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随堂本 绽放大空间

2015-09-15陆建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使用策略小学数学

陆建英

[摘 要]小学数学随堂本是每个孩子在数学课堂上人人准备的一本练习本。但目前在教学中,随堂本在使用上缺乏规范性。笔者通过分析现状,找出原因,寻求策略,力图使随堂本使用达到优化。把区分与草稿本的不同、统一格式作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挖掘随堂本的尝试、练习、预习、检查和错题积累等多种功能,在互动中提升学生对随堂本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 随堂本 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68

随堂本,是介于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本和草稿本之间,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解答、练习的本子。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对此予以关注,而是任由学生混用草稿本和随堂本,即打草稿和做随堂作业都写在同一本草稿本中。也有的教师虽然为学生专门提供了随堂本,但在使用中缺乏目的性和规范性,甚至有的随堂本翻开来和草稿本无异,杂乱无章。

而事实上,随堂本是兼顾学生学习品质和数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科学使用不仅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运算和验算的习惯,从而有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作为尝试和练习的主阵地,它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巩固乃至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一、随堂本使用现状分析

为了切实了解学生随堂本的使用现状,以期发现问题,并为后续的实践、研究和改进提供支持,笔者遂对我校四年级两个班学生的随堂本使用现状分两步进行了调查。

(一)整体性调查

四年级学生随堂本使用情况调查表

虽然笔者所调查班级的数学老师对随堂本的使用曾提出过要求,但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明晰随堂本、草稿本的功能定位,将两者混淆使用;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清楚随堂本的用途并能在每次使用时合理地安排版面。

(二)个例调查

笔者调取了83名学生中书写最为凌乱无序的10份作业本,将其与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状况进行对接分析,发现:这些随堂本上书写较乱的学生,思维也缺乏条理性。其中,有8位同学是两个班里注意力容易分散、数学学习相对困难的孩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教师对随堂本的使用重视不够;2、缺乏必要的指导。我们需要仔细研究随堂本这一小阵地,把它从我们教学角落中开发出来,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随堂本有效使用的策略

(一)定位随堂本 扫描细节

随堂练习本的规范使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学中,学生规范使用随堂本能有效促进其学好数学。但一方面当前的学生使用随堂本的机会不多,配套的作业本中相关的排版都已设置好;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对随堂练习本不够重视,认为随堂本只承载着课堂上学生的试一试、练一练,所以一般也不批改,也就谈不上给予相应的指导。所以,笔者所调查的所有年级在随堂本使用上都有一个共性,即基本还处于“原生态”。因此,要用好随堂本,除了教师提高认识外,更需要分步细致地指导落实。

1.定位草稿本和随堂本

一开学教师就下发专门的草稿本和随堂本,并帮助学生区分它们的功能。草稿本主要用于列竖式解决一些口算有困难的计算题以及画草图解决难题等。随堂本主要用于课堂上的试一试、做一做及完成教材例题后面配套的相关练习等。要求学生在每天课前准备时要把随堂本、草稿本与数学书、作业本同时放好,并把数学随堂本夹在数学书里,方便上课拿取。

2.统一随堂本书写格式

为了规范用好随堂本,笔者和学生共同制定了以下格式要求:

①保持随堂本封面的整洁,字迹清楚;

②每天练习前标注日期和课题,做书上习题前要标上题号;

③隔天作业空开一行;

④合理安排版面,做完左边,再做右边。

(二)挖掘随堂本,迸发潜能

随堂本最大的功能是“尝试功能”和“练习功能”。在实施中,笔者的想法是把这两个功能做大做强,再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实另外的功能,让随堂本这块小阵地物尽其用。

1.尝试功能

数学课堂是尝试的课堂,课上经常要组织学生试一试、算一算,随堂本作为学生原生态思维的展现地, 是学生尝试的开始,上面将留有学生思维的痕迹,而这也成了后续研究、交流的重要素材。当前学校所开展的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尝试,更加需要依托随堂本来完成试一试的任务,因此让学生通过随堂本尽情展示自己的思路。例如,下面是笔者上“8加几”时,学生尝试的展示:

2.练习功能

练习功能是随堂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新课的巩固阶段,教师们总要设计一些巩固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但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用课件代替学生动笔,或者让学生随意地将解题过程写在草稿本上或挤在书本题目的缝隙中,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充分答题,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开展有效的评价。这时,随堂本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有些典型题可以让学生完成在随堂本上,由老师或组长批改。

3.预习功能

小学数学的一部分内容可以采用“书中学”,也就是让学生采用预习教材的形式获取知识。但实际操作中,多数学生在预习思想上不重视,行为上不到位,预习普遍流于形式。如何通过随堂本的使用来改变这一情况呢?笔者的做法是,低年级让学生看懂例题,并在预习后和同桌交流收获,然后试着在随堂本上完成书上的“做一做”等习题。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在随堂本上写预习笔记,通过写预习笔记来达成自学的效果。预习笔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困惑,还有什么建议。学生在刚开始写预习笔记时会有困难,教师要像语文老师批改作文那样进行批阅,有针对性地写上评语,给孩子鼓励。下面是一个学生在预习了除法竖式后提出的疑问。像这样预习并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更优。

4.检查功能

良好的检查习惯是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不会检查,明明有错题也检查不出来。我在教学中,始终向学生渗透这样一句话:检查不靠看,要靠算,并把每次单元测试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检查习惯的抓手,要求学生利用随堂本进行检查,把检查的过程写在随堂本上,尤其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必查题,检查中把查出错误的题目用五角星做记号。测试结束后立刻收齐本子对学生的检查情况给予评价和评分,并把这个分数作为单元检测的附加分。长期坚持,会有效提升学生对待作业及考试的态度,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5.错题积累功能

善于收集错题,并能对错题进行分析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在随堂本的后面,我专门给学生开辟了错题积累区,每隔几天给予他们专门的时间按照以下表格把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这一功能的开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能力。例如:

(三)升华随堂本,良性互动

1.评价促进

好习惯的养成需及时肯定和评价,所以对随堂本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价,否则将造成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无法提高。笔者在教学中规定随堂本每周要上交一次,先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互评,然后由教师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写上评语。

2.交流提高

每月笔者都要挑选部分好中差的随堂本进行展示。既要让学生找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要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提高。对于比较弱的学生经常私底下和他们交流方法和建议,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3.评比提升

每一学期期中和期末要进行两次优秀随堂本的评比,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要增设特别奖,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对优秀的随堂本在班级进行展出,让全班同学欣赏,并在数学课上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还要让优秀学生谈获奖感言。通过这一系列的评比,不但引起学生了对随堂本的重视,而且让随堂本的功能发挥更出色。

随堂本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在经历问题的尝试、探索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用好这块小阵地,处处绽放精彩课堂!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使用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技术的使用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使用策略探究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CAI的效与度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