响,从而支持了假设2a和2b;顾客联系分别对流程创新(P<0.05)和市场创新(P<0.01)产生正向影响,从而支持了假设3b和假设3d。此外,本文通过 McFaddenR2和似然比指数(likelihood ratio index,简称LR index)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得到的结果符合定性的因变量测量模型的要求。

表2 多元probit回归模型

假设1c和1d得到支持,这表明知识来源只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非技术创新产生影响,而不会影响技术创新。知识来源越丰富,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越容易实现非技术层面的创新,也就是说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与知识来源的广度密切相关。假设2a和2b得到支持,表明研发投入是属于一种客观的资源投入,会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技术层面的创新。研发投入越大,其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等技术创新所获得的资源就越多,创新就越容易实现。而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作为非技术层面的创新,其决定因素并不是研发投入这样的硬性资源,而是一些更加虚拟化的柔性资源。假设3b和3d得到支持,表明顾客联系会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流程创新,促使其改善流程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同时也有利于其市场创新,以更好地向顾客推广产品和服务。可见。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流程创新和市场创新这两个环节是与顾客密切相关的,企业与顾客的联系越紧密,这两个与顾客密切相关的创新就越容易实现。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分为4种类型,即两种技术层面的创新——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以及两种非技术层面的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并且检验了知识来源、研发投入和顾客联系等影响因素与4种创新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中国189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probit回归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来源更有利于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这两种非技术层面创新的实现,而研发投入更有利于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这两种技术层面创新的实现,同时顾客联系会促进流程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实现。因此,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而言,若想提升技术层面的创新水平,就要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如果想促进非技术层面的创新,就要扩大知识的来源;同时,保持与顾客的密切联系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本身就是与顾客密切联系的行业。

我国扩大内需需要产业的支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内需潜力最大的产业,也是促进各产业融合、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其中,软件业、网络服务业、第三方物流、会展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科技中介、文化传媒业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前景最为广阔。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而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可以有效规避资源的限制,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创新更是有助于经济实现跳跃式发展。大力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而且可以推动科技进步,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我国的服务业增速仍滞后于GDP增速,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水平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加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创新力度,逐步形成创新导向的新型服务业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密集型来源服务业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