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中职学生会计技能竞赛的实践
2015-09-16段珑玉
段珑玉
一、立足课堂,狠抓双基
1. 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水平并结合实际中的典型事例教学,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寓于典型的事例之中,使学生从生动的事实中掌握一般原理和概念。要预先赋予学生一定的实际活动,创设一定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完成会计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
2. 幽默风趣,让教学生活化。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会计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概念时,要从生活实际中引出会计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就在身边,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实现会计教学生活化。
二、注重训练方法,提倡阶段训练法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训练。
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应对本学科的考核点、出题点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与预测,这样能有效地辅导学生对本学科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训练。其次,要对本学科的要求及内容以框架形式列出,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内容、学习范围一目了然,并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然后对以上内容逐一做出讲解,对一些重要考点及经典例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第三,采用“放录像”的形式,在每一章节内容结束之后,让同学把书本关上,在脑海中把该章内容作系统、全面、综合的回顾。第四,经常性的进行测验。测验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尺度之一,也是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的最好方法。平时教师要收集大量的练习资料,并按比赛题型编写典型性、针对性极强的同步强化练习题,在各章节练习讲解完之后,接着下来的便是测验,以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每次测验我都非常认真地把学生测验的成绩按高低记录下来并且公布。为了避免公布成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每次公布成绩我都会做一次非常深入的思想动员工作,使学生认为“得了第一名固然好,但关键是能不能每一次都得第一名。得了最后一名的同学没关系,但关键的是下一次是不是还是最后一名?”这样一来,每一位选手都非常重视测验,都不害怕测验,你追我赶的局面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技能技巧训练。
会计的基础知识训练到一定阶段,要想再提高会计竞技水平,就要进行技能技巧训练。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应试技巧、记忆方法、严格掌握比赛进度等训练。
框架记忆(逻辑记忆)。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先翻书,即先看目录,分析本书的逻辑结构;理解了,再分析各章的逻辑结构;之后再记各章中的出题点。只有将各章知识点记得牢靠,才能融会贯通并在比赛中得心应手。
充分利用赛前一小时。利用赛前最后的一小时再对整个知识系统作一简明扼要的回忆,这种瞬时记忆的效果非常好。
严格掌握比赛做题进度。先做容易的,后做难的。作答试卷时,对会做的题目要果断地写出答案,不能等到最后快结束时才写。对看两遍题目之后仍不会做的,便要马上放弃,等做完试卷后再回来做,也许后面题目会对这题有提示。有了很强的时间观念,保证会做的题都能做到试卷上,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应试技巧。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会计知识得到了全面地熟练地掌握。但在比赛前一周,训练方法及训练内容要稍作调整,由原先的大量练习、频繁测验变为适度练习,对所学内容采用“放录像”的形式,在脑海中作系统、全面、综合的回顾。另外,在这一阶段还应使学生熟悉比赛题型,这对学生迅速进入临考状态大有帮助。
第三阶段:心理素质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记得一位奥运冠军说过:奥运比赛,20%比身体条件,80%比心理状态。的确如此,无论是奥运“黑马”还是“名将落马”都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之所以有“黑马”现象,是因为运动员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己的体力、技能、技巧得到超水平发挥。之所以有“名将落马”现象,是因为运动员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致使不能发挥原有的技术水平。“太紧张了!”“心理压力太大了!”这就是“名将落马”后,运动员和教练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